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把脉行业、提振信心专题大讨论

更新日期: 2016年01月06日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字体:
摘要:崔星太:1995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了4.8亿吨,结束了46年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次出现产能过剩,这次过剩体现出经济增速下调导致的阶段性过剩,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很快化解。2003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开始高速发展,同时以立窑为代表的落后生产力退出缓慢,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的地区出现结构性过剩,但由于需求增长强劲,立窑水泥的逐渐退出,产能过剩逐步得到化解。 2007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首次过半,达到了53%,且落后生产能力呈加速退出之势,2009年由于我国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占比70%的阶段性目标,但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之势未减。为避免出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要求停止审批新增水泥产能项目,但是,由于“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一大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上马,自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下发以来,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比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418条在建生产线多建了205条,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熟料达到1637条,设计水泥熟料产能16.3亿吨,从业人员都知道,我国自行设计的生产线产能富裕度很大,实际产能均超出设计产能15%-20%,按低值15%计算,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达16.3×(1+15%)=18.75亿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熟料产量12.79亿吨,水泥产量22.1亿吨,由此可以计算出我国1吨熟料生产1.72吨水泥,按近五年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年每吨熟料生产1.65吨水泥。因此,截至2012年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实际产能为16.3×1.15×1.65=30.9亿吨,如果加上尚未退出的落后生产能力,我国水泥产能已经超出当年水泥需求10亿吨。

        中国水泥行业已经进入长期性、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时代,水泥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行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

崔星太:1995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了4.8亿吨,结束了46年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次出现产能过剩,这次过剩体现出经济增速下调导致的阶段性过剩,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很快化解。2003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开始高速发展,同时以立窑为代表的落后生产力退出缓慢,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的地区出现结构性过剩,但由于需求增长强劲,立窑水泥的逐渐退出,产能过剩逐步得到化解。

2007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首次过半,达到了53%,且落后生产能力呈加速退出之势,2009年由于我国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占比70%的阶段性目标,但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之势未减。为避免出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要求停止审批新增水泥产能项目,但是,由于“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一大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上马,自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下发以来,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比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418条在建生产线多建了205条,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熟料达到1637条,设计水泥熟料产能16.3亿吨,从业人员都知道,我国自行设计的生产线产能富裕度很大,实际产能均超出设计产能15%-20%,按低值15%计算,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达16.3×(1+15%)=18.75亿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熟料产量12.79亿吨,水泥产量22.1亿吨,由此可以计算出我国1吨熟料生产1.72吨水泥,按近五年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年每吨熟料生产1.65吨水泥。因此,截至2012年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实际产能为16.3×1.15×1.65=30.9亿吨,如果加上尚未退出的落后生产能力,我国水泥产能已经超出当年水泥需求10亿吨。

 

李建伦:尽管2015年的水泥需求量只比2014年略有减少,但由于新增产能的释放,导致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恶化,供过于求的问题更加突出,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部分区域和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在供过于求如此严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已不是盈利多少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泥行业作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充分竞争行业,供求规律起到了主导作用,其产品价格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行业自律难以发挥作用,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前几年的行业自律增加了企业的盈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天的产能过剩。

 

姜德义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经历过往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已经到了拐弯、减速的时候;国家推出的发展战略项目落地尚需时间;“三期叠加”对行业产生更广泛、深入的影响。京津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治污及转型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面,提前换挡,提前经历阵痛。北京金隅作为国有上市公司,始终在履行社会责任。为适应首都功能定位,近3年来已经陆续关停了4家在京水泥生产企业。

从行业发展看,产能过剩的同时新增产能仍在持续释放,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劣势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京津冀地区产业集中度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从经营环境看,社会对传统行业水泥的偏见与歧视、地方保护、各地政策标准不一、环保执法不公等现象仍然存在,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的悲观心态加剧等。

从水泥市场看,个别区域水泥价格已连续多年下降对行业整体产生的蝴蝶效应,主导企业在市场控制上难以形成共识,企业自律不足,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

熊建华:政府部门应引导水泥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决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的小生产线;建立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企业予以严格控制,甚至予以停产取缔;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隋玉民

2015年,我国全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44.7万亿元,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7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拉动水泥需求的房地产投资和铁路、道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时出现下行走势,导致水泥市场萎靡不振。虽自2014年下半年起国家频频发力扩大基建投资,但因项目落地滞后效应及受资金制约等原因,对下游水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两大主力市场需求的弱势表现,致使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总产量仅为17.2亿吨,同比下降4.58%,为199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熟料产量1-10月累计约11.1亿吨,同比下降6.73%。

