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宋志平:世界水泥装备六成来自中国 中企变“走出去”为“走进去”

更新日期: 2017年12月26日 作者: 陈若萌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摘要:宋志平介绍,目前,世界水泥装备约有六成由中国提供,无论技术研发、成套装备,还是在高端制造等方面,中国都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端。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在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首先要做的是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这就需要大量建筑材料。而中国的建材装备和技术有两个特点:一是中高端;二是性价比好,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握好自身的新优势,将‘走出去’变‘走进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建材央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建材把“一带一路”作为“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稳步开展境外投资,积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创新国际贸易模式,目前已在海外建设成312条水泥生产线和60条玻璃生产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国际实验室,制定当地产品标准,成为我国实业 “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
 
    中国装备“走出去”向中高端迈进
 
    宋志平介绍,目前,世界水泥装备约有六成由中国提供,无论技术研发、成套装备,还是在高端制造等方面,中国都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端。“如今德国、日本很多跨国公司用的水泥生产线的技术和设备都是来自中国。由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整个行业仍将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宋志平说。
 
    宋志平表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技术和装备水平应向中高端迈进,“我们目前在海外建设的312条水泥生产线和60条玻璃生产线,用的都是最好的装备、最好的技术,十年之后都不会落后,只有向‘中高端’迈进,我们才能打造好中国品牌,才能在‘一带一路’沿线站稳脚跟。”宋志平说。
 
    “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的技术和成套装备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未来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宋志平指出,中国建材在国际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开展了直接投资建厂、境外建营一体化、智慧工业、跨境电商、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等多种合作模式,提升了国际化经营的综合解决能力。
 
    宋志平透露,中国建材下一步的想法是,与国内兄弟企业合作,结合金融租赁等各种金融工具,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集合投资、管理、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打造“一带一路”新优势,开创“走出去”的新时代。
 
    “走出去”时坚持“合作共赢”三原则
 
    宋志平认为,对企业来讲,“走出去”不仅是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装备问题,更是态度问题、文化问题。
 
    “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关系,是合作关系。”宋志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融入当地文化,要有扎根下来精耕细作的思想。中国建材在“走出去”过程中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三个原则:一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二是和当地企业合作;三是为当地人民服务,要能在当地“走进去”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建材热心公益事业,我们在赞比亚建设建材工业园前,先投资了150万美元在工业园旁边为当地居民建设了现代化的学校和医院,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宋志平说。此外,中国建材始终按照环境、安全、质量、技术、成本的要素顺序做企业。“无论是我们的总承包项目,还是我们投资建设的项目,都采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脱硫脱硝、除烟除尘、全氧燃烧、余热发电等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确保生产线排放达到甚至优于当地环保标准。”宋志平介绍说。
 
    谈到中国建材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宋志平表示,“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建设条件非常艰苦,也可能面临不少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宋志平认为,一是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学习当地的运行规则;二是要紧盯一些政策变化,包括汇率的变化,有些国家实行外汇管制,中国建材也曾遇到当地的货币贬值等问题。此外,“走出去”还要注意地区安全等问题。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