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广西水泥>十一五规划
  • 暂无资料

广西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几点战略思考

更新日期: 2007年11月09日 来源: 广西发改委 【字体:

    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是今年一项重要任务。广西“十五”的主要经济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这就为“十一五”再上新台阶打下基础。“十一五”将是广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期,它将对广西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预测,“十一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对广西来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有条件的,当然也要看到不少制约因素和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预测“十一五”的有利条件和潜在的风险因素,着力解决目前已凸现的关系到广西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以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广西近中期情况出发,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战略性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打基础

    广西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地处边陲,多年战事,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处于滞后状况。改革开发以来,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广西落后面貌,历届领导也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但广西的发展仍然赶不上兄弟省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的排位后移,如GDP总量,1995年排15位,2000年降为16位,2003年又降到17位;人均GDP,1995年排24位,2003年降到2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年排16位,2000降到23位,2003年又降到24位。“十五”的前四年,广西GDP年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1.3各百分点,但仍比东部低1.8个百分点,也比西部低0.4个百分点,人均GDP与全国和西部的差距分别扩大800元和340元。

    面对上述情况,有的同志感到压力很大,有的甚至产生了浮躁情绪。由于浮躁就容易出现急于求成。在这个问题上,广西历史上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如“八五”时期,广西虽然取得高速发展的可喜成绩,但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一些产业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遍地建小水泥厂、小冶炼厂,一些地方虚报冒报,给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然而,近年来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一说以项目为中心,一些地方就不讲效益,盲目建大广场,修大马路,搞“形象工程”;一说招商引资,一些地方就层层分解任务到单位到人,为了完成任务,于是得了“引资饥饿症”;一讲“三突破”,有的地方就层层压指标,虽然都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但有的质量欠佳,如财政收入,有的市县非税比重达到50%。

    党的十六界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一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系统的发展观,它强调速度和机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制定广西“十一五”规划中,一定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和改革的全局。广西无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无论工业、农业,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人的观念、科技教育、人力资本的基础更差,而基础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或者靠一两界领导就能解决。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十一五”国际形式的变化和国内存在的一些复杂情况,预测好风险因素,提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能力。为此,建议在制定广西“十一五”规划中,把坚持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打基础作为重要知道思想。当然,扎扎实实打基础,决不是说不要速度或放慢速度,对广西来说速度太低说不行的,但一定要掘弃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克服盲目追求高速度,以GDP论英雄的轻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协调发展上,放在基础工作上,通过“十一五”或者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广西基础夯实,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清醒的看到,“十五”我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是以大量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代价的。在这个问题上,广西比全国更甚。中国是世界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国,而广西的能耗水平大大高于全国。2002年广西每亿元工业产值能耗为1.2亿吨标准煤、电耗1256万千瓦小时,分别比全国高54%和47%。广西生产、流通和消耗领域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是人所共见的实施。从总体上看,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费结构的变化,资源短缺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广西既缺煤、缺油又缺电,2003年全区能源消耗总量为3420.8亿吨标准煤,而自供只有729.7亿吨,自供率为21.3%。广西电力曾一度过剩,而2004年则出现较大缺口,调进30亿千瓦小时。这种以高能耗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状况是很难维续的。因此,要在资源严重制约下推进广西现代化建设,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因此,“十一五”一定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代价小的产业或者产品。特别是要下大力搞好传统产业的改造。除了继续发展有优势的资源型产业,如有色金属、林纸、蔗糖、建材以外,应该把着力点放在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有条件的可以自行改造,更多的是提倡以产业为纽带,与国内外强势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实现产业对接,延长产业链。要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地址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的投资和经营项目,应严格限制其进入。政府和各部门要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这样做可能在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对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广西更是一个重要资源禀赋较差的省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社会,不仅是缓解资源制约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在广西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三个关键性领域:一是重污染,尤其是重化工产业。由于它们是资源依赖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这些产业实施循环经济,不仅是在单个企业层次上,而且应该是在多企业、多部门、多地区的层面上。二是蔗糖。蔗糖是广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蔗糖企业也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困。主要是蔗糖蜜生产酒精后产生的酒精废液,污染严重;蔗渣造纸产生的大量黑液也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何使各制糖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最优化配制,从而使制糖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提高综合效益,这是广西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就,“十一五”要努力实现突破。三是城市废弃物回收领域,不仅包括日常生活垃圾,也包括服务行业垃圾、办公垃圾、机电消费品垃圾,还应该包括生活污水等。这些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紧迫的优先性。