杨义:纵观这近十几年水泥行业的发展和价格走势,我们认为影响水泥价格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供求关系变化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需求量是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而定,供应与需求是决定市场均衡价格的主要因素,供需失衡就会出现价格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水泥价格的影响很大,针对水泥行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又有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 随着中国加快水泥产业技术结构调整,一方面,大批落后机立窑水泥生产线被淘汰;另一方面,大规模兴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导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造成产能过剩,改变了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导致市场竞争恶化,水泥价格出现大幅下滑。

2.政策性因素

水泥行业属于“两高一资”行业,是国家重点调控的产业之一,与国民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方面的变动及有关环保治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均对水泥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由于改变了水泥市场供需关系而导致。

(二)成本因素

水泥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煤炭、电力、石灰石等原材料及折旧等其他成本,其中,煤电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60%以上,在这些生产成本中,煤炭价格的波动最大,对水泥价格的影响较大;据有关测算,煤炭价格每上升10%,可带动水泥全部成本上涨3%左右。一般情况下,水泥价格的走势与煤炭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

另外水泥具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受运输距离的制约,因此,运输成本也是影响水泥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运输成本上升,水泥价格会随之上涨;反之,运输成本下降,水泥价格也会相应下调。

(三)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容易产生价格战,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相反,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地区,水泥价格相对比较高。

 

冯建华

2015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水泥市场需求量降幅超过5%,为近年来首次下降。由于需求量下降,供给端又严重过剩,造成行业效益大幅下降。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供求严重失衡,这是水泥价格严重下跌、市场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其次,落后产能淘汰不力,一半以上是落后产能。落后产能淘汰不力,一方面堵塞缩减产能的通道,另一方面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再次,市场集中度还不够高,部分地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低价倾销问题十分严重,在市场悲观预期下,企业心态不稳,一些龙头企业维护市场秩序的意识不坚,以低价降库存,水泥价格持续下滑。这是2015年水泥行业需求量降幅很小、市场价格却严重下跌的主要原因。

 

 

杨勇正:长期以来,在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背景下,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其严重,特别是国发38号文件下发以后,国家对过剩产能审批及新建项目的审批管控更加严格,但行业内存在搭末班车快速建线的现象,使原本就过剩的产能更是雪上加霜,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水泥行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水泥市场需求也随之到达“拐点”,已经出现了 “触顶下滑”的新常态。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需求下滑,大大加剧了供需矛盾的恶化,过剩产能通过低价竞争等手段抢夺市场,使水泥行业发展处于危机状态。此外,水泥行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大多数区域,前三家或前五家大型水泥企业均不能在区域市场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作用不强,产能集中度不高导致众多的企业无序和过度的竞争,与供需关系严重恶化的矛盾的叠加加剧了市场的激烈抢夺,直至演变成价格战,导致了水泥企业大面积亏损。

 

 

周云峰:产能过剩是导致市场竞争的根源。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展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反应。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构成,并制定了总体实施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定价,根据市场的变化确定自己的经营导向,包括价格导向。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涨价成为企业攫取利润的手段;而当市场低迷时,企业开展促销降价同样属于正常状态,对于市场竞争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价格高低不能作为衡量企业是否恶性竞争的唯一标准。 

   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的产量虽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但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这也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力的结果,短时间内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泥企业由于竞争,企业的集中度必然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产能相对集中,地区分布相对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水泥的价格和水泥企业的利润将趋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张传军:在遏制新增产能上,我们还要继续与政府加强沟通,让政府了解水泥行业的真实情况,了解过剩行业再上多少都是过剩产能,都是只能增加闲置资产和亏损企业。辽宁省的例子足以说明,哪个地区违规支持一个水泥项目,对地方政府来说当时可以增加几个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以后经营中,每年却要减少几亿元对税收损失,将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水泥需求下降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仍然有的企业在违规建设,令人不可理解。企业发展有多种方式,没有必要只采取新建产能的一条路可走,当你自己新上一条线时,必然打破市场平衡,恶性竞争开始,只能给目前的经营困难雪上加霜,就等于是穿着棉衣过河,穿的越多,负担越重,死的越快。中国水泥行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我们高估了中国的水泥市场,高估了水泥需求平台期。

 

