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传统产业发展全过程

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解读之二

更新日期: 2021年01月28日 作者: 李琛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是对《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的延续和加强,旨在通过明确导向的产业政策形成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成为水泥行业防治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做好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助推器”。


2020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以下简称《通知》),是对《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的延续和加强,旨在通过明确导向的产业政策形成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成为水泥行业防治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做好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助推器”。

一、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通知》肯定了错峰生产贡献。“十三五”期间,水泥错峰生产得到全面推行,有效缓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动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并且要求“利用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等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错峰生产对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促进行业提质增效的重大意义”。

“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十三五”提出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所有行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贡献。《通知》强调全行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错峰生产作为水泥行业有效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的措施,应予以坚持,不能松懈。据统计,水泥行业依靠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十三五”期间减排二氧化碳15.3亿吨,二氧化硫5.34万吨,氮氧化物196.1万吨,颗粒物2.61万吨,节约煤炭亿余吨,巩固了去产能成效和碳减排效果。水泥行业在“十三五”向“十四五”过渡期间碳排放有逐渐达到峰值的趋势。预计“十四五”时期在继续压减产能、淘汰落后和巩固去产能的基础上,水泥行业可提前实现碳达峰。在东北地区、蒙宁陕晋鲁豫、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水泥错峰生产避免了熟料生产排放与秋冬季燃煤锅炉供暖期间的污染排放叠加,缓解了雾霾带来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连接区的山东、河南具有水泥产能布局集中、产能产量大、基础排放量大、能源和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以公路运输为主等特点,单靠特别限值排放的常规环保法规约束难以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明显改善,因此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配合,协调企业在秋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在雨季汛期、酷暑伏天、重大活动期间的错峰生产安排,污染防治效果明显,有利于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二、顺应了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呼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三五”期间,一方面水泥行业取得了较好成绩,效益好转,销售利润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利润总额稳增长。水泥行业2016年实现利润518亿元,2017年实现利润877亿元,2018年实现利润1546亿,2019年实现利润1867亿元。2019年水泥产量和产品销量增长,水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占建材行业总产值40%),同比增长12.5%。2019年水泥产能总量下降,但行业利润是2016年的三倍多。但另一方面,中国水泥行业正处于转型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总体上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错峰生产是调节产量的政策工具,对保障企业有足够的投资能力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过剩产能出清、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等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将水泥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通过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行错峰生产、推进联合重组和严肃减量置换起到了压减过剩产能的作用,水泥错峰生产化解过剩产能的效果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水泥熟料设计产能(生产许可在有效期内)为18.2亿吨(结合科技进步、工艺管理水平提高、产业链协同等因素实际产能可发挥到21亿吨左右),“十三五”期间通过错峰生产压减过剩产能,效果显著。

三、体现了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和要求

水泥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保障作用。作为传统行业,水泥行业也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行业。水泥行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抗震救灾、防洪防汛、工程灾难抢险抢救、边防沿海沿江军事工程、建筑设施供应链稳定等有着重要影响。错峰生产落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任务,真实有效地化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为行业效益稳增长创造了条件。错峰生产政策使得水泥市场逐渐形成了供需动态平衡,熟料和水泥平均价格逐步实现了理性回归,我国水泥价格与发达国家平均价格(约80~100美元/吨)的差距缩小到15~20美元/吨。

行业效益转好,企业才有条件逐年加大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智能化建设、科技创新、强链补链等方面的投资,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据统计,2019~2020年开工的水泥重大关键项目(包括新材料等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技术改造项目)超过200个,总投资额约590亿元,超过2016年全行业利润。由于行业效益稳增长,在2020年疫情和汛情叠加的情况下,水泥行业坚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保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水泥产品属于“重载短腿”产品,矿山资源全部来源于国内,除极其少量特种水泥出口外,通用水泥产品基本是国内市场,关键设备已经国产化,错峰生产的政策红利保障了水泥行业“内循环经济”体系的畅通,助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错峰生产政策从制修订到贯彻落实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和协会助力。今后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将继续在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落实、行业自律、协会协调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共赢。

(作者系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结构调整部主任,碳减排专委会秘书长李琛。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