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独家]我国水泥行业现状分析及远景展望

更新日期: 2014年06月12日 作者: 张耀华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2013年1-10月全国水泥累计总产量1,979,501,057吨,同比增长9.05%。10月当月水泥产量232,537,263吨,同比增长8.9%。尽管中国国情特殊,但长时间维持这么高的人均消费量是不现实的。

    我国水泥行业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其产量占据世界水泥产量的半壁江山。以不到14亿的人口,消耗接近世界水泥产量的60%。2013年1-10月全国水泥累计总产量1,979,501,057吨,同比增长9.05%。10月当月水泥产量232,537,263吨,同比增长8.9%。尽管中国国情特殊,但长时间维持这么高的人均消费量是不现实的。

    2012年上半年,全国共生产水泥9.94亿吨,同比增长5.6%;生产水泥熟料6.17亿吨。同比减少0.54%。其中窑外分解熟料产量5. 02亿吨。同比增加0.32%。窑外分解熟料产量占总熟料产量81.29%,其它窑型熟料产量1.15亿吨,多属于淘汰产能(生产特种水泥除外)。从全国统计数据看.2012年上半年水泥产量同比增长5.48%,远低于2011年上半年19.57%的增幅;熟料产最同比减少0.54%,结束连续多年熟料产量快速增加的趋势。而大地区水泥产量增速最快的是西北地区,原因是该地区水泥总量相对较少,基数低,如有几条新线投产,增速则表现较明显;中南、西南地区水泥产量增速较快;华北,华东地区水泥产量增速较低;东北地区负增长(与东北地区上半年建筑施工时间较短有关)。从水泥生产总量看,华东地区占全国总量的32.94%,占比居于首位,中南地区居于次席,西北、东北地区水泥总量轻低,六大地区水泥的增速与产量,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总规模基本吻合。

    从各大区重点城市水泥价格看,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价格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超过20%,其中上海、南京同比价格下降超过40%;西北地区同比价格下降仅次于上述三个地区;东北和西南地区价格下降幅度最小,有个别城市还有小幅上升。重点城市水泥价格反映了该区域水泥需求和市场竞争程度。全国大城市的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只有依靠降低价格,才能卖出产品。总的来看,虽然2012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略有增加,但是数量的增长是依靠填加较多的混合材实现的。水泥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水泥严重供大于求。全国水泥供应能力已过剩。

    2011年我国水泥需求主要分布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农村和城市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利和机场;房地产主要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农村建设包括农村自建房和农村基础建设;城镇建设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泥的需求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来支撑的,基建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与水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9年四万亿的刺激政策投下去之后,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速达到了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0.1%。2011年货币政策收紧,加上铁路重大交通事故,温州铁路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的影响,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放缓,201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负,水泥受此影响,投资也放缓。2009年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增长,放开了银行信贷,同时也放松了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33%,其中新屋开工面积同比增长高达40%,房地产市场拉动水泥的产量在2010年曾一度高达26%左右。随后我们看到2010年之后,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房地产投资增速相应放缓,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6.2%,处于一个继续回落的态势,特别是新屋开工面积同比下降比较大,达到7.3%,从而拖累了水泥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水泥的需求和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行业内产能过剩也加剧了整个行业的压力,2012年水泥市场处于相对悲观的行情中,可以说是水泥行业的冰川时代。首先,水泥生产增速下滑, 2012年水泥行业增长速度从前两年的20%下滑到10%,也是自201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缓慢的一年。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7.8%,也是近几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了周期性调整和短期需求收缩的影响,也反映出以廉价劳动力投资、能源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走到尽头。在这个大背景下,水泥行业未来也将进入一个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的周期,这就意味着水泥行业未来的生产将由之前非常快速的增长转为适度的平稳增长,未来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第二,目前整个水泥行业的效率比较低,受需求疲弱以及产能过剩的影响,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下降。第三就是产能过剩。之前提到4万亿的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延续到了今天。2012年七大产能过剩的企业,东北、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的相对较好,西南、西北、华北问题比较严重。2012年新增产能回落,2008年至2010年累计新增产能过剩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由于销售困难,产品价格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也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2012年全年各区域水泥的均价仅是337元左右,同比大幅下滑50元/吨,其中华东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以上三个问题再次验证了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经济发展的水平超出市场容量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都会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隐患。如果未来我们仍然把发展与增长寄托在增量速度方面,是不能真正制约新增产能的增长,价格会继续出现跌价的局面。

