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泥企业盘库及其规范确认统计数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
 
    0 引言
 
    现代水泥企业各类统计指标仍通过人工盘库并采用料耗等换验算得岀。科学、规范修正及确认统计数据,做到帐物相符,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废渣掺量核定、差别电价等产业政策公平执行密切相关。但多年来业内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不规范等种种问题,以前很少有文章涉及、讨论。谢克平先生在其著作[1、2]和《也谈“当前水泥工业若干误区及其探讨》[3](简称《也谈》)中对上述问题作过一些论述。笔者细读其相关内容,认为其中部分论述或观点不很严谨,也与实际生产不符。尤其对盘库、盘库盈亏及误差,计量数据及误差、偏差,盘库数据、帐面数据与统计数据等有关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尚未厘清,存在明显错误。本文对此深入讨论并厘清认识误区,并探讨完善相应措施办法。
 
    1 有关概念的含义与区别
 
    笔者曾在《水泥综合利用废渣掺量核查及认定方法探讨与建议》[4]中对“如何验证物料平衡”作了论述,验证生产统计报表、财务、微机计量等数据是否准确,必然会牵涉生料料耗、盘库盈亏、准确度、误差等概念的准确使用。日常工作以及人们普遍观念中,盈亏等概念主要用于财务、统计等,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等概念通常用于计量仪表、化验结果等方面。若将它们用于盘库及其有关讨论等,往往容易忽视它们之间的区别及用途。不少人士将偏差误认为误差,误将准确度与精密度两个不同概念等同或混淆使用,将盈亏误为准确度或精度,或将盈亏误为累计数据等等。
 
    1.1 精密度及偏差
 
精密度指测量或检测的再现性(又称精度),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其值越小,说明测定结果越集中,精密度越好,且是保证准确度的条件,但是高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准确度。精密度强调的是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性、重演性。
 
    1.2 准确度及误差
 
    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也有人习惯将误差与准确度等同使用,没有严格区分。对于测量而言,人们往往把一个被观测量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认为是被测量的真值。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检验。
 
    水泥工业计量秤、磅秤的准确度是用标准砝码来标定,强调的是测量值与标准砝码之间的差距程度。若准确度用于水泥企业盘库,盘库误差系指测量某库存物料体积×物料容重(测定或经验值)的积与其实际吨位(真值)之间的差值。
 
    1.3 盘库及其盈亏
 
盘库盈亏指当旬、月、半年、年统计期末现场实际物料盘库数与生产统计报表中某旬、月、年末报表所记载的物料结转库存数出现差异,其差值即是盘库盈亏数。结转库存数比现场盘库数多,即业内常说的物料盘库出现盘亏,反之称谓盘盈。但确有业内人士误将“盘库盈亏”理解或等同于现场“盘库数据误差”或“盘库数据准确度”。
 
    水泥企业月、季、半年、年报表统计数据是否准确,业内通常指盈亏,其与表示窑、磨、地磅等仪表计量显示数或台产、日产数据是否准确所用的误差、准确度等有关摡念有所不同。如《水泥企业如何规范修正确认统计数据 》[5](简称《统计数据》)中论述盈亏:“在处理库存盈亏时应把握的原则是:有盈调盈、有亏调亏。盘点统计期末各物料实际库存数分别与帐面结转库存数差异范围在当月购进量(产量)±0.5~1.5%(依据各厂实际与技术管理水平,水泥、石灰石一般为±0.5~1.0%,熟料及其它原燃材料为±1.0~1.5%)视为合理差异范围。”[5]
 
    2 有关概念的混淆与偏误[1、2]
 
    2.1 不严谨或错误之处及其分析
 
    谢著[1、2]在“如何选择与掌握盘库时间”中“为减少由于盘库时间不当造成的误差”建议:“①每次盘库时间的料面位置要求处于同一状态…②最好在满库或空库时盘库,因为此时盘库所产生的误差最小,甚至免去盘库的繁杂操作,直接取用已知的库容数据…比如,当生料库满时,可以对从原物料到生料库的物料进行平衡…同理,熟料库满、空或水泥库满、空都可以成为相关区段物料平衡的最佳时机。”
 
    首先,常规盘库目的是用于修正某一较长区间统计数据,做到帐物相符/接近,并不是数小时、一天、两天等较短时间内统计数据的校正。其次,因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工艺, 要求实际盘库时间精确到小时,保持特定库存状态的时间较难把握,且物料品种多,工作量非常大,若实际盘库时间不一致,却需要将不同盘点时刻的库存数换算成相同盘点时刻的库存数,才能做到上下工序物料消耗量/产量的有效对应,为统一区间或口径人为增加了很大工作量及麻烦。三是在不同时刻,保持两次相同的进、出库料的位置/状态较难控制,也难以判定。因此,以上建议难以实际操作,远不如统一所有物料盘点计算截止时间简单方便和有效;再如建议利用从库满到库空的盘库数量作为评估/校正仪表计量是否精确/准确的方法,显然行不通。谢著[1,2]多处将盘库误差与盘库盈亏混淆了。
 
