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资讯详情

科行: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挑起大梁

更新日期: 2014年04月29日 【字体:

 

    近日,从北京传出喜讯,江苏科行集团被全国中华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学创新企业奖”,成为了全国环保行业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几年,类似该类型的科技奖项在科行逐年增多。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科行集团也经历了由小企业向大公司的发展转变,实现了由行业跟跑到行业领跑的角色转变,成功打造了我国工业炉窑烟气脱硝一线品牌的企业形象。那么,是什么促使科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记者在近日采访中得到了答案。
    
这里,聚集着一批高层次人才
    
    “虽然进公司时间不长,但通过实践和磨练,现在项目上的设计,我都能单独完成了。”王林刚是一名刚踏入科行不到两年的年轻工程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他一谈及科行的项目设计总是异常兴奋。
 
    去年9月份,他被安排到新疆新业能源烟气脱硝项目上,负责该项目脱硝方面的设计工作。刚到项目现场,他就发现该项目在脱硝、脱硫和锅整体设计中,存在相互干扰,配置多余的现象,为使工程达到最佳效果,他主动联系业主组织召开设计联络会,最终排除多家前期设计方案,改用由他拿出的一整套设计方法,这一变化使得项目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设备利用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科行,像王林刚一样年轻有为的人有很多,平时相处你可能不会发现什么,但当浏览过他们的个人简历,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三高”的特点:不是高学历,就是高职称,或是高同业工龄。周思川是一名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原是合肥市水泥设计院的院长,谈及加入科行的原因,周工告诉记者:还是这里环境好,对人才高度重视与尊重。
 
    “类似这样的“三高”人才是我们招聘时的优选对象,因为企业正处于成功转型后的提升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为吸引他们加入科行,扎根科行,我们在提供高薪酬的同时,也在为他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科行人力部部长周玲霞告诉记者。
 
    2012年,科行正式提出了“三高”人才建设,每年划拨80万专项培训基金,用于高学历、高职称、高同业工龄人员的学历、职称和能力的再提升,在人员的使用与晋升上也更多的是倾向于高层次人才。
 
    丰厚的薪资待遇、和谐的工作氛围、广阔的成长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科行。2013年,科行集团新进员工84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就占有31人。截止目前,集团拥有的“三高”人才占到了员工总数的25%,高层次人才在科行员工的比例逐步扩大,他们已成为科行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舞台,让他们舞姿更加娴熟优美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炉窑烟气脱硝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内首个该类型的企业技术中心。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工业炉窑烟气脱硝技术和成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科行集团决定在环保企业中先行先试,并于去年四月份建立这一研发平台。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自承载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对人才的吸附效应,促进了一大批人才和优势资源向科行聚集。
 
    “当时我们的考虑,就是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基础,但就是缺少这样一个平台。”科行集团党支部书记戴林讲述了建立这一平台的初衷。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科行集团在业内的影响力也大幅提升,在工业炉窑烟气脱硝工程技术方面,它是全国唯一一块获得政府认可的金字招牌,这也或多或少地成为了高层次人才选择科行的原因,不过平台的最大作用是为科行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可以让技术得到转化的良好通道,这也就成为了他们承载梦想,让梦想起飞的舞台。
 
    “我们开发烟气脱硝技术用了5年时间,前期比较辛苦,因为缺少这样的平台,所以走的路比较长。但在后期,我们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研发70%的进程。”宋正华是科行集团脱硝技术研究所所长,作为在技术一线攻关的他,十分赞同建立平台,因为这是他们的舞台,舞台让他们的研发进度一下提高了近75%。
 
    有了舞台,也就有地方跳舞,然而舞姿如何?为了给他们找到一个好的教练,科行在人才战略推进过程中,一直充当着月老的角色,通过红线,让科行技术人员走出去,把高等院所各方专家引进来,通过这样的良好互动,使得他们在科研舞台上,舞姿更加娴熟、更显优美。
 
