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水泥行业 “去产能”的思考

更新日期: 2016年05月31日 作者: 王立新 【字体:
摘要: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水泥行业也不例外。业内形成共识的是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要提高效益就是要去产能,至于如何去产能,有的人认为:要齐心协力取消32.5级水泥,有的人认为:要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线,有的人认为:三五年内都不应再建新的水泥线……

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水泥行业也不例外。业内形成共识的是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要提高效益就是要去产能,至于如何去产能,有的人认为:要齐心协力取消32.5级水泥,有的人认为:要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线,有的人认为:三五年内都不应再建新的水泥线……

1、提高企业效益的措施是不是就是去产能?

众所周知,水泥工业是传统窑炉重工业,水泥生产的历史相当长,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方面已相当成熟,大幅度提高水泥质量或降低成本的突破性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恐怕一时难以出现。市场经济原理告诉我们,在经济基本平稳的大前提下,同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内同一时段的一个传统工业品行业的效益水平,与类似的不同的传统工业品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资本的自然利率与企业纯利润率之和)会保持一种相近的均衡状态。我们国家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多年了,水泥相对于其他传统工业品行业想一枝独秀地有较高的行业利润是不现实的。一旦出现这种打破资本收益率均衡状态的情况,市场资源配置就会发生变动,降低行业的资本收益率,逐渐趋近以前的这种资本收益率的均衡状态。近年来,从网络上的一些报道来看,水泥行业的效益并没有比钢铁、煤碳、化工、玻璃等传统工业品行业差到那里去,真如有的人说的,钢材价不如白菜价,水泥不如桶装水价,传统产品的行业效益都差不多。

至于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单个水泥企业的效益高低,完全要取决于这个水泥企业生产的水泥是否被市场里消费者认可,水泥企业要赚钱要有效益,就要满足:1、某水泥企业以某一价格(含利润)出售的水泥,在此价格下,消费者相对于其它水泥企业时偏好这个水泥企业的水泥。2、到消费者手中的水泥价格比市场上其它水泥企业同质的水泥价格要低或者至少相同。3、到消费者手上的平均价格要高于水泥企业到消费者手上时的综合平均成本。如果不满足这三个条件,这个水泥企业就没有利润可言。在国家宏观经济正常的情况下,这也表明了行业内有些企业会赚钱,有些水泥企业会亏损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全部所有的水泥企业都能赚钱,就是一种经济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会持续蛮久的。经济正常时,行业内所有水泥企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是趋近于上述说的那个均衡状态资本收益率的。假定水泥行业通过某些措施去掉一部分水泥产能,总产能肯定会小一些,供需差距就要缩小一些,这个水泥价格相对的来说,也就要高一些,但这种高的价格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一旦出现这种打破这种不同行业之间资本收益率的均衡状态,市场资源配置就会发生变动,降低行业的资本收益率,又逐渐趋近以前的这种均衡状态。所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单个水泥企业赚不赚钱与行业去不去产能,从较长期的角度来看直接影响不大,水泥企业要赚钱只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关,能满足前述企业赚钱有效益的三个条件,就表明这个有核心竞争力,会有效益。

2、什么样的水泥企业才是“僵尸企业”该去掉?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有的人想当然的就认为,日产2000吨以下的干法线是“僵尸企业”,那么淘汰“僵尸企业”,就是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的干法线,这种说法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情况与这种想法恰恰相反。例如,据了解,国内2000吨/天或1500吨/天的水泥生产线,多数情况是在2006年以前建成投产的,这些生产线经历了2007-2013年之间的国内水泥繁荣期,正常情况下当初这些线的投资借款本金早已还清,设备折旧费也提得差不多了。如果另一家是4500吨/天水泥生产线,是在2010年至2014年间建成投产,大约要8-9亿元左右的投资,如果投资款大部份是银行借款(或民间融资),建成投产时间越晚,投资欠款会更多一些。根据经验我们可以推测,前者的单线生产能力比后者要小一些,前者比后者燃料消耗量与电力消耗量要高一些而导致此两项成本也会相应高一些,煤价越便宜,差距越小,但之差绝不会高出10元/吨水泥。如果这两条生产线同在一个独立法人企业内,如果市场需求量不能保证全部开机生产,那么先将小的生产线停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如果两条生产线是各自的独立法人企业,那么后者的财务与管理费用肯定要高于前者,最终两者的生产总成本可能差不多,再假定两者原材料、市场区域、管理水平、平均售价等基本相同,若水泥市场繁荣好,每卖一吨水泥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都会生存下来。但当经济进入萧条期,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假定每卖一吨水泥而要亏损,此时就要补充流动资金,亏损的时间一长,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到底谁有竞争力,那么此时比的是企业资金流,一个企业流动资金的补充途径一般是借款,供应商垫款,应付款的拖欠等等,此时就要比企业的信誉。后者受到银行贷款(或民间借款)的制约是其致命弱点(借款的还本付息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前者的市场竞争能力要优于后者。如果一个企业亏损经营时,不论企业规模大小,技术多先进,如果长期不补充流动资金,就可能会断流,这类长期断流的企业就会负债累累、债台高筑,才会有可能成为上述所说的“僵尸企业”。而这些技术装备先进一些的企业要不想成为“僵尸企业”,只有将企业借款或欠款转换成股本金,或将企业资产重新估值对企业进行重组。所以“僵尸企业”不是指生产规模大小或技术稍先进那么一点。市场经济竞争规则告诉我们:如果具体问为什么市场上有些技术先进一些的企业还先倒下来,则我们首先不是从技术方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谁的资金先断流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任何人都知道,资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而不是企业单纯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反映。