    2.2《也谈》中不严谨或偏误之处及其分析
 
    1)《也谈》中“甚至有了计量仪表,而且误差已控制在1%以内时,还是靠5%误差的盘库定夺,而且靠有权者‘拍脑袋’平衡”[3]。类似比较或论述不很严谨。前者的1%指计量仪表精密度或准确度,后者的5%可能指帐面数据与实际盘库数据的差异,即盈亏。
 
    《也谈》中介绍“大宗原料的盘库误差常大于5%,每月生产1万吨熟料,盘库结果应在±500吨内波动…”[3]。现以日产5000吨熟料线为例说明,其月熟料产量15万吨,15×5%即±7500吨。5%不论是指精度(偏差),还是指准确度(误差),盘库的偏差与误差如此之大,也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若5%指盘库盈亏,《也谈》上述两段话将1%与5%两个有不同含义的数据一起比较及其有关论述,很不妥当,混淆了有关概念。
 
    大宗原料的盘库误差常大于5%”[3]用来表示盈亏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当今国内水泥企业管理水平如此低下的有几家?如《论水泥生料料耗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6](简称《料耗》)中举例,某央企年产300万吨规模三年多时间内熟料竟盘亏10多万吨,已属非常罕见,但其三年多累计盘亏也未超过5%。
 
    2)再如《也谈》中“盘库只是验证计量仪表的准确性。既然是验证,就要减少干扰因素,如某种原料或产品库空或帐面为零的节点盘库,甚至有意调度为‘库空’”[3]。“一旦发现有可观的盈亏,就追究仪表计量的偏差,肯定是计量精度的原因”[3]等。
 
    前者是讲计量仪表的准确度,其准确度是用标准砝码等来标定,而不是用盘库来标定。后者前半句讲的是盈亏,后半句是讲计量仪表的精密度。从库满到库空的盘库数量与计量秤计量数据不一致,是讲误差(或准确度)。“可观的盈亏”是讲统计期末各物料实际库存数与帐面结转库存数的差异,计量精度强调的是重演性。与此类似的还有“水泥原物料盘库是越盘越不准…即使天天盘、时时盘,不同人、不同时间都会得到不同数据…”。可见,《也谈》一些论述对有关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尚未厘清,使用上亦显含混。
 
    3)《也谈》认为从库满到库空的盘库数量与计量秤计量数据不一致做为验证计量仪表的精度(再显性/重演性)。稍加分析,测定仪表精度首要保持测定条件一致,短时间内连续测定数次,却难以获取每次的精准盘库数据,且用此不精确数据来验证计量仪表的精度(重复性),有何作用与意义呢?当今业内有此做法?随便问几家企业有关员工即可知晓。
 
    4)还如《也论》主张“用理论料耗来验证计量仪表的可靠性,用盘库盈亏衡量计量精度”[3]、“一旦发现有可观的盈亏,就追究仪表计量的偏差,肯定是计量精度的原因”[3]以及“熟料对生料的实际料耗不再用任何公式计算”[3]等,实乃错误。计量仪表精度及误差系依据有关标准方法测定,怎么可能用库盈亏测定与衡量?仅凭理论料耗怎么用来验证计量仪表的可靠性?
 
    2.3 盘库等概念与物料平衡
 
    盘库的精密度、准确度或误差与业内盘库主要用于校正帐面库存数据与实际库存数据的差异或盈亏,是不同的概念。若读者细读《统计数据》一文,上述几个概念在使用上有明确区分。目前各水泥企业均依靠盘库及料耗等换算确认月、季、年各项指标统计数据。因此,加强并规范盘库等物料平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海螺水泥集团竞争优势非常突岀,可以说与其高度重视物料平衡等规范管理工作分不开,集团总部专门颁布了《物料平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所属企业均制订了盘库及物料平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及责任制。当然,物料平衡管理与计量仪表管理两项工作互有关联,须进一步推进水泥工业提高计量及控制技术水平,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及信息化技术,强化计量管理等工作。
 
    2.4 关于“量纲”
 
    众所周知,只有同量纲的项(或单位相同)才能进行加减,但《千例》中多次出现类似于“x吨生料/吨熟料=y吨生料/吨熟料+z吨生料/小时”的常识错误。《料耗》指出谢著[1、2]生料料耗计算中的明显误差,“如‘生料消耗’概念在两个直接有关联的计算公式中却有不同的定义内涵”[6]。《也谈》搬出“请查阅《新华词典》对量纲的解释,它是指物理关系式中基本量的指数关系”[3]来辩解,却没有细说,或许忽视了一词有多义。《也谈》还在争辩“实际它们都有单位,完全可以换算”[3],乃错上加错,让人费解。
 