    未来水泥行业发展是怎样的?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两大板块来具体分析。首先看目前比较热的话题,新型城镇化。城镇化一直再提,新政府上台以后强调新型城镇化,那么新在什么地方呢?截止2012年的时候,我们城镇化率达到52.7%。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2012年80-90%的城镇化率,未来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看到,虽然城镇化推进速度快,但是相对质量不是非常高,首先是因为城市的集聚程度不够高。我国比德国,美国、日本经济集聚程度要低,比印度,巴西、南非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集聚程度也要低,这就说明了未来增加城市的规模效应以及产业的集聚效应,未来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另外,除了集聚程度不高,还有一块就是质量不高。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中西部的城镇化,东部城镇化推进的比较快。城镇化率也比较高,60%左右;而西部地区30%左右。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西部的发展空间是更大的,东部以后更多专注于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水泥产量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是高度相关的。西部较东部的产量比较低,未来加大西部建设的力度下,预计水泥产量在西部地区获得比较好的增长空间。总结下来新型城镇化,新在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而并非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铁路,公路机场和水泥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首先我们来看铁路投资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在2008年底至2009年四万亿政策下,铁路项目纷纷上马,铁路基建投资一度达到了80%以上。在2010年下半年,我们可以看到,央行提高了利率,再加上温州铁路事故的影响,很多项目施工放缓,造成停工现象。2012年铁路基建投资出现了拐点,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由于货币放松,央行在2012年两次下调利率,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事故造成施工的放缓和停工,到2012年客观需求仍然存在,也就集中释放,铁路基建迎来拐点。未来怎么样呢?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铁路总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截止2012年底,已经达到了9.8万公里。可以简单测算一下,2014年-2015年投产的基建将达到1.6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8000公里左右。谈到铁路不得不说高铁。最近几年发展特别好,除能耗小、污染小、利用率高等优点以外,最主要的是经济的一体化。从目前高铁建设的情况来看,未来两三年高铁建设主要在西部地区。2013年-2015年西部地区可以算是高铁建设的核心区域。总的来看,根据铁路的规划,到2020年要完成的总里程数是1.6万公里。截止2012年年底差不多有1万公里。也就是说未来待完工的公里数是0.6万公里,所以说未来高铁新增的量将会变得比较稳定,不会像之前的那么高,但是对水泥的需求仍然是比较大的。