从中国水泥协会近5年跟踪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的月度数据来看,2015年为同期最低水平,从全年的月度周期看,5、6月份通常为全年利用率最好的月度,但2015年5月份产能利用率不到70%,这意味着产能过剩压力在需求下行的背景下在逐渐加大,且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崔星太: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产能过剩如果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是合理的,就水泥行业而言,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5%左右,即富裕度在15%左右是合理的,低于80%就不正常了。2012年,全国熟料产量12.79亿吨,熟料设计产能富裕(16.3-12.79)/12.79=27.4%,熟料实际产能富裕(16.3×1.15-12.79)/12.79=46.6%,实际水泥产能富裕(30.9-22.1)/22.1=40.5%,远远超出15%的合理范围。

据水泥协会预计,2015年还将有34条生产线投产,熟料产能4620万吨,同时还有拟建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数十条,如果这些产能如期释放,水泥产能过剩更是雪上加霜。

 

隋玉民:由于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而新线仍在投产(全年新增熟料设计产能约4500万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具体表现为多数区域水泥库存高涨,而企业间为争取市场份额,恶性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价格持续走低,一度创下了近7年以来的最低。按照过往年度的规律,当价格跌到完全成本时,企业间便会主动通过行业自律、限产停窑等方式控制供给,保持区域间价格的基本稳定。但本年以来,各区域内以价格抢占市场的情况非常普遍,多数区域市场都出现了不计成本的价格下跌趋势,区域内行业自律的现状几乎被彻底打破。

 

 

2015年,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意味着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政府关注点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改变供给侧管理,严控新增产能,加速淘汰落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肖家祥:水泥行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强供给侧管控,真正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希望水泥业借此良机,凝聚共识,共同行动,走出泥潭:

一、坚决遏止新增产能

借助供给侧改革东风,由中国水泥协会联手省级协会及全国前十二家(或更多)水泥企业,共同上书发改委、工信部,请求政府坚决落实国发38号、41号文,并立即叫停一切在建项目。所有在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并进行分类梳理,不合规的无条件停止建设,合规的必须有减量置换指标,减量比例不低于25%,且要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及地区环境与能耗指标要求。

同时,明确从现在起,5年内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审批、备案新建熟料生产线。熟料线技改项目一律按现在在产产能(2015年运转率不低于50%)减量25%以上的原则,经公示和省级行业协会认定后,由省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要求从严核准。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1.淘汰2000t/d及以下生产线,同时淘汰无石灰石矿山资源或资源配套不全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

2.淘汰直径3米及以下和水泥粉磨能耗不符合能源消耗指标的水泥磨机。

3.尽快淘汰全部32.5级水泥。

4.严格执行污染物环境排放标准,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三、落实北方地区错峰生产,开展南方地区减排限产,推行双控、双降,全面落实节能减排

1.政府主导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北方区域错峰生产。

2.由环保部和工信部牵头,在南方地区开展以减少碳排放和节能为主要方式的常态化限产,并在春节、夏季高温等用能高峰季节开展错峰生产。

3.通过碳排放和能耗总量及单耗双控双降等强制性措施,促进日常节能减排。

 

李建伦:我们认为,改变供给侧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之手”淘汰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二是要严格执法,用环保手段彻底淘汰排放不达标的生产线。虽然同是新型干法,规模小的生产线在能耗、效率、成本、对环境的影响都不能和经济规模的生产线相比,凡是不能达标排放、或者不符合能源消耗标准的生产线,都必须通过环保之手予以关停。三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以实现共赢为目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杜绝单纯为解决困难企业问题而进行的行政“拉郎配”,防止困难企业拖垮好企业的事情发生。四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托住社会保障底线,妥善安置好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失业和下岗职工,避免发生不稳定事件。

 

何坤皇:政府经济管理思路向“供应侧”改革的确定,意味着政府支持通过以价格为形式的自由竞争,并以此作为实现消灭产能过剩、获得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控制能力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成本控制不了企业必然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企业要积极通过推进管理加强、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各项办法措施,排除万难、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唯此,企业才能获得参与新一轮水泥市场角逐的“通行证”,也才有机会在新一轮水泥市场角逐中胜出。

 

