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水泥盛典 惊艳京城

———2011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更新日期: 2011年04月14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于2011年4月14-1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张人为、乔龙德、雷前治等行业领导以及来自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盛典并参观展览。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开幕仪式

    4月14日上午,水泥工业展开幕仪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原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乔龙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建材分会会长孙向远,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陈国庆、秘书长张东壮,中国建材报社长陈才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胡幼奕、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孔祥忠、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俞兴敏、艾法史密斯中国首席执行官贝安德以及来自国内各大水泥企业的领导等近40位嘉宾。

    孙向远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承接历史,展望未来,建材行业要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工程材料和技术装备。他指出,中国水泥工业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2011年全国水泥总产量超过18亿吨。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水泥技术装备水平也得以大幅提高,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在国际水泥工程服务市场占比达到40%以上,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行业之一。展望“十二五”,我国国民经济仍将快速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的稳定发展,对水泥及上下游产业而言,不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水泥装备制造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希望各参展商、参观商,充分利用每年一届的聚会机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交流与合作,牢牢抓住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 参观会场

原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乔龙德 参观会场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 参观会场

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孔祥忠 参观会场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本次展览会,并充分感受到了本届展会在规模化、国际化、产业链等方面的鲜明特点。

    据主办单位介绍,一年一度的国际水泥工业展,是世界水泥界的行业盛会,本届展展览规模逾20000平米,预计将有一万多名参展商、参观商代表聚首北京,共同交流和研讨我国水泥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丹麦、瑞典、印度、巴西、俄罗斯、台湾、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将展示各类具有国际水准的水泥技术及装备,范围包括矿山、粉磨、煅烧与冷却、均化仓储、给料计量输送、废气处理、包装与散装、余热利用、耐磨与修复、耐火隔热、传动与润滑等水泥装备、材料、技术设备等。

    国际水泥届众多知名企业携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纷纷登场亮相。作为连续多年参展的丹麦史密斯公司已经是水泥装备展的老朋友了,随着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今年他们特意租用了比往年大一倍的展台,并且专门从丹麦总部调配多名专业工程师到场为公司助威。国内知名中材国际,近些年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厉兵秣马、占尽先机,已经成为全球水泥装备业第一大总承包商。本届水泥装备展,“中材国际”又出现在最抢眼的位置。他们不仅呈现了以往卓越的工程业绩,更为广大水泥业主带来最新研制的用于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新设备和新技术。

    此外,包括奥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法孚皮拉德、依工聚合和流体化学工业、申克公司、德国欧德风机、澳大利亚SCANTECH INTERNATIONAL、客锐飞帆水泥机械(苏州)有限公司、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大连冶金轴承公司、和泰机电、常州减速机总厂、北方重工集团、唐山盾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亮相水泥展。

中国水泥协会 数字水泥网展台

展会一角

展会一角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