    物理量按其属性分为两类:第一类,物理量的大小与度量时所选用的单位有关,称为有量纲量。如常见的长度、时间、重量、速度、功等;另一类物理量与所选用的单位无关,则称为无量纲量。如两个长度之比、两个重量之比等。生料料耗与生料消耗量是两个不同概念,有不同含义,两者属有无量纲即通常所指有无单位的本质区别。
 
    综上所述,谢著[1、2]与《也谈》混淆了有关概念,对盘库、计量、数据统计及其相互之间关系、量纲等有关概念尚未厘清,不加区别混乱使用,有关论述不严谨,存在明显误差。
 
    3 《也论》中存在的其它不妥或误差
 
    《也谈》“生产统计的核心内容是要准确计算能耗,而不是只为计算产量”[3]及“统计熟料产量的真正意义应在于应计算熟料能耗”[3]两节中,除对精度、准确度、误差、盈亏等概念混淆不清外,有关论述逻辑也显紊乱。
 
    1)诸如《也论》“当今各种计量称已经不是高科技,包括熟料秤的制造,仪表制造商都在陆续开发…”[3]与“凡从事熟料生产的人都知道,只因当今新型干法生产的熟料难以直接计量…”[3],不知道《也论》哪种“当今”情况是真的?现在有多少家水泥企业出窑熟料直接用熟料秤计量?出窑熟料没有使用熟料秤的情况下又怎么办?
 
    2)再如《也论》一会肯定盘库的作用,“因此建议,利用库空时,并用盈亏数额大小考核计量人员…”[3]“一旦发现有可观的盈亏,就只有追究仪表计量的偏差,肯定是计量精度的原因,此时的盘库结果决非不会冤枉他…”[3]。一会又否定盘库的作用,“粗糙的盘库作法,则不应再为此浪费笔墨…”[3]“说了半天,还是‘拍脑袋’,而且还要未参加盘库的人去拍。”[3]“随意用盘库数据修改帐面数据,很可能为领导提供错判生产的信息”[3]等等。不知道想对盘库的作用表达什么看法?
 
    3)文献[7]指出了GB/T27978等采用的理论料耗计算公式存在问题,仅适用于立窑厂的全黑生料工艺,新型干法窑工艺必须考虑煤灰的影响,否则,将引入很大误差,业内人士稍加思考即可判断。但《也谈》“不认为国家标准(GB/T27978)存在问题…”[3],让人无语。
 
    4 关于“若干误区探讨”
 
    笔者针对当前业内若干误区,曾在《中国水泥》、《水泥》杂志分别撰文进行了一些交流探讨,为有利于讨论问题与提出相应措施,将“若干”分类成相应小标题为主题,分别讨论。即明确或限定了探讨主题,否则,讨论范围过宽,就难于交流、探讨。
 
    目前所有水泥企业均采用定期盘库(每月至少一、二次)及料耗等换验算、修正确认月、年生产财务各项统计数据。可以说,生料料耗与盘库等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是否准确。针对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探讨,寻求良策,很有现实作用意义。
 
    正如《也论》中所言“任何人在辩论或写文章时,应避免先为对方观点定性,因为任何观点正确与错误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3],笔者认可此说法。但古人云“学贵质疑”,作为专业人士,如果要质疑业内某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应对业内实际情况与有关概念等深入了解,并仔细斟酌后,再发表看法、评论,切忌说一些偏误失当的话。
 
    《也谈》是回复与释疑,应对同一话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他方的问题或观点进行剖析、讨论,力求对方信服。但《也谈》实质上已将讨论主题转移至“错峰、产能过剩、节能降耗”等,罗列了其认为的七点误区,与探讨主题无太多关联,此处不针对这些话题展开讨论,适当时候将愚见及相关议题讨论整理成文,与业内人士交流。真诚欢迎对本文不妥或错误之处批评指正,以共同推进水泥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克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问答千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8)
[2]谢克平,“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7)
[3]谢克平,“也谈《当前水泥工业若干误区及其探讨》” [ J ] . 水泥, 2 0 1 8(10):20-21
[4]丁美荣,王立新,“水泥综合利用废渣掺量核查及认定方法探讨与建议”[J].中国水泥,2017(07):70-77
[5]丁美荣,王立新,“水泥企业如何规范修正确认统计数据 ”[J].水泥,2017(12):11-17
[6]丁美荣,王立新,“论水泥生料料耗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J].水泥,2017(11):8-12
[7]丁美荣,王立新,“水泥资源综合利用废渣掺量计算、核查及检测方法亟待统一与规范”[J].中国水泥,2016(12):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