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资本的故事] 哈尔滨水泥厂“闪婚”谋多赢

更新日期: 2005年11月07日 【字体:
    有着73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哈尔滨水泥厂,不久前被吉林亚泰集团以有偿承接债务式兼并方式收购,正式退出国有。
 
  从8月5日双方正式接触,到9月29日签订重组协议,这场事关哈水泥厂这个国家大型水泥生产骨干企业存亡、决定全厂3769名职工命运的变革,前后仅用了55天。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称,这样的速度,在全市正在推进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无疑是值得欣喜的纪录。而当记者走进改制后的哈尔滨水泥厂,采访经历并参与这次变革的各方人士后发现,其改制的初衷及过程对哈尔滨市众多有着类似处境的国有企业有更深的借鉴意义。
 
  “靓女”:在行业大洗牌中失色
 
  直到去年底以前,哈尔滨水泥厂还不曾有亏损纪录。
 
  这里生产的“天鹅”牌水泥家喻户晓,连农民家盖房子也专找有“天鹅”标志的水泥。虽然市场上售价比其他水泥每吨要高出数十元,但“天鹅”水泥仍然畅销。一位厂领导告诉记者,前些年每到施工旺季,来买水泥的汽车每天都得从厂后门一直排出3里地。这几年工厂的利润平均每年在3000万元左右,最高时可达4000多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以来,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全国水泥行业普遍出现了煤、电、油、运等生产成本提高的现象,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大批生产企业被关停。而恰在此期间,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为起点,全国水泥企业扩能改造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民营大型水泥企业和生产线纷纷上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两方面因素带来的行业大洗牌,让背着“老国企”包袱的哈尔滨水泥厂好日子戛然而止:继去年利润锐减至199万元后,今年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亏损,1至9月共亏损6600万元。
 
  流动资金枯竭了,职工工资停发了。2005年8月份的哈尔滨水泥厂,阴云笼罩。
 
  “闪婚”:在竞争中精彩演绎
 
  “加速改制”,这是市政府主管领导在听取哈尔滨水泥厂的汇报后当即作出的决定。
 
  其实,早在去年初,哈水泥厂就被市政府列入市属6户重点改制企业之一,并明确了改制原则———产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市国资委、哈开发区招商局等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下,世界水泥产业排名第一的法国拉法基公司最先进入引资者视野。与其谈判耗时近一年,期间双方曾达成意向性协议,但最终拉法基公司因交易价格等问题而宣告退出。紧接着又有爱尔兰CRH公司与哈尔滨市某颇具实力的企业组成的投资联合体登场,可几轮谈判下来后,对方的态度始终不明朗。
 
  7月21日,哈水泥厂由市政府下放到道外区,区政府及区经贸局又义不容辞地加入到参与、推动哈水泥厂改制工作行列。8月5日,吉林亚泰来了。进厂考察后,双方在班子保持稳定、职工全部接收、生产经营保持连续进行的“三项原则”下,于8月17日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同时排出了100天实现重组“时间表”。然而,双方的重组协议却在55天后的9月29日提前签订。
 
  是什么原因促成哈水泥厂与吉林亚泰之间的这场“闪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幕后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双方曾有前缘。确切地说,是亚泰对哈水泥厂“相思”已久。尽管拥有“东北地区最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地位,可亚泰清楚,要想真正成为“东北王”,必须拿下哈尔滨及其周边的龙江市场,哈水泥厂无疑是他们进入这一地区的最大障碍。为此,亚泰董事长兼总裁宋尚龙曾在2002年10月找上门,主动提出要与哈水泥厂合作。可当时哈水泥厂日子过得正红火,根本没这想法,但这为日后双方的闪电式重组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原因则颇具戏剧性。当初,哈水泥厂运作与拉法基公司合作时,曾按规定履行了资产审计、清查和评估程序,这些报告中的数据均截至去年3月末。哈水泥厂此番与亚泰合作,还必须补齐去年3月末至今年8月份的数据,这显然要耗费一些时日。就在双方按程序一步步往前走时,沉默已久的爱尔兰CRH公司与哈尔滨市某企业组成的投资联合体突然找到作为出资人的市国资委,再提重组哈水泥厂事宜。据说他们此次的动因是哈尔滨市这家欲参与投资的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需要大量水泥,拿下水泥厂可直接降低工程成本。由于愿望迫切,他们很快就答应了市国资委提出的包括“收购方要对哈水泥重组过程中新增的亏损全部接受”等所有条件。这就意味着,哈水泥厂要与该投资联合体合作,可先有结果,后履行资产审计、清查和评估程序。消息传出,志在必得的吉林亚泰顿感危机,紧跟着就接受了爱尔兰CRH等投资联合体答应市国资委的所有条件。
 