3、取消32.5级水泥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吗?

将32.5级水泥定性为落后产品,是一个伪命题,业内有廉慧珍、高长明等知名专家学者从技术角度、国内外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再讨论。现在我想说的是,每家水泥企业生产水泥的目的,绝对不是企业自己用,而是用企业生产的水泥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再换回消费者向社会提供的各类产品或服务,货币只是在此交换过程中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生产者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才会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提高企业效益),而不是消费者改变自己的需求去满足你的目的(提高企业效益),这里有一个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不能颠倒。而消费者的需求是由消费者自身因素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生产者只能在市场中去发现这种需求,利用这种需求,满足这种需求。

至于有观点认为要取消32.5级水泥是因为,大量PC32.5等级水泥存在着掺加的混合材种类和掺加量不规范的现象,因此质量不合格的水泥产品将给建筑工程安全等造成巨大隐患,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伪命题。这个命题中有一个假设前提条件,生产者凭自已的想象将消费者对水泥质量的判断当成傻瓜或无知者来看待的。实际上消费者到底需要使用什么样质量的水泥来做自己想做的建筑工程,消费者自有自己的方法进行选择与判断,有的建筑工程要不要耐久使用,消费者也有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30年前的建筑物都没有了,有些用于产业目的建筑物尽管能够长久地使用,而将它们建得坚固异常可供长期使用,则既无必要也不经济,资本世代相传并不是依靠精心的保存,而是依靠不断再生产。让消费者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最合心意的产品,只有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这个需求的过程中又能赚到钱才是生产者的目的,这才是良性社会的市场经济行为。如果是生产者为了自己赚到钱而去想办法牺牲消费者的利益,那么这就是使用不合理的外力手段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

4、三五年不建新线是市场经济行为吗?

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共同宣言第一条:“参会企业从现在起一律停止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名目新增水泥熟料产能的建设项目,带头遏制新增产能。并建议在目前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停止产能置换的熟料生产线建议”。这种想法的出发点为了现有企业之间减少竞争,使竞争有序。但这种思维是计划经济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讲则在于限制市场竞争的效力,与市场经济思维是相违背的。

针对水泥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为仍有大量新建项目,红狮控股集团总经理章小华分析原因说:“1、过去投资水泥有较好的回报,认为今后也会有较好的回报。2、中国企业家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群体,有永不满足的冲动、敢于冒险、不断扩张、做强做大。3、新投入水泥项目有较好的预期回报。4、行政审批无法控制产能。……”。我认为分析得很有道理。过去出现大量新建项目的行为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规则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程,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企业家们根据自己的判断,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中去发现资源配置在哪里更合适,在哪些里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市场经济竞争规则告诉我们:市场变化是动态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资源配置是根据效益最大化与效率最优化而流动的,只要对流动的资本风险有人承担责任,就是允许的。所以水泥建不建新线,是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家们根据自己对未来事情的预判,只要他们在市场中发现了可以投资赚钱的机会,又愿意为自己的投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用他们自己可以承担投资风险责任的资本去建设新线,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也未尝不可以。反对的是通过绑架国家的信用(银行贷款)或未知具体情况股民的资本(从股市融资)而凭少部分人不用承担责任的预判去配置资源建设新线的情况,一旦投资失败后,而这些人又不用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将投资失败的责任又推给国家(银行)或股民来承担。

综上所述,水泥行业的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关健措施是,一定要依法行政,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让企业主体依靠市场、依靠竞争,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到实处。要充分相信在市场经济中个别工厂的兴衰可能是经常性的,而一个行业的发展只取决于这个行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是否需要,如果需要,那就会不断向前发展着,这就同树叶子进行着大量的新陈代谢,而树干本身却年复一年不断地成长一样。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