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台泥的环保转型之路

——辜成允接受“宝岛采风环保行大陆媒体团”采访实录

更新日期: 2016年08月17日 作者: 魏晋渝 沈 颖 【字体:
 
    6月18日,大陆媒体团访台,与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副总经理吕克甫就台泥在环境保护、企业转型、产能过剩诸方面做了充分的交流和畅谈,对处于经济拐点的大陆水泥业很有启示意义。现择其要点,刊发如下。
 
    记者:请辜董事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泥在循环经济这方面的规划、举措。
 
    辜成允:首先要代表台泥,用最热切的心情欢迎各位大陆媒体的朋友。朋友们对于台泥在台湾的发展,还有对大陆的布局都表示关注和感兴趣。今年对于台泥来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是台泥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岁的生日,一个七十岁的企业,用国人的话说是古稀之年,但现在是人生七十才开始,我们需要用一个崭新的面貌来呈现给诸位。
 
    所以在整个参访的过程安排,也就是希望各位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台泥在过去70年水泥业大概做到什么程度,展望未来是什么样的一个愿景,或者是对于台泥未来的一个战略是如何布局和勾勒,在这个过程中间希望能够凸显几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个,台泥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从一个单纯的水泥厂,提供基建所需要的材料为主,衍生出一系列的服务,然后把服务跟产业再做一个向两边的延伸,即创造“绿色环保价值链”。也就是说,现在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水泥厂除了过去的一个所谓传统提供建材的一个角色以外,事实上它还是一个高温循环经济重要的服务单位。
 
    在这个服务里面,我们可以针对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间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不管是在节能减排还是别其他——做出一些贡献。台泥以高温循环经济为基础,事实上也就向两边来延伸:一边是各位看的垃圾焚烧发电,在台湾我们做的都是垃圾焚烧发电。台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一个太急迫的问题,都是用野蛮的方式来处理。
 
    一开始是水泥的大量需求,后来才有垃圾焚烧的需要,所以建厂就变成单一。瑞典的科学家曾经针对如何使地球能够永续发展,或者永续经营曾经讲了几句话:第一个要有干净的空气,第二个要干净的水,第三个要充足的食物,第四个不能够用人为的方式阻挡人去满足他的需求。
 
    台泥就把这个所谓永续经营的一个理念,内化成我们的整个战略的布局。台泥本身除了提供居住方面的建材以外,也针对如何协助地球能够有干净的空气做出努力。不管是在循环经济上面,甚至后面的碳捕捉方面也都是要朝这个方向去延伸。前面结合了垃圾处理,再往前我们事实上也进入了水处理,我们在台湾做水处理,也就是说工业水能够处理干净了以后,还给大地干净的水。所以从水、空气当做我们两个重要的主体。
 
    另外一个部分是充足的食物。充足的食物如果说延伸放大,事实上是逐步多样性,所以我们做了植物保护中心,整体的布局方式或者战略思维就是贴近了所谓永续地球的一个思想。我们把每一个关节点串成一个价值链,就是水处理的时候,除了还给环境干净的水,水处理完了以后是有污泥的,这个泥里面有热值,就可以拿到一个中低温的地方烧,也就是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把泥里面的热值,回收发电,顺便也处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烧完了以后,还会产生重金属还有二噁英的问题,重金属的部分水泥厂处理。如果把垃圾协同处理厂跟水泥厂放在一起的话,二噁英的部分也可以由水泥窑来处理。后面一样,把前面的废弃物变成下一个阶段的资源。这样子一连串把能源的部分重新利用,没有任何的浪费,我们在里面统统可以把它再回收利用。
 
    到最后,经过了粉尘的处理、脱硫、脱硝之后,只剩下的是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来做二氧化碳的捕捉,捕捉下来以后,我们再把它再去做高附加价值的使用,也就是去培养微藻,微藻里面各位看到的是虾红素。还有一种藻类本身里面脂肪是非常高的,脂肪的含量超过了50%,可以代替一部分的燃料,所以可以返回水泥窑,降低煤的用量。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想办法把这个二氧化碳尽量不排放出去,一直处于能源的循环里面。
 
