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环保>资讯详情

全国碳排放市场初期或将只纳入电力行业

更新日期: 2017年11月13日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字体:
摘要:按照初期设想,全国碳排放市场计划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随后又锁定在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目前,最新消息称,全国碳排放市场初期或将只纳入电力行业。

    (原标题:全国统一碳市场花落上海 电力企业率先纳入)

 

    11月6日,为期两周的世界气候大会在德国波恩开幕。自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被寄望于在全球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 
 
    记者从多位接近国家发改委处人士获悉,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全国碳排放交易中心有望加快启动,预计交易中心定在上海,登记系统将放在湖北。 
 
    按照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在2017年启动,到2020年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市场。10月底,国家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有信心按照既定计划完成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
 
    按照初期设想,全国碳排放市场计划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随后又锁定在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目前,最新消息称,全国碳排放市场初期或将只纳入电力行业。
 
    全国碳市场为何选择上海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随后其他地方的碳交易市场也相继开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碳金融”对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发布的《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测算,初步分析显示,如果能够推出相关的碳金融交易工具,2020年后,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1000亿~1200亿元。
 
    显然,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所以当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之后,旋即引来了各试点地区的暗自角力。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建议将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系统放在北京;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温兴生则建议,湖北碳市场具备建成全国碳市场中心的优势。为了显示决心,将湖北武汉建成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这一目标也被写入湖北“十三五”规划中。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此前,七个试点地区以及福建省、江苏省都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方案,随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专家对这些方案进行了评审,大致提出了由几家碳交易所“联合设立,不允许绝对控股”的思路。
 
    近期数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碳资产从业者向记者证实,即将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和结算将放上海,而对应的登记平台将放在湖北。但全国碳市场的具体的持股比例,仍有待于启动后对外公布。
 
    此前贺强提出,全国碳市场需要建立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清算结算系统。其中,登记系统作为政府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及开展履约活动的重要平台,应该和另外两个系统完全分开,独立运营管理,但能够有机衔接、高效运转。
 
    “主要是考量了两地的优势,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前述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拥有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上海清算所是经央行批准的碳配额远期交易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建立全国碳市场的配套服务成熟。
 
    而湖北碳市场自交易以来,总开户数、市场参与人数、日均交易量、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都排名全国第一,而且湖北也和山西、安徽、江西等省份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在会员整合上有着较大优势并被各界认可,所以将注册登记系统放在湖北。
 
    如若市场预期,全国碳市场有望在近期启动。届时,“1+N”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也将形成。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一些原本在地方交易的碳排放大户将结算后进入全国市场,有业内人士也提出,将会对其他地方试点碳市场形成“挤出效应”,地方碳市场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先期或只纳入电力行业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9月,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纳入交易的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
 
    那么,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初期碳市场规模可能会小于以前的预期。” 中科华碳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博告诉记者,2016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的计划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个行业,标准为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煤。但是由于一些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不好统计,2017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将纳入行业锁定在电力、水泥和电解铝。
 
    记者从多位碳圈从业者处获悉,为了保证全国碳市场在年内启动,初期极有可能只纳入电力行业。 
 
    但这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有第三方机构进行过测算,仅纳入电力行业的全国碳市场规模就达到了37亿吨,而现在全球最大的欧盟碳交易市场(EU-ETS)的规模是20亿吨。 
 
    按照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的预计,初期每吨碳价将在30~40元,现货交易规模可能会达到12亿元~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元~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李高此前强调,中国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多投机、避免出现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张晓博认为,碳交易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减排,而不是金融投机,否则碳交易的价格出现过快、大幅波动,也将会对减排企业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资深碳管理咨询师汪军看来,初期全国碳市场不允许投机,并不能影响全国碳市场兴衰与否,而碳市场制度完善才是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基石。当制度完善后,自然也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
 
    “碳交易市场受政策影响非常大。”张晓博认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仍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协力合作。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参与碳交易仍然较为抗拒。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碳市场也需要法律监管体系。作为碳市场“根本大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2016年已经由国家发改委起草完成,并提交国务院审议。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进入倒计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有关实施细则也有望加快对外公布。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