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金隅: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更新日期: 2015年01月08日 来源: 金隅 【字体:

       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首倡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环渤海”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这大致是今日“京津冀”的宽泛版。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

       总规十年未出,其间北京对津冀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充其量也仅局限于房地产,就优势扩散而言,与其说是“拉动”不如说是“虹吸”。上海周边有8个全国百强县,而北京周边却聚集着36个国家级贫困县……要摆平三个省级地区的利益纠葛,使京津冀一体化真正驶入快车道,离不开“顶层设计”。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京津冀一体化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工作。3月31日,张高丽副总理赴河北调研,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疏解

       克服舍不得的思想 有成人之美的胸怀

       毋庸讳言,在当年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两高产业转嫁西部。谁都想留下好的高新的产业,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在梯度转移中并无博弈的话语权,产业的转出和承接,根本利益很难协调。但今天的京津冀一体化,与长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比,情况尤为特殊。由于身处河北的重化工业包围之中,雾霾缠身的京津,很难再向本该是自己后花园的河北,继续“倾倒垃圾”。环保减排已上升为政治任务的大前提,要求三地的一体化结果只能是共赢。

       经过多年发展,各种资源已趋饱和的北京经济,需要退出传统产业部分,留出经济空间给知识型服务型产业,以期优化产业结构;而对河北来说,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以临近主要交通干线的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承接京津高端产业制造环节与一般制造业整体转移,在接纳转移的同时实现原有产业的再升级,逐步实现京津冀区域的新平衡。随着北京逐渐退出一般制造业(包括部分的高端制造),与天津因土地资源趋紧而无法接收的制造业,河北正向资源加工的产业结构变身。

       北京市长王安顺说,我们制定并公布了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目录,实施更为严格的禁止性和限制性管理措施,堵住其在京发展的通道。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称,2014年年底前将有500家排放不达标的污染企业退出北京,铸造、烧结砖瓦、化工、家具等六大行业也将退出北京。没达标的污染企业,北京不要,周边省市也不会要,北京不支持这样的企业在周边布局。

       协同发展这盘棋中的河北,绝不能成污染产业的集聚地。不许扔垃圾,不能甩包袱。这一点,北京的态度鲜明。对污染企业就地连根拔,而一些很有生命力的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北京制造”的标志性企业,该疏解的疏解。对于疏导产业,北京市领导常讲两句话:要克服舍不得的思想,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

       河北承接

       从大树底下不长草到大树底下好乘凉

       从区域结构看,河北是京津冀区域的“短板”。河北环绕京津,受“虹吸”作用影响,河北的人才、资金等优质要素流向京津两大城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河北产业结构偏单一,在制造钢铁、水泥的过程中,河北的工业与北京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关系并不密切。河北的重工业做得过大,已盖过了别的产业,所以这条“无法突围的重工业产业链”就很短。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各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而河北的首要问题是:“加速向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的转型,去重工业化。”

       “十二五”以来,河北已压减炼铁产能2308万吨、炼钢产能2545万吨、水泥产能10966吨、平板玻璃产能4206万标准重量箱,分别占全国计划压减任务的48%、53%、30%和46.6%,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7年,还要再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根据测算,完成到2017年的压减任务将涉及106万人的就业问题。

       重化工业连遭打压,河北堪称伤筋动骨。令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处于多年来最低的5.8%。对河北“产能压下去、产业断崖来”的窘境,北京完全理解:调整产业、大气治理,河北付出了巨大努力。北京要趁着河北亟须接续产业,加快疏解。

       2014年上半年,河北从北京引进资金1676亿,占其全部引进资金的43%。“其实北京的工业总量去年也就是3500多亿。”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张贵认为,承接转移,盯存量,不如盯增量。

       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所长肖金成认为的理想状态是“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更多处于接受辐射和外溢的位置,是最大的受益者。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红利形容为,“过去河北人自嘲‘大树底下不长草’,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金隅引领

       对北京企业疏解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北京金隅根据首都功能定位,提出“走出去”发展战略,将自身产业规划布局拓展至全国。基于京津冀三地的地缘优势及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北京金隅加快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制造和房地产业在河北、天津的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北京金隅在河北的直接投资已达200多亿,解决当地就业逾万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做出积极贡献。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评价。

