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海螺水泥 [向祖国献礼 谱海螺华章] 十年风雨路 眷眷海螺情

更新日期: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 海螺水泥 【字体:

    题记: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池州境内,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相邻, 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她濒临长江黄金水道、318国道,交通便利。目前公司已建成七条水泥熟料生产线(6×4500t/d和1×8000t/d)和两台Φ4.2×13米带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熟料总产能规模达1320万吨,水泥年产220万吨。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十余载的默默耕耘,造就了安徽池州这座城市中最为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回首往昔,千万吨熟料产能,彰显着池州海螺的傲人业绩;展望未来,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池州海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这是一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科学发展的大型企业,这里有青山绿水,草木葱茏,富有特色的建筑物点缀其中,如同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这是一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大型企业,她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发展理念更新。

    2000年11月,池州市牛头山镇仿佛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中,热闹非凡,一个在池州市后续十年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

    2001年2月18日,池州海螺一期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低投资、国产化的新型干法示范生产线,被《中国水泥史》誉为“中国水泥技术发展史上采用国产设备建设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厂的又一个里程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投建日产8000吨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泥熟料生产线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池州海螺又从国外引进一条日产8000吨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上马二期工程,于2003年8月份建成投产。8000t/d生产线是经国务院第100次办公会讨论通过的“十五”攻关项目,是我国水泥生产技术迈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又一关键步骤,是其后海螺集团在2004年一年内成功投产4条万吨线必不可少的技术台阶,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我国水泥生产技术走向国际领先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两期项目竣工后,此时的池州海螺产能规模达到了年产600多万吨。

    依托资源,做大做强,上马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2006年,海螺集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省”的号召,基于池州海螺拥有丰富优良的原料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海螺集团决定再上三期项目。该项目在工艺设计、设备成套、环保设施等方面,均在原有基础上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优化,做到工艺更先进、装备更可靠、运转更高效。

    按照水泥行业的传统观点,三条生产线建设周期至少要5年,但池州海螺只用了30个月就将三条线全部建成,曾被中国水泥界称为“海螺速度”。2006年9月28日,池州海螺三期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并配备兴建2×18000kW余热发电系统及年吞吐能力800万吨专用码头。

    2007年12月8日、2008年3月7日,2011年11月11日、2012年5月6日,三期项目四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先后点火投产。

    2014年7月13日,年产220万吨粉磨项目建成投产,公司熟料总产能达到1320万吨,水泥年产达220万吨,成为集团公司特大型、全能型生产基地之一。

    建厂10余年来,池州海螺受到了各级各界领导的关爱和指导。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第二地方巡视组组长王太华,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现任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等各级领导先后考察池州海螺。

    重视环保,实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

    从十年前首条生产线投产,到目前7条生产线运行,池州海螺历届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环保问题,始终坚持和周边生态环境友好相容发展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循环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发展之路。从矿山开采的吃干榨净,原料的合理搭配,到生产过程中收尘、消音环保设备的高投入,池州海螺实现了废物废气的达标排放,部分实现了零排放。自建厂以来,公司投入环保的资金就达3.97亿元。2013年,还实施了尾气脱氮技术,在环保上进一步上台阶。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七条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组织的环保验收。

    2012年12月,池州海螺公司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从而推动公司环保治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轨道,有力地保证公司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了企业的各项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环保意识,使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同步推进,达到了“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环境绩效”的目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通过,为池州海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登山远眺,这里环山抱水。池州海螺每一处布局都体现了环境的综合规划、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原料、生产、运输等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程序都一一按循环经济理念科学建设。

    池州海螺发展循环经济最直观地体现在余热发电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推进循环经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大力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2007年余热发电项目上马,至今配套建设了四套混汽凝汽式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4600kW,年自供电量4.4亿度。其中,一期两条生产线配套建设第一条17000kW发电机组,于2006年11月30日并网发电;二期8000吨生产线配套建设第二套11600kW发电机组,于2007年11月1日并网发电;三期先期建成投产的两条生产线配套建设的第三套18000kW发电机组,于2008年7月31日并网发电;后续建设两条生产线配套建设的第四套18000KW发电机组,于2012年2月15日并网发电,目前四套机组吨熟料发电量达40kWh,月均创利1600余万元。

    建厂以来,截止到2014年10月1日,累计发电量达 25.16 亿kWh,可比计算,共节约标准煤近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逾125万吨;按目前上网电价,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达12.5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余热发电项目的实施,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净化了厂区及周边环境,全面实现了国家要求的节能目标。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池州海螺一步步把企业建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到位、高效和谐的经济体,堪称水泥企业环境保护的典范。

    池州海螺公司自建厂之初,便十分重视班组建设,坚持“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安全生产运营为基础,着力提升基层班组建设水平,制订“五型”班组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以“安全型”班组为支撑点,从“练技能、守规范、勤动脑、节能耗、明禁令和创和谐”等日常行为入手,倡导一切从细节出发,通过考核、落实责任,努力地建设成为事事有人管、班班保安全的新型班组,使基层职工能在自我进步和相互帮助的集体里快乐地工作。

    节假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知识抢答赛、朗诵比赛、包粽子比赛、钓鱼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荣获名誉终就辉煌

    2005年7月3日,池州海螺以其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走进了《焦点访谈》栏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7年4月5日,池州海螺公司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并先后荣获“安徽省环保示点单位”、“安徽省十佳环境友好型企业”、“安徽省节能先进单位”、“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及“安徽省十一五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拉动经济,壮大财力,推动池州市经济迈上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公司建立至今,池州海螺实现累计工业增加值79.25亿元,上缴税32.85亿元。 有人形象地称,“池州海螺让池州经济乘上了‘直升飞机’”。 随着池州海螺的落户、建设和发展,贵池区牛头山镇面貌日新月异,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人气不断聚集、经济日趋活跃。自投产以来,池州海螺公司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当地经济腾飞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直接解决了地方就业1000余人,对运输业、城镇建设、加工业、矿业等行业的经济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如今,屹立在长江之畔、马料湖滨的池州海螺,成为海螺集团T型发展战略布局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前程,池州海螺还将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