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专题

  • 暂无资料

盲目投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水泥产能过剩8亿吨

更新日期: 2013年05月24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造成目前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盲目优惠引资甚至绑架企业投资的推波助澜因素,更有个别业内外企业不顾市场容量、资源和交通运输条件,非理性靠投资建线规模扩张的因素。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37条,设计水泥熟料产能16亿吨。从业人员都知道,我国自行设计的生产线产能富裕度很大,实际产能均超出设计产能10%-15%,按低值10%计算,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达16×(1+10%)=17.6亿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熟料产量12.79亿吨,水泥产量21.84亿吨,由此可以计算出我国1吨熟料生产1.7吨水泥,按近三年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年每吨熟料生产1.64吨水泥。因此,截至2012年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实际产能为16×1.1×1.64=28.9亿吨,如果加上尚未退出的落后生产能力,我国水泥产能实际已经超出当年水泥需求8亿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还有拟建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多条,预计新增熟料产能3亿吨,如果这些产能如期释放,水泥产能过剩将雪上加霜。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产能过剩如果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是合理的,就水泥行业而言,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5%左右,即富裕度在15%左右是合理的,低于80%就不正常了。2012年,全国熟料产量12.79亿吨,熟料设计产能富裕(16-12.79)/12.79=25.1%,熟料实际产能富裕(16×1.1-12.79)/12.79=37.6%,实际水泥产能富裕(28.9-21.84)/21.84=32.3%,远远超出15%的合理范围。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水泥需求接近峰值,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水泥产能不仅当前过剩,将来也过剩了,水泥行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常态化、长期化发展阶段。

    造成目前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盲目优惠引资甚至绑架企业投资的推波助澜因素,更有个别业内外企业不顾市场容量、资源和交通运输条件,非理性靠投资建线规模扩张的因素。面对既成事实的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局面,如果政府、企业、社会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反思,不可能形成短期、中期、长期应对的措施,结果是企业间恶性竞争沉渣泛起,首先会出现全行业亏损,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直至难以为继;其次是企业倒闭银行贷款难以收回造成金融风险;第三是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建筑安全隐患。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