  哈水泥厂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曾主张与两方面都接触的市政府再次果断提出:让两个投资方到产权交易中心报名公平竞争,并在9月16日之前将3000万元保证金打到交易中心账户上。结果,亚泰如期将钱打到账户,没打过钱来的爱尔兰CRH的投资联合体等于自动放弃,但他们此前的举动无意间却为亚泰收购哈水泥厂加了一把外力。
 
  追踪这场重组内幕不难发现,这充满戏剧性的演绎过程,始终都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运筹帷幄之中。
 
  “天鹅”:在多赢中振翅高飞
 
  退出国有,73岁的哈尔滨水泥厂将脱胎为有限责任公司,其性质为国有参股———亚泰以购得的全部净资产出资,持99%股权;哈尔滨市政府保留1%金股,不参与其分红及管理,只对职工安置具有一票否决权。
 
  这样的重组,意味着什么?记者在多方采访后得出了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多赢。
 
  首先是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据介绍,哈水泥厂改制前有净资产4.46亿元。这次收购的交易底价为1.53亿元,这笔钱将由作为出资人的哈尔滨市政府收回。在此基础上,收购方要按协议支付原厂与3769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3.3亿元改制成本,要承担哈水泥厂改制期间新增的6000余万元亏损,要承接所有负债。粗略计算,哈水泥厂卖出的价格至少在5.5亿元以上。
 
  其次是3000多名职工均得到安置。协议规定,收购方要接收原厂全部职工并保证上岗。而市政府为保证“在经济性裁员、职工安置等问题上享有一票否决权”而留下的1%金股,又为职工们加了一道“就业保险”。这也正是职工们对改制最满意的一点。据说当初在职代会上审议改制方案时,赞成票超过了92%。
 
  更重要的是,哈水泥厂将由此实现大发展,几十年培育出的“天鹅”品牌有望振翅高飞。在重组协议签订仪式上,亚泰董事长兼总裁宋尚龙曾明确表示,未来5年将投资15亿元以上,通过对黑龙江及哈尔滨市部分现有水泥资产的整合,哈水泥厂的生产能力将由现在的150万吨扩大到110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水泥行业一流企业。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条,亚泰当初也不可能成为哈水泥厂的“选婿”对象。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房地产、水泥、医药、证券、商贸等五大产业,水泥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该企业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水泥生产企业。凭借所拥有的东北地区目前两大高品位、高储量的石灰石矿山(已探明储量5.1亿吨,后备储量10多亿吨,按现有年生产能力可连续开采200年),以及4条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熟料生产线和年产6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哈水泥厂的4倍),吉林亚泰已迅速占据全国水泥行业领先地位。现在,如愿以偿的吉林亚泰更是满心欢喜。宋尚龙甚至直言“哈水泥厂今年以来的首次亏损是好事,否则双方不会有今天”。据说为实现到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1800万吨目标、登上“东北王”宝座,此前他们在与哈水泥厂“求婚”不成的情况下,已开始实施“让开大路走两厢”之策:在海伦投资建了60万吨粉磨站,在哈市成高子镇租赁了一个粉磨站,还准备在江北再上粉磨站,打算用这些小厂一点一点“吃”掉哈水泥厂。现在,劲敌成了一家人,避免了两败俱伤,亚泰的“称王”之路顿时平坦了。协议签订后,他们马上停止了围建粉磨站的行动,将自己因资源、技术有优势而生产出的低成本熟料源源不断运进哈水泥厂,使将要停产的哈水泥厂正常运转起来。
 
  一场闪电式改制,换来皆大欢喜。哈尔滨水泥厂改制的整个过程,不仅为全市国企改革提供了又一崭新模式,也标志着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撑控国有资产的能力正在走向成熟。应该说,这些意义已超过了企业改制本身。
 
来源:东北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