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水泥业应多重组少破产 让大企业担起负债

来源: 来源: 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12月21日消息,“最初我们是恶性竞争,是倒闭潮,后来我们进行了重组,现在叫重组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第二届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针对水泥行业称,我们不再用过去简单的破产的方法,要多重组少破产,让大企业担负起责任。

“因为企业破产会带来一系列的多古诺骨牌效应。解决它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重组联合。由更大的企业担负起这些负债,把价格顶住,用利润把问题解决掉。”宋志平认为。

宋志平表示,全世界正在历经第六次重组潮,以水泥行业为例,我国不光面临技术结构调整,还面临组织结构调整。据他介绍,中国建材曾于2006年在浙江省发起重组,用混合所有制给民营企业留出股份,使其跟大股迅速联合,这让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当时的不足10%显著提高到今天的60%,进而市场价格更加稳定,利润也从重组前到80亿元提升至重组后的1800亿元。即便如此,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依然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值为80%。

宋志平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但制造业和工业依然是“根”。当前我国制造业占GDP的29%,其中每年平均需要23亿吨水泥,2014年曾达最高点25亿吨水泥,其国内消费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60%。“我们是一个消费大国,对基础原材料的消费大国,自己工业对自己很重要,对全球也很重要,我们的问题不是说把制造业都减掉,而是如何让服务业和高科技更好地武装我们的工业,使我们的工业能够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这是我们的任务。”他这样说道。

在宋志平看来,我国水泥行业现阶段存在四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产能产量过剩。他透露,当前水泥需求量约每年23亿吨,供应量为35亿吨,钢铁需求量约每年10亿吨,供应量则为13亿吨。也就是说,水泥产能利用率约为70%,还有30%产能没有发挥效用。“现在正在做什么?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不了产能怎么办?就得去产量。”他提出去产量的方法之一是错峰生产,比如停掉了很多北方的窑,冬天有三到四个月不生产,旺季的时候便可以达到产销平衡。

错峰生产不仅能够去产能产量,同时可以达到环保目的,减轻雾霾风险,宋志平表示,环保正是水泥行业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减少生产迎合了市场,稳住了价格,行业盈利了才能更好地整合优化、调整结构,使得制造业能够与绿水青山和谐相处,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第三个问题是行业集中度依旧不足。他称,我国的水泥行业集中度距离目标值还差30个百分点。如果集中度得到提高,则可以进一步减产能。

第四个问题是生产智能化,在宋志平看来,我国近年来在水泥生产智能化方面成绩优异。“现在我们一个日常5000吨水泥厂,过去需要2000人,后来200人,现在只需要50人,而且即使撤出工厂工厂也在生产,因为智能化了。”他对此表示充分地肯定。

2019122310153475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