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物价走低要防范通缩

更新日期: 2005年06月20日 【字体:

  进入今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开始转入稳定期。最新统计资料显示,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特别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0.3%,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总体上来看,经济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增长,投资增长比较稳定,消费趋于活跃,出口继续较高增长,物价涨幅走低。这表明稳定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明显了。  

  而与经济上升期比较,稳定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对经济运行将会有何种影响,需要进行分析。这也是及时把握稳定期经济运行特点,正确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  

  防止经济增长源头性因素偏冷  

  汽车、住房消费是考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轿车产量来看,2002年增长55.1%,2003年增长89.7%,2004年增长11.7%,而今年1~5月份则仅增长4%(以上增长率均为比上年或上年同期)。轿车产量的变化间接地反映出轿车购买的变化,因为汽车生产企业主要依据市场销售情况决定轿车生产。这表明我国居民家庭购买汽车的活动开始由初期的爆发式增长转入调整稳定的过程。去年以来,随着房价上涨,买房活动不断升温,成为居民家庭投资最大的热点。今年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后,已经逐渐稳定下来。目前也已进入调整稳定过程。  

  经过这些调整以后,预计车、房购买活动将趋于成熟和稳定,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较为持久的动力。但在调整过程中,车、房的购买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政策不当,有可能持续偏冷。  

  由于买车、买房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性因素,这些方面如果持续偏冷,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持续降低,过早进入萧条状态。这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一个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由此也提出了稳定期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即积极培养、引导居民家庭的买车买房活动,稳定提高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  

  外贸由高转稳,警惕拉动力度减弱  

  自2002年开始,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轻纺、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发展。2002年~2003年,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出口增长依次为20.9%和30.3%;2003年电视机(包括整套散件)出口增长50.5%。  

  这些产业是在国内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被迫转向国际市场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家电等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当时国内市场相关方面的需求也非常旺盛。从老“三大件”到新“三大件”,居民消费内容的变化拉动着服装、家电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扩大规模。到1995年以后,随着这些方面产品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居民家庭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开始趋稳,竞争开始激烈。1999年以后甚至出现了家电产品残酷的价格大战。市场环境的这一变化,一方面给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带来严重困难,出现大量的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另一方面也逼迫这些产品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在这一活动中,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始表现出来。国内市场竞争中,大家劳动力成本是相同的,彼此不会因此形成什么竞争优势;但进入国际市场以后,与发达国家昂贵的人工费用比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成本的优势充分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了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导致在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的格局。这一发展有力地拉动了轻纺、家电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又一个重要的源头性拉动因素。  

  但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进入今年以来,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欧美等国家纷纷以不同方式对我轻工产品出口设限。在此背景下,预计外贸出口将逐步由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度也随之减弱。这些对劳动密集型的下游产品会形成一定影响,对新一轮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也有一定影响。对此也需要高度重视,要加快研究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背景下稳步扩大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的问题,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重化工业出现需求约束  

  计划经济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我国分别经历了两次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又出现了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新一轮经济增长首先由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传统消费品等终端行业拉动,其发展带动了具有中间投入性质的钢铁、有色、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特别是住、行产品和城市基础设施,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产业关联系数很高,对中间投入性行业的带动作用非常突出。而终端和中间投入性行业的发展,又共同拉动了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发展;能源、交通的发展又加大了对中间产品的需求。所有这些产业联系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推动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重新加快发展。  

  由于这些产业一般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产业联系复杂的特点,因此这些方面的短缺现象短期难以消除;这些产业的建设一旦启动,惯性很大,带动面广,对经济回升的推动比较持久;一旦过剩,调整的代价也比较高。  

  经过去年以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投资过热的苗头得到有效控制。而国内买车、买房活动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是趋于稳定的态势,综合来看,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趋稳。另一方面,近年来重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很快,拉动了相关生产能力快速扩大,包括钢铁、水泥、有色等等。这就导致了重化工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目前钢铁、水泥、部分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价格开始回落,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预示着重化工业将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重化工产品价格水平会走低,出现需求约束,困难企业增加,企业效益下降,部分企业要被淘汰出局。这一调整预计也将波及到能源电力方面,只是从时间上看还有一段滞后。这些调整会抑制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压低投资增幅;而投资增幅降低又会进一步减少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由此可能导致经济出现偏冷迹象。如何通过下游产业发展,特别是住房、汽车产业发展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缓解重化工业调整带来的偏冷现象,尽快为重化工业增加需求,是延长稳定期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  

  物价开始走低,防范通货紧缩  

  当前投资、出口等需求增长趋稳,居民买车、买房的活动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生产能力则增长很快。据有关统计,钢的生产能力已达3亿吨左右,今年还要新增5,000万吨;在建发电装机容量去年底为3.9亿千瓦,与运行的发电装机能力大体相当(不包括去年新投产的发电装机),今年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6,500万千瓦;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中小水泥企业的压力加大,行业内结构性淘汰已经开始;单纯生产电解铝的企业开始出现亏损情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考虑到必需的进口因素,粮食产量在去年就基本接近供求平衡点。  

  随着结构性供求缺口的缩小,物价水平必然开始走低。目前在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已经有所表现,预计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从下半年开始也会出现类似情况。物价持续攀升、通货膨胀不好;但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也不好。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快研究稳定粮食价格的有关措施;加快研究保持各项需求合理增长,特别是努力引导和扩大居民家庭买车、买房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措施。 

来源:瞭望周刊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