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水泥窑协同发力 危废新势力崛起

来源: 来源: 中信证券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海外经验及其优势。危废无害化可以通过新建专门处置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水泥窑技改进行协同处置,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在欧洲等地区已经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已经证明是一种高效清洁和经济可行的处置路线。早在2009年,欧盟水泥行业处置危废已达200多万吨。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处置温度高、焚烧空间大、停留时间长、处置规模大等特点,窑体特征决定其在协同处置工业危废时具有一系列技术及经济优势。但在投料时,为避免对水泥生产流程及质量产生影响,仍需要采用严格预处理工艺将危废转变为符合要求废物方能投入窑中。

  政策暖风助发展提速,多因素助发展基础牢固。截止2016年,国内4,000余家水泥企业中仅有24家获取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协同处置产能约200万吨,在国内危废处置量中占比仅为1.8%。随着标准规范发布以及处置需求爆发,近两年水泥企业纷纷上马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处于环评或拟开工项目总规模合计约148万吨,协同市场呈现蓬勃增长态势。综合考虑水泥生产大省和危废核心市场存在较强区域重叠性,协同处置时原料保障性较高;而且协同项目投资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突出,共同确保水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

  协同规模上限约1,200万吨,危废处置有效补充手段。假设24亿吨水泥产量中有10%可以用作协同处置危废,按照危废掺烧比例为5%测算,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上限为1,200万吨;假设协同处置收费标准为2,000元/吨,我们预计水泥窑协同处置年运营市场远期规模上限为240亿元,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空间。考虑到未来需要新增约5,000万吨危废处置产能以补缺口,水泥窑协同有望成长为专业危废处置有效补充。

  业务互补推动合作,区域发展壁垒进一步打开。从表面看,水泥窑企业和传统危废处置企业属于竞争关系,但是仔细分析双方业务模式和发展约束,可以发现双方在业务模式方面互补性突出,合作基础良好。通过合作运营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既能满足水泥企业扩大盈利来源诉求,又能助力传统危废企业快速异地打开市场,预计双方合作投资运营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或成为趋势。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致使公司工业废物业务量及毛利率变动幅度超预期;项目投产进度慢于预期;原料来源保障程度较低;协同处置时水泥质量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