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8岁小男孩”的水泥+人生

——记《四川水泥》杂志原总编辑刘光前先生

更新日期: 2020年06月20日 作者: 曾 英 林 芝 【字体:


印象中,似乎水泥人一如砼般,生硬刻板,没有温度。但他有着砼的坚硬厚实,更有着水泥的灵动和磁性。他是一个鲜活的水泥人,更是一个工匠般的媒体人。

今年双11,即2019年11月11日,是“8岁小男孩”刘光前先生的80大寿。深山寻宝、成语接龙、投飞镖、猜灯谜、幸运大转盘.....他的每一个生日聚会,都象在过“六一”节,老老少少过足了游戏瘾,同时还有money赚。

他独创的花样生日party,趣味十足,雅俗共赏,当然,还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今年又增加书画展,不知,以后还会闹出新花样。

“8岁小男孩”是他的网名,他的大名叫——刘光前。

对,他就是原川渝水泥科技情报网网长,《四川水泥》杂志原总编,江油建材校校友会终身秘书长,自贡国画院超龄画师.....

而这些又红又专的名号,似乎还不能完全匹配他的百变气质。

究竟怎样才能描绘出他厚实的水泥人生,和他作为一个水泥人的花样人生?


先生的水泥+人生


百年中国水泥,铸就经济发展基石,立窑水泥,谱写行业年代记忆,而他,集结各路技术精英,书写立窑水泥的光荣与现实。


他,“误入”水泥歧途


先生生于成都新津县,母亲早逝,父亲长年在外。先生与二弟自幼与养母生活,靠养母作小生意糊口,学费基本靠亲戚救济。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向着阳光的方向野蛮生长。

天生文艺细胞爆表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爱好广泛,尤喜画画。从11岁开始,便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跳秧歌、说相声、当解说、写标语......“星”途光明。

因他自小热心地方公益,初中毕业时,政府拟保送他上“成都建筑工程学院”。初中生保送上大学!?这样的大跃进,还是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又因为家境原因,文艺小青年不得不与艺术之路作别,最终选择了——江油建筑材料学校。

创建于1958年的江油建材校,是行业知名的中专学校。创校之初,主要有水泥机械、工业电气化及硅酸盐三个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校毕业的小伙伴,大多成为川渝水泥及建材行业的中流砥柱。光前先生是第一届硅酸盐专业学生,时任学生会宣传部长等职,活跃在学校上下。毕业后分配至四川省自贡市水泥厂任工艺技术员、工程师,沉淀于生产一线,理论联系实际,潜心立窑水泥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摸索。


他,曾为立窑水泥代言


在新型干法窑水泥一统江湖的今天,水泥产业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2018年,中国水泥总产量已达23亿吨,占全球50%以上;中国从水泥产品出口到装备出口,海外建厂....水泥第一大国向世界水泥强国进军。

而在中国水泥产业发展历程中,曾经有一个时代叫——立窑水泥时代。改革开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蓬勃而起,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的立窑水泥也如雨后春笋,至1985年,立窑水泥占总量80%以上,至2001年,全国6亿吨水泥中,有4.5亿吨依然是立窑水泥。二十多年里,立窑水泥有力地奠定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石。此间,立窑水泥技术也不断变革提升。

万物复苏而信息溃乏,行业在发展,技术在创新,水泥科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尤显重要。1979年7月,四川省水泥科技情报网应运而生,由四川省建材局领导,办公地点设在立窑水泥名企——自贡市水泥厂,并委任光前先生担任秘书长,同时创办内刊《小水泥网讯》,后于1983年改名为《四川小水泥》。

彼时,一“网”一“刊”,肩负起川渝立窑水泥信息交流与科技转化的重任,光前先生象一个布道者,穿梭于川渝乃至云、贵高原,传经送宝。



问诊把脉 办会议


那时,川渝水泥科技情报网每年组织一次技术交流年会,也会同云、贵水泥情报网一起组成“西南分网”,定期组织西南水泥年会。三十余年累计组织技术交流会议40余次,分享最新的行业资讯及科技革新成果。

每一次会议, 先生都会提前调研,了解需求, 甄选主题,精心准备, 在有限的时间里, 分享含金量高的信息。同时在会议的间隙, 组织专家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有的放矢释疑解惑。

从行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办会理念,让每一次年会,都成为西南乃至全国水泥行业的一场盛会,成为行业的一个标签。在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通过技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信息闭塞的水泥企业,注入了创新发展的动力。


深耕细作 编杂志


作为水泥情报网内刊的《四川小水泥》,起初发行至四川、重庆的立窑水泥企业。1994年获得正式刊号,成为全国公开发行刊物,更名为《四川水泥》,面向全国水泥企业发行,年发行量突破3万册。三十余年,《四川水泥》共出刊240余期,发表科技论文7000余篇。

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通常都设置在科研院所或高校,以其技术和科研实力作支撑,而从偏居一隅的地方立窑水泥企业走出来的《四川水泥》杂志,有一种路边野花的蓬勃生机。