杨勇正:针对严控新增产能,加速淘汰落后,我们的建议是:(一)“政”出一个部门。建议由政府的一个部门牵头,在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上,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可以由工信部门牵头,在金融、税收、环保、电力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同时,在政策落实时,也由该部门统一负责协调与落实。(二)坚决“压减”过剩产能。简单说,“淘汰落后产能、严禁等量置换,切实实行压减产能”。具体讲,淘汰落后产能是解决产能过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政府可考虑制定严格的落后产能标准,严控落后产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出台政策严禁产能等量置换,因为等量置换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或会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对违规建设项目要严厉查处,特别是在相关文件出台后仍进行建设的项目必须关停,遏制新增产能。(三)支持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联合。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提升产能集中度,同时鼓励企业间或区域内利用资本、关联市场等条件进行市场协调机制的尝试,避免过度竞争,实现行业和企业持续发展。(四)税收方面的措施。1.对兼并重组的企业,落实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兼并重组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2.对纳税执行好、环保落实好等大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3.对部分小企业、产能落后企业的税收缴纳情况稽查到位,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以免造成对税收执行到位的大型企业造成不公平。(五)实行“阶梯(差别)电价”。对执行环保政策到位,能按照政府按错峰生产政策执行的企业,政府在直供电等优惠电价政策上应给予照顾。对于不执行错峰生产政策的企业,在电价政策执行方面,取消一切优惠电价。(六)调整品种结构。进一步调整品种许可,取消32.5级全部水泥,提高熟料掺加比例,增加熟料消耗,可一定程度减少产能。同时建议取消低标号混凝土,提高建筑质量。(七)加大金融支持。对行业前十家企业或者兼并重组的大企业集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使企业做大做强,以提高行业集中度。

 

崔星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我国过多地通过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特别是政府的投资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有形之手”伸得过长。今后我国应该更加强调供需平衡,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当前,水泥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坚决停止新建项目;2、坚决淘汰落后产能;3、消减水泥产能20%。在上述1、2条意见的基础上,探讨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消减20%左右的过剩产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4、加大力度推动水泥行业兼并重组;5、坚决淘汰落后品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姜德义: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前提,也是市场竞争的常态和必然结果。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每一次产生过剩危机时,好的体制应该不断地淘汰落后的体制,实现凤凰涅槃、产业升级。面对水泥行业提质增效的紧迫时刻,从供给侧看应该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1、坚决遏制住新增产能。不以任何理由批准新上新增产能项目;严格执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慎重批准此类项目;对在建项目加强监管,建立有偿使用排放指标机制,提高准入门槛。

2、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必须做到坚决淘汰。对实际运行中不能满足国家政策标准要求的劣势企业坚决淘汰退出。采取差别电价、惩罚性排污费、提高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门槛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同时,尽快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的补偿机制,通过一定方式的财政补助支持退出企业妥善做好员工安置和转产等工作。

 

隋玉民:面对行业已进入微利的新常态,水泥企业要按照“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水泥企业要认识到淘汰落后和理性面对过剩产能的必要性,要有计划的通过淘汰或等量置换的方式,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控制产能发挥,改善供求关系,这才是实现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首先,水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做好现有产能升级改造,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产业价值和竞争能力。

其次,要立足水泥主业,充分掌握市场寻求,随产业延伸发展寻求新的产品方向,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产业相关多元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水泥企业要坚定不移的实施海外发展战略,抓住国家“走出去”战略给传统水泥行业带来的转型机遇。以最新的建材产品和技术装备融入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国建材产品、技术、装备加快“走出去”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张丽荣:水泥企业必须形成认识的高度统一,形成市场联动机制,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建议:1、“错峰生产”常态化。“错峰生产”作为优化行业供需矛盾的常规手段,执行应常态化。另外,电石渣水泥生产线与PVC行业紧密结合,为有效控制水泥产能,应从源头上着手进行调节。建议将“错峰生产”引入PVC行业,一方面可以改善PVC行业的供需结构,同时也可以更好促进水泥行业协同与优化。2、解决水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在水泥行业全面下滑阶段,水泥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加大,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收缩贷款、提前催缴贷款,迫使企业运营雪上加霜。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对区域性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不减贷、不提息,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期。3、淘汰低标号水泥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此举虽可能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但对工程质量、去产能化具有积极作用。4、扩大淘汰水泥产能范围。根据各区域水泥工业装备现状以及产能富余情况,结合企业退出市场意愿,政府可补偿性淘汰2000t/d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

 

