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资讯详情

多地基建投资“冲锋” 发改委投资稳增长发令枪响

更新日期: 2014年08月18日 来源: 华夏时报 【字体:
摘要:在下半年工作重点中发改委明确称,将加快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发改委数据显示,1-6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1%。发改委最近还撰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投资这驾马车始终难以停下来。官方7月31日公布的上半年投资“成绩单”显示,包括棚改、铁路、水利等重大基建的投资对经济稳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在下半年工作重点中发改委明确称,将加快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投资。

    发改委数据显示,1-6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1%。发改委最近还撰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记者了解到,投资稳增长思路背景下,钱关依然是考验地方政府最大的难题。

    基建投资加速

    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加速,包括铁路投资和棚改投资。

    今年3月初,四川上调投资计划,推出5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88万亿元,年度投资4151亿元;随后,广东省也推出3.67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年度投资4500亿元,高于2013年的4200亿元;浙江、河南年度计划投资分别为6400亿元和1.2万亿元。

    “这些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建项目。”四川社科院林凌教授告诉记者,包括轨道交通、铁路、水利等。另据统计,目前各省今年重大项目的投资总额已高达6万亿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多地就开始发力基建投资。比如,浙江计划提出,2013年至2017年,将重点推进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带动固定投资10万亿元。

    经济大省广东也将基建投资摆在了首位。“未来3年,广东将加快推进八大基础设施工程共460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95万亿。”广东省2013年印发的项目投资文件称。

    中国投资协会预测,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增长24%,成为近年来预测中比较高的年份。“去年是地方换届后的头一年,没有不重视投资的。”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说。

    而进入今年7月以来,各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频出;其中,发改委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出了80个项目。而在审批权下放的同时,引发了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潮,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规模将达到近6000公里,相关的投资超4万亿元。

    “目前编制的基建方面的规划资金需求总规模数以万亿元计,一个规划从几百亿元到几千亿元,如饮水安全规划就有几千亿元。”发改委农村经济发展司司长高俊才在日前召开的一个会上表示。

    发改委一位人士则透露,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4576亿元,主要投向包括“三农”建设、重大基建等领域。“二季度经济微升,基建投资从20%升至24%是主要贡献。”海通证券宏观分析人士称。

    优化投资结构

    “河南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逆势稳增长,源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挑战,采取了一系列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王玲杰所长介绍称,正是这些举措效应不断累积、叠加,才推动了河南省经济实现稳增长。

    不过,据河南生发改委官员介绍,投资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投资质量提高了,结构优化了。“既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又要保证结构优化。”上述发改委官员说。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以郑汴洛为中心城市群带动周围城市群发展。据了解,河南的经济发展注重抓了“三个区”,即中原经济区、粮食合营区、航空港经济实验区。

    “在今年多数省份增长出现滑落的情况下,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增幅,这不是某一个政策所造成的结果,而是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所推进的一些工作包括开放、带动、产业集聚区等方针政策所产生的叠加效果。”王玲杰说。

    “综合第一第二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据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综合处的一位孙姓官员介绍,通过产业转移,中小型企业也对河南省GDP的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中小企业单位数达到41.53万家,实交税金762.33亿元,同比增长19.9%。

    依据国家产业转移规划,河南省各地正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如郑州的汽车业、濮阳的家居产业、周口的鞋帽服装业等,都是承接产业转移过来的。另外还注重招商龙头企业,比如富士康的入驻。

    相比之下,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的地方则需要更多的考量。

    上半年,北京和上海的地产投资占固投比重均超50%,分列前两名。对此,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发达地方工业投资比较少,房地产投资占比也就比较高。

    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地产投资比重也很高,原因是大量的房企扎堆发展旅游地产,如海南、云南的丽江、西双版纳等。

    地方缺配套资金

    记者采访获悉,在“稳增长”项目提速的背景下,地方资金配套压力骤增。对于重大的基建项目,业界担心的是建设资金的筹集。

    “在部署经济工作时,云南就特别指出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据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介绍,云南为融资难题开出的药方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解决资金问题上,更多的地方不得不再次重启土地财政模式。

    “基建项目受资金困扰的不在少数。”8月14日,西部某省一位招商局长直言,如何更好落实基建项目的资金问题,可以说是地方遭遇到的最大难题。

    另一现实问题则是,“一部分中央财政资金被闲置,甚至按照规定留在下一年再用,这要从制度上加大财政拨款体制的改革。”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建议,地方没有配套资金,一些重大的项目就要搁浅。

    “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的管理很严格。”一位发改委系统的专家介绍称,由发改委下达项目投资计划,随后财政部下达项目资金计划,这些工作完成后,财政部将该项目的资金拨款到地方财政,由地方财政将资金划入企业账户。

    “各类财政资金拨付程序非常复杂。”据一位在四川工作的公务员介绍,专项资金使用意见由分管市长和发展计划局签署意见后,报局长签批后下达指标通知单,国库股办理拨款业务。

    “这未必都和项目的进展同步。”重庆渝中区财政局一位官员坦言,预算与执行往往有很大的时间差。财政部也曾表态采取措施,严格规定中央部门决算批复的流程、内部职责分工和时间表。

    而就算中央预算落实了,但各地的债务较严重,项目的配套资金筹集也很艰巨。按照投资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一个新项目要上马,必须得先有20%至40%的项目资本金才可以申请贷款。项目若集中开工,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而如何筹集配套资金,正困扰着地方主政者。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