       省委书记周本顺对金隅投资河北、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金隅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绩和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城市环境治理难题所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赞赏。表示河北省各级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金隅在冀发展,欢迎金隅在河北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张庆伟省长表示,金隅在河北各区域投资建设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将企业丰富的技术、智力、资金等资源转化为在冀产业优势,为北京企业向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他强调,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特别支持金隅这样的大型产业集团,使优势企业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各级政府要支持金隅在冀重点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和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以大厂金隅现代工业园为例,2007年,当现任大厂金隅公司党委书记的蒋杭军来到大厂时,面对的还只是一片只有100多个坟头的荒地,让人想不到的是,经过金隅人殚精竭力只争朝夕的努力,一个当时原本只是投资6500万美元的单一项目,却最终形成了一个规划占地1038亩、包括11个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的“金隅现代工业园”。

       短短几年间,园区每年上的都是以亿元为单位的大项目。世界最大产能的年产2500平方米矿棉吸声板项目、世界一流的年产5万吨离心玻璃棉项目、可达不燃级的年产3.5万平米的岩棉制品项目、国内顶尖的年产10万吨涂料项目、业内最先进的年产20万平米高档节能窗项目、年产80万标件的天坛家具项目……主要项目的80%员工都是来自大厂当地,其中的钳工、焊工等经院校的相关培训走上工作岗位。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分别在2014年2月中和5月底到大厂金隅现代工业园调研,了解了入园企业在环保、节能、利废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园区建成后的运营发展预期。

       对金隅集团为大厂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于提升自治县形象以及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厂县县委书记孙宝水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坚信,双方的合作将对自治县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将进一步细化服务举措,促进大厂金隅现代工业园加快发展。

       金隅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万事开头难,当时孤身来到工地的大厂金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蒋杭军经理,面前只有空旷田地里的三间空空的彩钢板房屋,隆冬季节,屋内外温度一样,都是零下十几度;一到夏季,炎炎烈日又把铁皮屋烘烤的像是蒸笼,下了大雨,屋里的水要淘出几脸盆。他曾感叹地形容初到大厂时的景象:“一纸任命,两个人,三间空棚子”。

       创业难,难不住善打硬仗的金隅人。他们迅即从集团系统内8家在京企业抽调了12名干部职工奔赴大厂县,这些人很快熟悉了新的业务工作,搭起了公司架构,明确了岗位职责,与河北省有关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迅速建立了联系,使大厂金隅工业园各项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管理有序推进。

       第一个入住园区开工建设的星牌USG项目单线产能全球第一。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短短100天,创造了金隅集团在外地项目建设时间的新纪录。项目初期,李惠斌兼任大厂金隅管理方、项目土建厂房基础建设方和合资公司三方的总经理,他始终坚持战斗站在一线。担任合资公司总经理以来,没有在合资公司领1分钱报酬,没有在合资公司报销1分钱的费用;一次下楼的意外导致左脚骨折,但他放弃休息,坚持往返两省市三地(北京星牌、大厂合资公司、下花园分公司)拄着双拐上班。

       项目的总工、副总工包括公司的技术骨干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建设上。这种敬业精神使几位坚持每周休息两天的美方技术人员也受到了感染,主动减少一天休息。副总工徐述文被大家尊称为四师长(基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生产工程师),为解决输送系统需使的用钢索问题,他凭着几张照片和有限的资料,在国内既无定型产品又没专业加工单位的情况下,经多方了解,终于在贵州采购到了能满足要求的钢索。仅此一项,比进口节约数百万元。

       园区第一个点火试车生产的玻璃棉项目,在进口设备到货延迟以及其它种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下,集团十佳党员刘植树,生前任玻璃棉生产线建设的现场总指挥,他带领员工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奋战在第一线,直到因病住院当天还坚持工作,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弥留之际,他仍惦记着公司的事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期待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电工师傅许瑞年为了完成电气工程安装任务,带领同事自带方便面和大衣吃住在现场,仅用1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安装任务,他们安装的电线总长度约35公里,让外方专家惊叹不已。按照国外以往的经验,生产线安装工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大厂金隅人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设备安装,并一次试车成功,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玻璃棉压片产品还大量出口到国外。

       正是这些纯洁质朴的金隅人,书写了大厂金隅工业园的奋斗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