目前,全国水泥企业共有3500家左右,其中,前十大企业水泥销量合计占全国水泥总销量的比重不到40%,市场集中度较低,不利于市场的有序竞争。在全国多数水泥区域市场里,因缺少具有市场主控能力的主导企业,行业自律执行不力,行业效益难以发挥。

崔星太发达国家基础原材料行业都是高度集中的,因为这个行业高度依赖资源能源,对环境有重大影响,不适合过度竞争,而只能是适度竞争,我国水泥行业亟待有大企业引领重组整合。近几年中国建材集团投资近500亿元,在行业里进行了大规模联合重组,重组整合水泥产能近4亿吨。由于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加大,企业间兼并重组遭遇资金瓶颈,作为兼并重组母体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因资本金短缺,导致债务负担过重。建议政府设立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专项资本金,对国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央企,通过国家资本金注入方式,降低其资产负债率,提高其融资能力,进而继续带动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李叶青: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把“兼并重组”列为一个“去产能”的主要渠道,并提出“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强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一方面是通过行政举措优化行业结构(如设定区域内企业数量等硬性指标),同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政策和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包括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促进区域内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对于环保排放长期不达标的企业及偷税漏税、参假造假等违规企业,坚决关停淘汰,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

 

何坤皇:部分地区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水泥企业的联合重组困难重重。因此,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推动水泥企业的联合重组。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提升水泥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资源,才能进一步增强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当地水泥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各级政府应重点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尤其在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牵线搭桥、行政审批、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肖家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大企业践行下,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企业由5000多家减少到3000多家,但仍然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行业集中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行业在这方面仍大有可为。

1.大企业加快联合重组,并建议政策面对联合重组主导企业给予联合重组专项政策贷款,以支持加快区域市场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大企业在进行联合重组时应结合竞合企业间的市场布局,从有利于行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充分沟通,避免收购恶性竞争。

2.大企业间进行区域产能置换、股权合作等深层次合作。为提高区域集中度,减少大企业间的制衡,大企业间应进行产能置换,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增加各区域龙头企业话语权。近几年跨企业股权合作已在水泥行业展开,但力度较弱,需要继续加深、加强。

 

 

 

国家对水泥行业提出要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绿色,低碳”的新要求,这是国内水泥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杨永正:在环保方面我们水泥企业需要加强的措施有:1.针对熟料线企业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即建议由行业协会来“定量”——这个“定量”可以直接定为开窑时间,即控制开窑时间以控制排放量,量定好后,报环保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2.对所有环保不达标的熟料线、粉磨站企业一律坚决禁止其生产。

此外,还需建立错峰生产常态化的机制。每年冬季、夏季和秋季均可以组织一次错峰生产、节能减排活动,利用政府建立的平台行业自律压低产能发挥,以此提高资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自主减产避免水泥行业过度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错峰生产的补贴或处罚政策。因此,可考虑:一是建立奖罚机制,对于不执行错峰生产政策的企业,按照不停期间吨熟料产量收取污染费,收费中的90%用于停窑企业的停产补贴;二是执行差别政府补贴政策,对于不执行错峰生产政策的企业,政府在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上给与限制,可以阶段性的停止资源综合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等。

 

姜德义:面对当前节能减排、治污治霾的严峻时刻,面对社会上一些对水泥行业存在的认知偏见,水泥企业相应地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水泥行业全体应该积极参与区域污染治理,主动作为,持之以恒,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维护行业认知度。

1、不断强化环保意识、节能减排意识、转型升级意识。

2、依托技术进步,加大技改技措,进一步提高自净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自身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的水平。因为各地执行标准与监管力度不同,目前各地水泥企业自净能力差异较大,有许多企业有很大的空间进行环保提升。

3、发挥水泥窑处置废弃物的先天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水泥企业更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城市废弃物处置工作中,在处置废弃物方面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进一步维护行业利益,提升行业认知度。

 

隋玉民:要重视环境友好战略对水泥行业的可持续推动力,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绿色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方向转型升级。水泥企业要积极推广各类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水泥行业的节能潜力;要积极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要重视废弃物协同处置工作,水泥企业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危废的特性,从战略高度获取固废资源,实现企业在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要积极开发利用电石渣、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技术,推动资源综合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

 

熊建华: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企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环保法》中相关要求,自觉关停落后产能;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对未通过环评验收仍在生产的水泥企业,应坚决的予以取缔。水泥行业应主动作为,强化企业内部改革,提升管理水平,适时开展互联网+、环保转型、产业链延伸等工作,提升产业价值。