    实施循环经济应注意制度创新。要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法规,以及工业废弃物和社会废弃物回收名录,建立为循环经济服务的非盈利组织制度,以及为循环经济服务的社会与社区制度。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广西主要是工业落后,农业不落后,因为一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大,2003年达到23.8%,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同时部分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排位较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广西不仅工业落后,农业也落后。主要表现在:(1)人均产值低。2003年按乡村人口计算,广西人均一次产业产值18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244元低422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2)农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为388元,排22位,到2003年差距扩大到527元,排位降到24位,2004年差距继续扩大,达到636元。(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0年城乡收入比为3.12:1,2003年扩大到3.72:1,而全国是3.23:1。(4)粮食产量连年减产,从1999年的1722.5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1484.8万吨,2004年再度下降为1476.5万吨,五年减少246万吨。(5)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98年至2003年,全区耕地面积净减159.7万亩,年均减少32万亩,人均耕地从1990年0.92亩降到2003年的0.79亩,每年以一个百分点递减。这些情况表明,我区“三农”问题也相当突出。2004年在中央支农惠民政策的推动下,我区“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但仍大大低于全国增加314元的水平,尤其是农村恩格尔系数出现了反弹,由2003年的51.3%上升到54.3%。总的来看,我区农业基础脆弱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等重视,多次强调要报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各省区市也采纳了强有力措施加强“三农”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区市决定全部免征农业税。广西是个农业省区,70%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对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在研究“十一五”规划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篇文章一起做。要克服一些地方嘴上讲“重中之重”,实际“轻之又轻”的倾向,切实从领导、投入、深化改革等方面下气力。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优质水果、瓜菜,做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并加以实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带。畜牧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带动作用,必须作为主攻产业来抓。蔗糖是广西典型的资源型优势产业,要进一步整合、改造、提升,吧蔗糖业作大作强。要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抓好扶贫工作。特别是大石山区,条件恶劣,贫困面大,扶贫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农业法》规定财政支农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但我区2003年财政由于农业的支出反比2002年下降7%。为此建议“十一五”提高财政支农比重,并明确超预算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不低于10%。

    提高教育战略地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力量。广西经济发展滞后固然有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力资本水平低。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广西15岁以上公民受教育平均年限为6.7年,其中农村为6.1年,而全国分别是8.5年和6.9年;广西普九人口覆盖率只有71.8%,比全国低13.2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拥有的专业人才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3。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有贸易格局下,广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本,是科技和人才。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因此,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一定要把教育摆到振兴广西战略重点的位置上。

    提高教育战略地位,必须逐步由优先物力资本的投资转变为优先人力资本投资。大量实践证明,人才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物质资本的回报率。根据联合国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现代社会,在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获得体能、技能、智能社会所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社会得到的收益分别为1:10:100。我国有学者认为,增加1亿元人力资本投资,次年可带来近6亿元的GDP增加额,而增加1亿元物质资本投资,仅能带来2亿元的GDP增加额。这些研究表明,虽然物力资本的投资和物质资源的开发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但人类只能和能力的发展则是决定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建议“十一五”广西财政支付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14%提高到国家规定的4%。

    广西现阶段最需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应当是低端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教育当作生产力来抓,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教育、抓培训,用抓基础设施的力气来抓基础教育。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区社会问题比较多,突发时间时而发生,主要是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国有企业问题、征地拆迁问题、干部作风问题、周边关系问题,等等。经济建设是中心,加快广西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但如果社会问题不解决,不仅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社会也不会太平。根据目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十一五”要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的社会政策,重点应该放在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共福利活动及实现社会控制、保障满足社会需求上,如就业政策、分配政策、征地搬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流动政策等。与此同时,要尽快建立危及管理机制。鉴于“十一五”面临的严峻的挑战,要制定一个有效、能够帮助有关各方面快速沟通、快速作出危机影响评估和控制危机的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

    强化软力量建设,营造对外开放了良好环境

    所谓软力量,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广西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外商到广西投资较少,到2003年广西引进外资只有72亿美元,只占全国总量的1.6%。“十一五”的前四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下降8%;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6%,与全国增长24.2%、西部增长20.4%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与广西沿海的区位优势很不相称。与此同时,广西的资金和高层人才也在外流。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广西的软力量较差,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软力量是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思想观念创新等。当前,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最重要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广西历史上商品经济不发达,小生意意识比较浓厚,一些地方“土司文化”影响较深,历次政治运动“左”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虽然多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但当前在一些干部中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旧比较突出,如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式领导经济的方式;疏于交往,自我封闭;层次观念与本位观念影响较深。在一些基层群众中,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小富即安的幸福观、只求温饱的消费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此,在“十一五”中,除了继续抓好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外,应该把软环境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领导层要解放思想,广大干部群众也要解放思想,而关键是领导层。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果思想不解放,这个单位谈解放就是一句空话。

    与时俱进,改革规划编制工作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应从思路上和方法上实行转变,由注重具体项目、指标和微观经济运行,转向注重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谋划上,转到“五个统筹”所指示的方向和重点上,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为此,建议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除了提出综合指标、建设项目和措施外,应下大力量对一些事关广西全局性的大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源问题、包括电、煤、气等,特别是电。广西2003年人均用电量657.4千瓦小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广西的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17位,而用电量排21位。能源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广西发展的瓶颈,必须及早做好预测和研究,编制“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能源的规划应包括生产和节约两个方面。

    二是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主要是人才和教育。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也是广西目前与先进省区最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要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优先战略。由于人才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这就要求做好中长期规划,并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三是就业问题。由于广西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劳动力约60万人,还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以及农村约300万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非常大。而城镇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二三十万个,“十五”前三年平均只有20万个。此外,我区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不适应,也造就了结构性失业现象。因此,政府必须明确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地位,确定就业优先的原则,把促进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积极的基业政策。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要把就业问题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规划。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