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南方水泥成立三周年综述:建构中国水泥发展的新向度

更新日期: 2010年09月27日 作者: 董波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所谓“向度”,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意指物理量的递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一个“矢量”。后来,人文研究将其引入精神生活的梳理与建构,借用“向度”来揭示思想流变的多向性与当代思潮的多元生态、主流趋势。

  21世纪初的中国水泥就处在这样一个流变多向、发展多元的时代。

  刚刚经历了高速成长的快意,却又陷入了诸多高速成长行业发展很难摆脱的宿命:当行业的发展渐趋成熟时,内部竞争便空前激烈,利润被极度挤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发展的战略走向,对未来之路作出新的抉择。家电行业走过这一历程,相似的一幕曾在电脑行业上演,水泥行业同样没有能够幸免。

  是重起炉灶继续做大,还是着眼现实存量调整,成为两条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2007年9月26日,中国建材组建的超大型水泥企业——南方水泥横空出世、石破天惊。短短3年时间,南方水泥就在环太湖、浙中南、上海、闽浙赣、湖南、江西、广西七大区域内联合重组企业近150家,形成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开创了中国水泥低碳经济集约发展的新路径。

  联合重组:中国建材拥有的只是真诚,而不是慷慨

  在欧美,有一个与兼并有关的词更形象,也更易深入人心,就是收购者往往被称作“门口的野蛮人”。可以想象,一旦被其闯入,瓶罐难保,家中难安。为了避免成为“门口的野蛮人”,中国建材将行将开展的“并购”称之为“联合重组”,这既是一个巧妙躲避了西方文化贬义,同时又充满了中国文化人情智慧的词汇。

  “放眼全球思考,立足本地行动”,中国建材率先选择以浙江为主要区域开展企业并购。是时,浙江水泥在完成技术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干法生产水泥后,面临着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窘迫境地。针锋相对的碰撞、虚与委蛇的周旋,粉碎了所有关于技术、效益和持续增长的美学想象。水泥行业在产业链中受制于上游产业煤电油运的涨价,又无法向下游产业转嫁由此带来的沉重包裹,其状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挤。2005年,东南水泥市场陷入低谷,浙江水泥吨利润仅仅只有1元!直至2007年,浙江水泥仍然在陷于市场供过于求的泥淖不能自拔。投身水泥事业50余年的浙江省水泥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辛龙怒斥,这是“干高技术的活,挣要饭的钱”!

  西子湖畔,杨柳荫下,一杯龙井,三五同行。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总裁曹江林与浙江三狮集团董事长姚季鑫、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张剑星、浙江尖峰集团董事长杜自弘等促膝长谈;在江西南昌、湖南长沙,与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寿,湖南韶峰水泥集团董事长肖小高坦诚相见。在君子坦荡荡的心境下,他们彼此都从对话之中听到了来自他们大脑深处的思想的回声: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在资本魔杖的挥舞变幻面前,在南方水泥的大旗之下,东南经济区内水泥企业纷至沓来。除了实实在在的资产,还有一份厚重的情感依托。

  “专业(Professional)、负责(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互让(Compromise)”,根据PRRC的重组整合准则,中国建材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全面掌握财务状况;不仅关心企业的现在,更关注企业的未来;不仅对中国建材负责,也对原股东负责;对企业、对企业家个人给予尊重,即使在细小的问题和环节上,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要求。从企业实力与风险评估到企业战略、发展潜力;从新进企业与现有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到资产、人员、价格和非竞争等条款安排,不疏漏每一个大环节、小细节。在中国建材夤夜不辍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大环节可见坦率和真诚,小细节流泻机智和人情。

  南方水泥成立3年,参与重组的企业由当初的0家增加到现在的146家,产能由当初的0吨增加到如今的1.2亿吨。今年上半年,就有53家企业新签合作意向书,其中13家企业已与南方水泥各区域公司签订正式《股权转让协议》。通过联合重组,南方水泥新增熟料能力1240万吨/年,水泥粉磨能力1915万吨/年,与此同时水泥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2009年,浙江省熟料产能前三甲占比68%,其中南方水泥产能占比达51.5%。水泥产量前三甲占比6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能够打动如此众多区域内的企业和企业家,参加到联合重组的行列里来,“中国建材拥有的只是真诚,而不是慷慨。”中国建材董事宋志平坦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