 

 

面对不利形势,水泥企业唯有实施创新战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才能突破重围,闯出一条生路。同时,很多企业也纷纷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一路一带”地区转移过剩产能或是提供工程建设服务。

杨义:以创新为引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和困难。作为一个具有老品牌的地方国有企业,我们不但和其他水泥企业面临同样的压力和困难,同时因为背负着历史原因造成的沉重包袱,使得我们的发展步履更加艰难。

(1)科技创新

十三五”时间,要围绕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及协同处置三个趋势和核心继续加强创新工作,加大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力度,利用好现有的平台和模式,提升公司创新工作水平和创新工作力度。同时,坚持创新和市场的结合,开发市场潜力巨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产品,加快优势产品的升级工作。

(2)销售创新

“十三五”期间,公司产品销售的主要思路是“立足核心市场,提升占有率和控制力”,通过有效的销售区域细分和零售市场的推广,逐步改变公司产品在工程和零售销售的格局。同时,“十三五”期间公司还将发挥好产异化产品的优势,通过销售的差异化战略,占领区域差异化市场,稳步提升差异化产品销量,保障优势产品的销售量,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有机的市场营销网络,并通过销售渠道的有机结合扩大公司水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此外,与市场营销网络同步建立市场信息跟踪、预警机制,使公司水泥做到以销定产,灵活销售。

    (3)成本创新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通过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手段提升成本优化的硬件条件,技术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对能耗高的生产线进行节能改造或淘汰,同时利用智能制造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加强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和各环节计划成本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方式的选择上,综合考虑时间、单位运费的最优化,在保证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运费。

    (3)管理创新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按照集团管控的顶层设计思路,谋划、布局好公司集团管控的各项工作,通过统购统销、整合融资、优化资源等工作,建立起一套适合公司自身特点的集团管控模式,正真实现项目建设的牵手效益,提升公司的区域竞争力和效益。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从“三定”和对标工作入手,通过逐步分解落实,实现公司主业的再造和升级。

    (5)产业链创新

    “十三五”时期,公司产业链生产经营和发展将面临尤为困难的时期,施工项目的减少和付款难度的加大都将成为主流。公司产业链要在保证存量效益的基础上,寻求增量。同时,公司产业链还将在“十三五”期间谋求自我发展,力争通过整合和延长业务链等方式提升产业链规模和效益。“十三五”期间,公司产业链发展要注重混合经济发展的模式,不断扩大产业链的规模。

 

徐培涛: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扩张,导致全行业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全面下滑,局部地区甚至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近年来,各企业纷纷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一路一带”地区转移过剩产能,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相比水泥生产企业走出去,水泥工程建设服务业是行业内率先“走出去”,较早投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总结十多年的国际市场开拓经验与教训,行业的协同、自律尤为重要。行业同仁要凝心聚力,携手共赢,不要自相残杀。秉承共同为国争光的原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行业内的企业进一步“走出去”,逐步增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水泥协会在全行业协同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协会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制定共同的规则作为行为准则,培育企业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文化,将行业协同与自律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未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两败俱伤,不要将国内目前面临的“困局”也转移到国际市场环境。

 

周云峰:纵观水泥企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每一次大的科技创新都给水泥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增强了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动力。预分解窑煅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吨熟料热耗,节省了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水泥企业的运行成本;再比如作为水泥生产“两磨一烧”的生料粉磨和水泥粉磨,随着立式磨和辊压机的广泛使用,单位产品电耗大幅下降,水泥生产过程的生料和水泥粉磨电耗,折合到水泥成品,吨水泥电耗可以下降20千瓦时以上,就为水泥企业吨水泥增加至少10多元的盈利空间。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必然需求。

分析水泥行业的未来技术走向,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我们认为,除节能降耗这一市场永恒主题之外,低碳、低排放正逐步成为水泥生产的新的主题。降低碳排放,实施更严格的粉尘排放标准,控制水泥粉尘中的PM2.5含量,将是水泥行业削减产能的“供应侧改革”的目标和手段,而这些领域的科技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水泥工业质的飞跃。

 

姜德义:要加大对水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泥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提高水泥生产整体效能和效率;鼓励企业开发差异化、高性能水泥产品等,满足更多差异化需要,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加大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支持力度,提高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税收优惠,促进水泥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形成相对落后产能退出的倒逼机制。

 

 