    当然这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事实上现在商品化的程度也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至少我想台泥为了未来的70年甚至100年,我们敢做这个梦,我们愿意做这个尝试,我们也愿意跟大家来分享。这个就是空气跟水的问题。
 
    后面的部分就是植物多样性的问题,现在也是非常非常的严重,全世界植物物种被破坏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由于大家对于生活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植物自然栖地的破坏非常可观。现在保有天然资源的大部分是比较贫困的国家,让他停下来不要发展经济,然后说是为了其他有钱人保留一片净土,这是太过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一个问题。
 
    所以,以台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做的至少是,把这些可能会被破坏的这些栖地的植物,让它有一个地方能被活体保护起来,以后如果需要还可以重新被带回栖地,这个是最终极的理念,当然又是一个理想性相对比较高的看法。在这个过程里面,就像各位看到兰花或者蕨类的一些植物,它在园艺上面也有很大的价值,可能从这里面去发展新的农业,新的园艺的一些项目。甚至这些植物里面或许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对于抗癌也好,或者是人的保健也好,未来有很多的元素可能也是在这个里面。
 
    所以这样的一个植物保种中心,虽然它的终极想法可能是非常长远或者是理想性的观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也就利用不同的合作关系,想把它创造出附加价值来。台泥一方面在水泥业里面生根,让我们的获利增加提升以外,对于未来我们觉得需要一个结构性的转变,或者是在整个战略思维上面完全改变,用一个全新的面目,不是一个纯粹传统的水泥行业,而是用环保态度,用服务与地球永续发展,与经济的完全正能量的永续发展。用这样一个新的态度,在台泥70岁的今天,提出来跟大家分享。
 
    当然也希望大家在可以影响的范围之内,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分享这样的想法,或者做这样的一些投入,事实上我们大概以后就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惨,总是还是要留一些生路给自己走。所以我想今天讲了那么多,讲的都不是水泥,就是因为七十年的一个水泥公司,我们觉得应该改变思维,除了在水泥业继续生根以
外,应该利用水泥业作为一个基础发展,发挥对于未来,一些永续经营和永续环保上面的一些作用。
 
    记者:现在整个台湾的垃圾处理,焚烧方面已经饱和,所以想问一下水泥加垃圾的处理将来的业务方向是不是主要在大陆,如果说主要在大陆,我看到台泥在贵州省安顺已经有这样的业务。大陆现在就存在跑马圈地,低价竞争的情况,就是一个大的企业和垃圾焚烧厂做高市值,并没有很好的运作。在垃圾焚烧界大部分不是很理想的状况下,台泥准备如何去进入,同时如何以一个示范的作用来改变我们现在只是做资本运作,但没有好好地去营运垃圾焚烧这种局面。
 
    辜成允:您刚刚的提问非常重要,大陆现在有一个最好的机会,能够让水泥厂跟生活垃圾做协同处理,在台湾过去因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以水泥厂和垃圾场是分开的。包括八里的二噁英需要补燃才能够处理,造成能源浪费。所有的废渣里面的重金属还要再经过水泥固化的处理,也是浪费。因为水泥本身在生产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些重金属,然后水泥窑,尤其预热器塔本身的温度也可以处理掉二噁英。
 
    像这样的协同处理方式才是最极致最干净的一个做法,当然在现在整个大陆的协同处理跟垃圾发电厂,因为收费跟补贴的方式有结构上的不同,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如果是用垃圾焚化厂的方式,等于是用电网的方式补贴费用,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的方式,费用是比较高的。
 
    所以像这样的一个政策的引导,也成为现在在大陆的一个难点,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协同处理的示范点。台泥在这方面,我们克甫副总,每一个(地区的)政府都在跑。希望能够借由我们自己的力量,说明从工艺上面来讲,这样协同处理才是最终处理的方式,因为这个中间全部把废弃物都资源化了,而且是最没有二次污染的问题。如果各位也愿意或者是发版面来报道这样的事情,也让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能够了解这样一个政策的引导,可能对于整个大陆废弃物的处理,才能得到最极致的处置,应该是一件好事。
 
    所以台泥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地方政府,长期跟地方政府沟通。在安顺我们有一个成功的案例,韶关现在也是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最近要签约。所以我们自己一个厂的力量肯定不够,各位媒体如果能够从更宏观的方式让大家来探讨这样的问题,可能对于整个的发展会更好。
 
