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京津冀产业转移聚焦七大领域 已有4500亿项目落地

更新日期: 2015年11月25日 作者: 夏旭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摘要:近日,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29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

    近日,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29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
 
 
    目前,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
 
    七大领域产业对接
 
    上述对接会在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组织了专门的产业对接会,从对接行业的选择上不难看出,三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期待。(主要布局园区及动态详见图表)
 
    河北省工信厅人士告诉记者,这七大领域一直是三地产业转移对接的聚焦点,“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对接,一方面调整我们现有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1-9月,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就多达3330个,资金2397.5亿元。天津从北京引进工业项目130个,协议190亿,从河北引进工业项目349个,协议投资金额307亿。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河北等地以钢铁、能源、化工、建材为支柱,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产业,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避免,同时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过高,借着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同时提升服务业的比重。
 
    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为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为三地协同、错位发展带来了机遇。
 
    以大数据产业为例,据北京市经信委副总工程师姜广智介绍,三地将共同打造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格局,发挥北京研发优势和天津制造优势,以及河北廊坊、张家口、承德的存储和计算优势,共建一批产业基地,北京将引导现有数据中心向张家口等周边地区迁移,鼓励中央部委和国有事业单位将数据中心迁移至津冀,积极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在津冀地区开展绿色、生态、安全的数据中心租赁业务,提供双活数据中心服务。同时在政务、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推进跨京津冀的大数据应用工程。
 
    河北密集建设重点园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网络型空间格局,随着战略的推进,区域新的空间格局渐显雏形。
 
    实际上,在京津冀产业转移会上可以明显发现,“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所指向的廊坊、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城市是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的承接地。“未来,经济要素将向三大发展轴上的城市和城镇聚集,尤其是向发展轴上的节点城市聚集。”肖金成说。
 
    而近期发布的河北省委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了所辖11个地级市的功能定位。上述指导性文件陆续落地后,三地蓬勃而起的园区也让京津冀国家战略的格局逐渐明朗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河北一省,已经围绕着北京、天津,以及三大发展轴,建设了58个重点园区。这些园区既包括各级经济开发区,比如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经济开发区,也包括层出不穷的特色产业或工业园区,比如大城气雾剂产业园区、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等。
 
    “三地已经集中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省市层面的合作园区,以及一批区县层面的产业园区。”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京津冀已初步形成省市层面集中示范、区县层面重点对接、重点企业主动布局、相关产业有序转移的良好局面。”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