作为充分竞争行业,水泥产品市场更需要建立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秩序,那么“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无序、恶性竞争将持续重复。

马泽民:水泥企业要竞争也要合作,恶性竞争只能带来资源浪费、资产流失,要制止低价倾销,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引导。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市场要有序合理竞争,合理划分市场,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恶性竞争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有全局意识,行业意识。提质增效,北方实行的错峰生产就是个经验。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在中央大政方针指引下,齐心协力,改变个别地方过于追求GDP想法,从思想上要破除小农经济,顾全大局。保证了行业利益,才能保障企业利益,个人利益的实现。

 

何坤皇:在困难的市场形势下,加强同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没有同业合作就难以保障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区域水泥企业应在当地建材工业协会、水泥同业商会等倡导和推动下,加快建立完善同业自律、同业协作机制,共享发展与效益。一方面要形成合作共赢共识。水泥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既需要依托宏观经济的拉动,更需要依靠区域市场的成熟自律。要牢固树立行业利益至关重要的理念,共同做好区域内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在建材工业协会、水泥同业商会等的指引下,会员企业应定期互通行业信息,研判市场形势,研究办法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科学有效应对。第三是要充分保护彼此核心利益。各会员企业应尽量避免采取区别定价、区域定价或其他恶意降低水泥价格等手段,尽可能减少对彼此核心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减少市场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我们认为,水泥企业在市场淡季必须及时开展停窑的冬眠策略,以稳定价格,在市场有所好转时抱团逐步抬升价格,同时顺势而为,转型升级,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李建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有序运行,法治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小企业,在用地、用工、环保、财务税收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做法,由此取得了低成本竞争优势,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守法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水泥行业,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的话,很难谈到公平竞争;二是要充分发挥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作用,坚决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低于成本进行倾销等待。

 

脱利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沟通、落实国家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积极争取行业转型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服务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贸易,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牵头成立区域性行业自律组织,将大企业发展成为行业协会的骨干成员,发挥大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企业间的自律行为,引导企业发挥自律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错峰生产进行监督,对产品价格进行自律,实行区域内产品最低限价,避免出现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倾销行为。协同政府加强粉磨企业的熟料来源和产品流向控制,保障下游建筑市场的质量安全。进一步修订标准,督促提高水泥实物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减少低标号水泥产量,鼓励生产高标号熟料。

 

姜德义:当前水泥需求下行,但产能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大量的低效和落后产能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依然留存。市场价格下行的时候,更应建立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而公平、健康市场秩序的建设,应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政府与企业,要重点做好:

1、尊重市场。坚持市场机制对于应对水泥产能过剩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做好行业发展引导,减少出台简单的“一刀切”关停、“一起停产”的政策,切实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2、统一标准,严格监管。政府在税收、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方面,统筹各省、各地区所执行标准的统一,推动各地执法力度的统一,不管所有制形式、不管规模大小,一视同仁对待,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公平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区域主导企业在规范区域市场中的作用。政府应为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协会发挥平台和纽带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为行业更好地加强自律奠定基础。例如,全国前十的排名中五大集团在山西省内均有产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改善市场现状,需要强有力的协调。

4、鼓励和支持企业理性参与市场竞争。前两年水泥市场好的时候,政府主动打击市场垄断。现在行业发展进入下行期,政府应坚决制止低价倾销,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为水泥价格理性回归提供强有力支持。

 

隋玉民:在恶性竞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指导、行业自律协调、区域市场协同等方式便很难完全解决全行业量、价日趋恶化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水泥行业重资产配置的特点,多数企业依靠非现支出的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仍然可以苟且残喘而继续为了市场份额和现金流而被迫“参战”,另一方面,尽管优势企业依靠成本战等方式保住了市场占有率,但盈利能力同样大幅下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被局限,更无法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绝不符合行业的整体利益。

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使行业稳定、健康、和谐、持续

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那就是“政府调控、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和转型”。政府层面要大力扶持水泥行业调整与转型 ,改善、优化供给端;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和协调优势,架起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促进国内市场和谐共赢。

 

熊建华行业间加强协同配合,由大企业牵头、中小企业紧密配合,结合淡旺季市场需求,进行错峰生产,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

 