历年来,其办刊质量及影响力排名水泥技术媒体前茅。同时《四川水泥》作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期刊,广告数量最高时达50余个,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为从水泥企业中走出来的科技期刊,《四川水泥》无疑是成功的,Ta的成功在于“实用”。扎根行业,扎根读者,除了刊发大量来自一线的技术交流文章,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组织业内专家对立窑的产质量提高,节能降耗,环保低碳进行诸多摸索及实践,并在杂志上不断鼓与呼,导向水泥技术的发展。

作为主编的光前先生,对每一篇稿件悉心修改,与作者反复沟通,由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通讯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的技术精英或高层管理者。孜孜不倦做嫁衣,默默无闻为人梯,为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贡献指数——得让那些经他指点的小伙伴来评价。


呕心沥血 为水泥


那些年,经营期刊、组织会议、拜访专家、调研企业,穿梭行业上下,广交天下朋友。

而日积月累的胃病,悄悄却上心头。大约1994年,在新疆举办的全行业媒体会上,胃大出血,命悬一线。

呕心沥血,只为编好每一本杂志,办好每一次会议,带好每一位作者.....殚精竭虑,只为水泥行业的日新月异。


先生的水泥+人生


被水泥耽误的公益使者


江油建材校校友会,终身秘书长实至名归。

作为学生时代的活跃份子、宣传部长,年过半百时,应同学们呼声,先生开始张罗校友会。

从1992年5月第一届校友会举行,至2019年5月,累计举办22届校友会。每届会议,都会有一百余人参加。同时编辑出版了 53期《会刊》及2本《纪念册》,《会刊》至今依然以信件的形式邮寄各位校友。

在这二十多年里,“缺席”的校友每年递增,而校友家属们自动替补上来。今年5月的校友会,有坐轮椅来的,还有患老年痴呆由儿女陪送来的.....什么都可以忘记,唯有校友会烙在意识深处。每年一次的校友会,已成了这群八旬老人们的心灵大趴,精神盛宴。

脑补一下:二十年后,一群百岁老人,若依然还能开一场校友会,该是怎样的光景。这届校友会的主题一定就叫“传奇”。

当然,他张罗的组织远不止这一个。他总是不遗余力,照亮身边每一个人。无论行业精英、企业老板,还是一线工人,皆是笑脸相迎,打成一片。

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在他眼里,四海皆兄弟。



被水泥耽误的赛车手


59岁学开车,货真价实“老司机”。59岁学车,车换了三茬。

不管什么车,高速路上一不小心就到140码,见缝插针走S路。那些年,我们硬是碍于面子,麻起胆子坐他的车,飘移的感觉,让人捏一大把汗。

自学成才、不羁放纵爱飙车的“老”司机,2015年违章扣罚50余分。似乎,我们的驾照都专为他考的,扣分时无私奉献。

老司机总是不甘寂寞,去年偷偷去跑了很长一段时间滴滴(当然是黑车)。面对我们的批评,他嬉皮笑脸,曰:“人家都以为我不到60岁呢”。很想采访一下那些乘客:若知晓刚刚坐了一位“80”后开的快车,心理阴影面积会有多大?

好在,最近两年罚分不断下降,至于车速嘛,全凭心情。


被水泥耽误的书画家


刘氏打油诗,曾是水泥媒体界的一股清流。

但凡有业内朋友到杂志社来,临走时定会赠人一枚书签,必赋嵌名藏头打油诗一首,且亲自硬笔书写。不管有无平仄韵

律,但七步成诗的境界,让人侧目。其为人的热情与平和,让人温暖。

书法是随身技艺,打油诗也是。而绘画则是后期练就。

先生72岁正式退休,走进老年大学研习国画。现被聘为自贡国画院超龄画师(自贡国画院原规定画师不得超过70岁),不仅教授老年学生,有时还去乡下小学支教;先生不仅人混迹于“年轻”画师中不亦乐乎,画作也在多届画展中频频亮相;逢年过节则随画师们送文化下乡,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

曾经,动辄赠人打油诗;如今,一言不合就送书画。在水墨丹青的世界里,寻找他的诗和远方。


被水泥耽误的网红


72岁进老年大学,名副其实校草。

按老年大学规定,年满80岁的同学必须退学。但他例外,因为他是校草。

先生是老年大学几个书画班里著名的大师兄,连老师也这么称呼他。在班里,他的画画水平鹤立鸡群,不时代替老师讲上几句心得体会,虽画艺不如老师,但长于演讲,善于控场的他,颇获民心。尤其女同学们争先恐后请他指点画作,交流思想。

琴棋书画,说学逗唱,幽默风趣,他是行走的荷尔蒙。

课余则活跃在各个微信群,以其刘氏打油诗,谈古论今,揶揄调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放飞自我,免不了收获粉丝,甚至有网友专程从成都赶来看他,声明一下,不是男网友。

无论现实抑或网络,他就是能量满满的小太阳。



时光不老 向上而生


如今,八十岁的他,越活越精神。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他用实际行动在证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他说了,85岁要出一本画集。

我们更期待——校友会终身秘书长,在20年后,还能谈笑风生主持圆桌校友会议。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