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水泥工业转型当务之急是用"稳增长"为调结构来"买时间"

更新日期: 2014年10月27日 作者: 沈颖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当前所面临的短期挑战主要是转型过程中的“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也是水泥工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仍然是用“稳增长”为调结构来“买时间”,确保经济的平稳转型。
    戴着“产能严重过剩”枷锁的中国水泥工业瞒珊地走过了2014年的上半年,与那些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相比,显得有些寂寥落寞,但也不乏亮点,即上半年行业利润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下半年机会犹存,但造就机会的原因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那就是基建的投资。对中国经济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由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复苏,尤其是欧洲市场依然疲软,因此中国经济曾经赖以支撑的出口大幅下降;中国决策层一直试图用内需拉动经济的愿景仍遥遥无期;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投资。2014年,形势依然如故,为避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决策层只能照方抓药。如果说,这个机会让中国经济吞下一枚干涩的“苦果”,却部分地成全了基础建设的先行官---水泥行业。
 
    那么,下半年有哪些值得水泥企业关注的投资以及推动经济向好的亮点呢?
 
    首先,今年下半年,铁路、水利、公路、环保等方面的投资有望继续增加,主要用于弥补民生短板。
 
    以铁路交通为例, 尽管未来新增高铁项目的空间不会太大,但是各地建设的城际铁路仍会推动投资增长。此外,货运铁路也是有利可图的建设项目,仅仅一个内蒙古到华中的铁路就有2000亿元投资。
 
    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看,201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距离全年8000多亿元的总投资数尚有6000亿左右的余额。而从决策层近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来看,下半年将继续实行微刺激的稳增长措施,这对水泥企业也是利好消息。
 
    目前,河南、山东两省铁路建设的“野心”都不小。河南2014年将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郑徐高铁建设,力争郑万高铁开工,全面启动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推进郑济、郑太高铁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山东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网,逐步实现济南、青岛与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省会济南与地级市2小时交通圈,省内各城市间3小时交通圈。
 
    从区域角度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出海口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区域发展热点,上述区域的铁路建设将得到优先发展,而这也与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的“优先发展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宗旨相合。上述区域除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京津冀之外,基本都属于中西部地区。
 
    京津冀是铁路建设的另一个热点。2014年初,河北的投资计划还相对保守,当时提出确保地方铁路建设投资计划4亿元,力争蓝丰铁路基本建成,虎丰铁路二期主体基本建成。而到6月份,河北参与制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未来要形成沿海、京廊沧、京衡、承京保石邢邯四条纵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张京唐秦、涿廊津、保津、石衡沧四条横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承唐、津石、邢临、邯济四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6月10日,河北省交通厅专题会议提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做到能加快的都要加快,能增投资的都要增,能多增的都要多增”。这对于价格、利润持续两至三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华北地区的水泥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其次,前期出台的部分存量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将促进下半年经济的回升。一方面,由于上半年某些政策出台较晚或实施需要一定时间,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比如在投资领域,目前部分“微刺激”项目处在审批或货币投放阶段,尚未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四季度正式实施之后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在消费领域,6月30日政治局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到将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未来部分商品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将有助于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促进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国务院近期狠抓政策落实整改,也将进一步发挥存量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作用。
 
    第三,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顺利实现,预计有关部门将会根据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新的稳增长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总体保持中性偏松,定向宽松有望深入推进,央行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丰富调控工具,通过创新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将继续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并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对铁路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当然,通过“稳增长”的措施人为拔高最终需求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中国经济需要依靠自身内生的动力来获得可持续增长。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城镇化进程刚刚过半、服务业还明显欠发达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而当前所面临的短期挑战主要是转型过程中的“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也是水泥工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仍然是用“稳增长”为调结构来“买时间”,确保经济的平稳转型。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