大企业如何在区域市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李建伦:在本轮水泥价格大幅下跌过程中,为了维持市场稳定、维护行业利益,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部分区域和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在供过于求如此严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已不是盈利多少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泥行业作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充分竞争行业,供求规律起到了主导作用,其产品价格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行业自律难以发挥作用,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二是行业规模较大,集中度不高。据统计,前十大企业熟料产能合计约9.18亿吨,约占全行业的50%。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国建材占比约为16.5%,排名第二的海螺水泥占比约为10.9%,排名第三的中材集团占比约为4.8%,排名第四的冀东水泥占比约为3.9%,其余企业的占比则更低。由此可见,大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相对行业而言,依然偏小,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十分有限,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脱利成: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型企业集团对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水泥行业也不例外:近10年水泥行业产能增加和技术进步,大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大企业也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的受益者;大企业对中国水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中国的水泥制造和中国的水泥技术向全世界进行推广,使得中国水泥在全世界争得一席之地,形成了“世界水泥看中国”的格局;大企业引领着水泥行业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先进水泥生产线的城市垃圾协同处理及花园式工厂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水泥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形象;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水泥行业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为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型水泥企业作为区域行业引领者,要积极倡导和切实履行市场竞合,引领区域水泥企业健康发展。要有对行业负责的态度引领市场价格,带头执行行业协会出台的相关政策。要加强和政府沟通,督促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水泥行业的政策,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时组织行业大对标,对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和推广,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姜德义:大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地方各项法律法规,带头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要积极参与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资源带动中小水泥企业提升硬件设施、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化运行水平等,减少行业内恶性竞争;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如果政府搭建好政策平台,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共同维护好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全体水泥人在这些方面能形成共识与自律,能够付诸实施,水泥行业就会实现良性、健康和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

 

冯建华: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整合就要以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的方式,解决行业集中度和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减少增量,优化存量;优化就要以技术、管理、商业模式、机制的创新,持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实现从无机成长向有机成长的转变。

横向整合,培育优势企业,从做工厂、做产量到做市场、做系统,兼顾各方利益,实现过剩产能退而有序。与此同时,运用资本运作,推进强强联合,促进行业稳定,关、停、并、转过剩产能,提倡市场竞合,反对不良竞争。

纵向优化,大胆进行产业链延伸,同时创新经营模式,引进资本运作,推进产融结合,正如乔龙德会长所说的“由单一的产品经营模式转向产品经营兼之资本与资本经营,由资产的单一效应向多元功能效应转变”,“新兴产业瞄准关键技术瓶颈实施攻关,提升功能,改变用途,推动领域跨越到其他领域或行业中发展”。

张丽荣:天山股份作为新疆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至始至终致力于维护区域水泥市场健康发展,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十二五”后期,新疆产能供需矛盾逐渐凸显过程中,天山股份积极发挥大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的作用,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尽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1、积极与政府协调。天山股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在新疆水泥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凸显时刻,天山股份被推崇为行业代表积极与政府就化解区域产能过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进行沟通。经过不懈努力,自2014年至今,新疆自治区政府就水泥行业出台多项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研究促进水泥行业稳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新政阅[2014]43号)和自治区经信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自治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15]134号)。43号文件和134号文件分别从稳定行业发展和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和举措,对指导区域水泥行业稳定向好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在天山股份以及其他企业的一致努力下,新疆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错峰生产”,预计2016年新疆也将在全国率先实施彻底取消32.5级水泥政策,此举对于缩减产能、改善供需结构将起到积极作用。

2、加强企业间沟通。天山股份在新疆12个地州分布有水泥生产线,公司下属各区域在生产经营、营销管理、沟通学习等方面一直与各区域同行保持深度交流,公司的经营行为也得到了各区域同行的认可和赞扬。在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恶化背景下,天山股份在疆内形成七大销售片区,大力提倡,推动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并与各区域水泥企业反复沟通,就维护市场竞争环境,提振行业信心与多数区域企业达成共识,并通过行业自律的逐步推广实施,效果比较显著。2015年在新疆水泥经营环境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南疆整体价格稳定,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

3、从企业自身做起。天山股份作为区域性龙头水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以及新疆自治区政府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加大环保节能投资强度,并提前淘汰与处置高耗能、低效率水泥装备,加快区域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区域产需结构。公司自与其他企业达成行业自律公约后,积极践行公约条款,不实施低价倾销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4、呼吁大企业,特别是国家扶持的60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要坚持协会公约。在新疆区域,要大力推进区内青松建化、山水水泥、红狮水泥、尧柏水泥等大企业集团达成自律共识,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方可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新疆水泥行业向好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