    “为了使技术更加完美,我们后来常驻清华大学,在那里,一边向宋蔷教授学习,一边查资料、做实验,对SCR催化剂原料配方进行完善,并对催化剂成型工艺技术进行创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宋正华的脸上露出了完胜的笑容,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突破,先后在钢铁、玻璃、中小锅炉、化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才,让科行结出了丰硕果实  
 
    前不久,科行“电除尘器改造成高效低阻袋除尘器的研制与应用”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内行业权威专家现场鉴定,这也是自科行成功转型后,第26个获得行业鉴定的科技转化成果。
 
    “现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电除尘器烟尘排放已不能适应新标准,将电除尘器改造成袋式除尘器则可以实现烟尘低浓度排放。”在采访中,科行集团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项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大大提高了收尘效率,同时施工改造也相对容易了很多。”科行除尘除灰研究所所长徐志海是该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他从外地加盟科行10年来,已开发出13项专利,以他为主导研制的KDW型高温除尘器,为我国玻璃行业节能降耗的一个集成创新产品。该产品与国外高端同类产品相比,系统总装机容量下降20%,除尘效率提高27%,最低粉尘排放浓度也仅有国家标准的53%左右,同时还具有耐高温、稳定性好等多项优势,这项国际先进产品已批量生产,生产的当年就形成了3500万元的销售规模。
   同样,作为科行在脱硝市场具有突破性的核心技术——“兔脱”系列技术链,在2013年8月份进行升级换代,从“脱兔100”升级为“脱兔2.0”,成为了科行脱兔系列的二代脱硝技术。技术升级后,还原剂氨的消耗量降低了12%,投资项目总金额也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30%,但脱硝效率却提高了8%。因为创新性和优越性,技术刚问世便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目前,“脱兔2.0”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化工、玻璃等行业领域,为集团创造效益近5亿元。
 
    技术的优势是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在高层次人才这一基础上,科行在正不断地推出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的新产品,K型选粉机、KDM型袋式除尘器、KDW型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烟气脱硝SCR反应器……,这些行业领先的各类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品销售已占到了整个销售总额的70%。
              
   项目,遍及全国各地
 
    在脱硝市场上,科行集团先后承建了包希铝业、北京金隅、北方联合电力、神华宁煤、台玻、新疆屯河化工、中联水泥、福建红狮等160余个脱硝示范工程,实现了科行脱硝技术装备在全国七大区域的全覆盖。 
 
   “我们的项目涉及水泥、火电、化工、玻璃、烟草等多个行业,逐渐形成了团队的专业化和技术的多样化,特别是水泥窑脱硝“五步法”在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科行集团项目总监吉文清告诉记者。
 
    所谓的“五步法”即标准化检测、科学化可研、模块化生产、规范化施工、系统化服务,这是科行在脱硝工程实施过程中,科行人发挥多年来在水泥行业工程应用的经验,针对行业的政策配套、标准规范、行业管理等现状,结合自身工程实践,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创新性水泥窑脱硝方式。  
 
    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水泥为主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也是陕西省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于2011年与科行合作,对其水泥窑进行烟气脱硝改造,在科行自主品牌——“脱兔100”的技术支持下,使该企业的NOX排放浓度稳定在310mg/Nm3以下,即一条2500吨/天的熟料生产线一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00吨。
 
   “改造后,污染排放降低了,企业形象提升了”声威建材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在项目验收会上道出了工程改造后的效果:“超过预期,在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工期控制等方面都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 作为西北第一家实施脱硝工程的水泥企业,他们对科行的第一次合作非常满意。去年,该企业与科行再度合作,对其另外一条线也进行了脱硝改造。
 
    “我们有100多人的专业化脱硝工程施工管理队伍,并且项目经理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他们不仅向客户提供含有高科技含量的脱硝技术与装备,还提供一系列售后跟踪和服务,这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吉文清总监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人才优势的驱动下,科行承接的工程项目已经布满全国各地,科行的售后服务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科行集团正布局全国,瞄准海外,通过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根本,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本。记者采访结束时,对科行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行业高层次人才。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