    记者:现在已经步入了“十三五”规划期,我很想知道,在产业转型升级,在去产能排名这块,台泥怎么样去抓住机遇,然后加强产业合作。再有一个问题,我们这次参观的时候,就看到我们台泥在“互联网+”这个部分比我们上次来有新的进展,我们感到特别欣慰,也希望知道台泥是不是想借由“互联网+”跟大陆有什么样的一些具体合作的设想,或者说把这些优势移植到大陆去,这样也是一种行业的引领。
 
    辜成允:针对于“十三五”的新常态,不管是在产业的升级跟转型上面,或者是去产能的方面,台泥有几个重要看法:第一个信息化和经济化,因为以后在新常态和“十三五”的规划,都要去产能。快速地增加产能已经不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式,而是在现有的产能和现有的厂里,你怎么样增加营运的绩效,怎么样把自己的质量做好,能够把自己的管理加强,能够把客户的服务做好,还有能够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这个部分我们就是靠“互联网+”信息化跟经济化的做法。
 
    另外一个是最近我们在推的,就是在用一个电商的平台,也能够希望这个部分用APP的方式,能够跟使用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档口跟中间商有一个更紧密的结合。这是在没有办法快速扩张的方式下,做了一个新的调整。
 
    第二个部分是针对台泥原来定的五年规划。2016年,就是今年年底希望在大陆能够发展到一亿的规模。我们现在也觉得在现在的氛围里面,还要一味的追求产能过剩也已经不切实际。所以我们长远的来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做到一亿吨,但是不会把今年年底当做一个目标,这也是配合着“十三五”政策的调整。
 
    第三个部分也是刚刚已经谈到的,就是怎么样把水泥厂服务化,能够跟地方的生活,跟环境的问题能够去做一个结合。不但只是个单纯的水泥厂,而是提供附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些服务,或者是帮助地方政府归纳或者是消化很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间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物。各位可能也了解,我们的苏澳水泥厂,是处理整个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废弃物,这些高科技产业产品里面的有机溶剂、氟化钙等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处理,它的毒性很大。
 
    这些废弃物在水泥窑里面,高温统统可以处理掉,所以大陆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间,一些废弃物用传统的方式处理,已经没有办法负荷的时候,台泥可以用这样的技术来做一个延伸。台泥现在所做的这些“互联网+”或者物联网,所有的这些技术全部会移植到大陆去。我们也希望水泥业同业来参观,我们是很开放的,希望跟大家作交流,能帮得上忙我们当然愿意帮忙,如果大家希望在这方面发展。不敢说我们有成功的经验,至少有很多错误的教训,可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做的时候能够规避,尽量少走弯路,这样也算是我们对于整个大陆的经济发展, 以一个水泥行业的业者尽一份力量。
 
    记者:我想问一下,台泥的理念就是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但是要做好环保必须要有一定的投入,作为台泥这样一个老企业大企业,怎么在做好环保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盈利?另外在环保技术方面,我们参观了和平厂循环经济,跟台湾工研院搞碳捕捉,在目前的环保监督技术,台泥跟大陆有哪些企业有些合作?
 
    辜成允:从前大家的刻板印象,或者说从前的台泥也觉得环保是一种成本,绝对是垫高成本的。但是我们做了一个很巧妙的转换,这个转换怎么来的呢?第一,你如果环保做的好你就减少浪费。这个浪费要么是你的成品,要么是你的原料,如果把环保做好,是能够降低原料的使用,或者是增加产品的销售。那怎么可能是增加成本?所以第二,这样的一个思维的转变,事实上就改变了整个台泥对于环保的一个看法。当然现在讲起来是简单,但是我们也经过了一段的努力。我还记得在推类似观念的时候,工厂的同事都觉得这个是不可行的。所以那时候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做,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来看成本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开始的时候稍微有点增加,但是等到把环保做好了以后,我们发现成本反而稍有下降。所以不要只做言词的辩论,或者论证,我们就实际来做做看,做下去了以后大家马上发现说,奇怪,成本没有增加,很快的其他厂里面的
同仁也都相信,把环保做好,成本不但不会增加还会下降。 (未完待续)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