    下面我们来看公路。根据公路十二五规划,大规模公路建设已经完成,201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要达到10.8万公里,截至2012 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达到8.52万公里,未来公路建设的空间并不大。那么未来这个看点在哪里呢?主要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在前几年的公路建设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占比大,增速快,投资高,但是由于发展比较慢,西部的公路的密度仅仅是东部的四分之一。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所以说未来公路建设的看点在于优化公路网络,其中的核心在于西部工程。根据西部十一个省的公路规划以及当前实际完成进度,十二五期间大概完成的投资额高达1.5万亿,平均每年5000亿的量,2012年增加300亿。四川、云南这些重点的省份,未来公路建设将保持较大规模。下面是机场建设。居民的收入增长是推动机场行业需求的主要动因,随着未来居民收入的增幅加快,消费架构不断升级,预计未来机场建设需求也将不断加快,目前机场建设情况是怎样的呢?虽然十一五期间增速比较快,但是仍然面临不足,主要体现在机场总量不够,密度不高,分布也不均匀。以美国为参照对象,总量不够,美国目前差不多有5850多个机场,中国只有100多个机场。密度不高,美国每10平方万公里就有四个机场,而中国只有1.8个。区域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每10万公里是四个机场,而西部地区只有一个机场,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四倍。为了弥补这三大问题,未来预计机场建设力度将会加大。从2015年机场建设规划我们也看到,在2015年机场总数较 2012年增加45个。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是2500亿元,到十二五期间将要达到4250亿,较十一五增加60%。未来2-3年新建机场集中的区域在西部地区,像云南、四川、新疆等。西北和西南地区新建机场数超过总量的一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利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基础性地位不断凸显,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相比较公路、铁路这些基础建设投资,前几个五年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明显落后,所以预计未来几年水利的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五规划,今后10年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 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左右,2020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平均每年4000亿的投资规模,年均增速35%左右。我国的水利投资的资金按用途来分,主要用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基建设备这块。从过去五年的数据来看,水利投资的重点在水利建设施工方面,建设工程一直占比比较大,达到70%左右,可以预期未来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加大。未来三年,建筑工程在水利建设中仍将保持稳定,投资额预计将达到1.4万亿左右,达到一倍以上的增长。从区域上来看,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更加落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污染以及抗洪涝灾害能力也比较差,所以说未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水利建设地位就凸显了。可以看到未来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在水利建设。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2015年,铁路建设投资额将达到1.3万亿,如果以每投资一亿元拉动水泥需求2万吨来算,那么1.3万亿元的建设将拉动水泥需求2.6亿元。公路方面2013年-2015年公路建设投资额将达到2.5万亿,预计拉动水泥需求3.7亿吨。机场方面2013年-2015年,投资是0.2万亿,增速是比较快的,达到12%,如果一亿元拉动投资需求1.5吨来算,机场建设投资将拉动水泥需求0.3亿吨。水利这块预计建设投资将达到1.4万亿,增速是这四个板块中最快的,达到30%,拉动水泥需求,如果以1.28的比例来算,拉动水泥需求是1.8亿吨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水泥需求息息相关,从回顾之前的房地产调控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差不多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出来,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房地产销售。国五条政策出台以后,市场也是一度恐慌。但是国5条影响集中在二手房交易市场,对新屋开工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房地产中长期的发展趋势依然向上,只是增速会有所放缓,主要由于土地、货币和供求因素这三个共同决定的。归根结底房地产未来增长的空间主要是由供需来决定的,这里面最大的看点就是城镇化推动刚性需求的增长,就是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新能量。城镇化对于房地产建设的拉动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新增人口方面住房需求;第二,居民住房条件改善拉动房地产建设投资。城镇化率从2002年38%增长到52%左右,在此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增长了七倍,可以看到城镇化对于房地产投资开发效益拉动是非常大的。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如果按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这个速度来推算的话,预计到2020年就要新增120亿平方米的住宅,是2012年全国商品房的12倍,差不多每年增加12亿平方米,增速是5%-6%。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由城镇化带动的刚性需求将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根据每平方米商品房建设需要0.18吨的水泥来测算,2011年-2020年如果新增120亿平方米住宅,预计将拉动水泥需求是21.6亿吨。总体来看,未来经济增长将向内需拉动这个方向转变。城镇化也被看做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即将成为拉动水泥需求的最大亮点,中西部地区将会是主力军,同时也是拉动水泥需求的主要地区。2013年下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作为长周期性的水泥行业,行业整体的经营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有一个很大的改善。但是,如果我们看的更远一点,中长期来看的话,水泥行业的一些相关政策将继续鼓励建设,促进节能减排,这也利于水泥行业的发展。加上下游水泥行业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预计水泥行业景气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缓慢回升。

参考文献:
1、符敬慧  2012年上半年我国水泥行业现状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12年第20期
2、2014版中国水泥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