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孔祥忠:建议中所涉及的内容都要稳步推进

更新日期: 2019年03月26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摘要:孔祥忠告诉记者,“我认为刘代表的建议非常好,是基于改革和突破,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提出的方案,让我国北方水泥企业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效益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早日摆脱困境。我认为建议中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刘丽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呼吁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建议。
 
    对于这份建议,水泥行业的同仁是如何看待的?它将给泛东北水泥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面对水泥产能过剩,泛东北水泥企业又该如何破局?未来我国水泥行业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孔祥忠。
 
    坚持执行错峰生产
 
    孔祥忠告诉记者,“我认为刘代表的建议非常好,是基于改革和突破,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提出的方案,让我国北方水泥企业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效益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早日摆脱困境。我认为建议中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稳步推进。”
 
    对于建议中提出的动态执行错峰生产和规范PVC熟料企业生产经营,孔祥忠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北方地区执行错峰生产多年来,为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环境综合治理、降低冬季污染排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总有一些企业尤其是蒙西地区一些生产PVC熟料的企业,找各种理由不参加错峰生产,甚至还有个别企业拒绝执行错峰生产。
 
    市场应该是公平的,不能用不公平的竞争方法。孔祥忠认为,要进一步完善错峰生产的政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此外,不仅在冬季,在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情况,都应该执行错峰生产。
 
    政府支持 建立区域平台
 
    孔祥忠认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都在40%以下,绝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已经不能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进行修复,所以只有通过政府出面才可以解决。
 
    “我认为解决泛东北水泥行业的问题首先要坚定信心,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切实把去产能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不能只是停留在喊口号。我个人认为政府有两种方法来去产能,一种是通过政策法规来实现;一种是政府组织企业共同集资建立去产能的专项资金。专项基金用于退出企业的补偿,通过市场化引导企业退出。其实这种方法英国在其铸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就曾经成功地使用过,如今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孔祥忠告诉记者。
 
    “其次要靠大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共同来做去产能的工作。”孔祥忠表示,“大企业除了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方案,还要带头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整个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向前走。”
 
    孔祥忠认为,“最后应该在产能过剩地区,企业之间通过自发的组织建立区域平台。”他表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调整方式。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里,寻求能够让行业自我修缮、自我调节的办法。”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把平台区域里面的所有企业和他们的销售价格信息展现出来,虽然每一家的价格可能有差异,但是信息是完全公开的,避免了人为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的现象,这对于改变市场的销售环境来说是一个正向的推动。其次,便于大家在取得效益的时候共同商议。例如每一吨产品筹多少钱出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来组建一个去产能的专项资金。有了专项基金,在政府的监督下,就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市场化的去产能工作,对退出的企业给予补偿,保证退出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再就业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的话,政府就要一家一家的找企业要钱,会加大组建专项基金的难度。”
 
    创新发展 拓展自身功能
 
    孔祥忠认为,未来水泥行业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孔祥忠告诉记者,“水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装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可以拓展的。利用水泥窑可以做协同处置,还可以利用水泥窑做很多减排工作。另外,水泥生产的过程中还可以消耗大量的工业废渣,对国家的环保做出了很多贡献。所以说水泥自身的功能提升和拓展,可能会超出水泥产品本身。”
 
    说到这里,孔祥忠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北京琉璃河水泥厂以前就是一家传统的水泥生产企业,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家处置北京危废的企业,生产的熟料和水泥只是它的副产品,它已经成为净化城市环境的市政配套设施了。”孔祥忠希望并相信,像这样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