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平:环境设施第三方治理需要政策“临门一脚”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8日
 
编者按:
 
    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排污企业自觉控污减排的意识淡薄,一味地降低自身投资和运营成本,并未按照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要求去做;部分排污企业即使安装了污染治理设施,出于成本考虑也并未正常运行,“建而不运、运而不足”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设施多由企业自行运营,环保造假现象严重。因此,全面有效推行环境设施第三方治理服务迫在眉睫,第三方治理亟需政策上的“临门一脚”。
 
    开好会,就是要说几句真话,全面有效推行环境设施第三方治理服务迫在眉睫,第三方治理亟需政策上的“临门一脚”。
 
    ——刘怀平语
 
    近年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上升至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视,对于环保企业来说,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落地两山论,打赢大气、水、土三大战役,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和难题待解。”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科达洁能总裁、江苏科行环保董事长刘怀平在接受E20环境平台的专访时表示。
 
    作为环保领域为数不多的人大代表,刘怀平带来4份提案直击环境产业发展痛点,其中一份《关于立法强制全面推进“环保设施第三方治理”的建议》。他指出,虽然国家早在2015年颁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开启工业污染治理从“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思路向“谁污染、谁付费”的“第三方治理”新模式转变,但政策在执行落地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当前第三方治理存在处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监管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污染治理效果并不显著,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反复无常,这跟排污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有效监管密切相关。
 
    刘怀平继续补充,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排污企业自觉控污减排的意识淡薄,一味地降低自身投资和运营成本,并未按照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要求去做;部分排污企业即使安装了污染治理设施,出于成本考虑也并未正常运行,“建而不运、运而不足”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设施多由企业自行运营,环保造假现象严重。因此,全面有效推行环境设施第三方治理服务迫在眉睫,第三方治理亟需政策上的“临门一脚”。
 
    在采访中,刘怀平强调“第三方治理”模式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最佳体现,有着三大优点:
 
    (1)对政府来说,第三方治理可以减轻环保监管压力和政府负担,帮助政府决策。一方面,第三方治理可以充当环保部门的科技助手,让环保部门有限的人力从琐碎、繁杂的运营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投入到行政管理、监督、监察等本质工作上去,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也可以根据专业的第三方治理公司提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行业或区域分析报告,为环境治理和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2)对排污企业来说,通过环境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服务,不仅让业主从不熟悉的污染治理中解脱出来,确保业主从事更为高效、优质、专业化的主营业务,而且还克服环境监控设备由业主自身管理的弊端。
 
    (3)第三方治理可以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手段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目前产业集聚渐成发展趋势,以化工园区等高危区域为例,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可以对集聚区内企业环保设施进行集中管理、运行和维护,有效降低了环保运行和维护成本。
 
    基于“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诸多优点,刘怀平建议:选择部分省市、行业进行环保设施“第三方治理”试点,以点带面分步推开;强化对第三方治理机构的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出台运维机构监管办法,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提升第三方治理管理水平;同时加快智慧环保的建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环境要素、污染源排放及环境风险预警决策进行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控和管理,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提升第三方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最终让违法者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