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水泥“供给侧”方案印发,为行业景气保驾护航

更新日期: 2017年12月19日 来源: 中泰证券 【字体:

1、极低库存下,中期继续看好水泥跨年表现: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全面的冬季错峰生产阶段,而南方部分省市的错峰生产计划也陆续开始落地( 继浙江部分区域开始限产后,江苏南京镇江区域内的停产也逐步开始实施;安徽因连续雾霾,后续限产预期也在持续增强)。

限产不断增强的同时,全国水泥的库存近六周呈现持续下滑,需求相对旺盛的南方区域下滑幅度尤为明显,全国水泥库容比已经降至 50%左右,而华东地区、长江流域等地水泥库容比已经降至 40%左右,较多区域处于“空库”“半空库”状态, 而 12 月份南方仍然具备相对旺盛的需求, 随着临时停窑的执行,在极低的库存水平下,水泥在部分区域已经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

停产区域因企业供应量有限,部分市场呈现有价无货状态,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限量供应”的情况;而未停产地区大多处于供需两旺态势,企业基本满产满销。 本周水泥全国均价为突破 400 元/吨, 环比涨幅 2.7%,华东多数地区水泥价格站上 500 元/吨,个别地区成交价格已经突破 550-600 元/吨。

而熟料产能的严格控制导致当前熟料供应持续紧张,暨上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重庆熟料价格大幅上涨后,本周辽宁、广东、广西等地也出现上涨,粉磨站获取熟料的成本出现了明显攀升,部分粉磨站甚至成为“无米之炊”。

【水泥供给侧改革方案正式颁布】

中国水泥协会本周正式颁布《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 2018-2020)》,计划中指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去产能是大势所趋,水泥行业将在各级政府、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有序推进水泥供给侧改革目标。在本次方案中正式提出了:

1、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即 3 年压减熟料产能 39270 万吨(占实际总产能 20%),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 540 家;前 10 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 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 60%;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形成市场化去产能长效机制;力争 2018 年上半年全面停止 32.5强度等级水泥等。

2、 供给侧改革的路径:进一步加强严禁任何形式的新增产能;配合相关部门清理违法无证企业、违建项目;依最新行业标准对现有产线产能进行再核准并向全社会公布;设立去产能基金,用于补贴淘汰产能;鼓励行业间并购重组;开展熟料企业矿山资源调查。

《水泥行业去产能计划》正式稿与前期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基本一致,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后续工作的方向。我们认为,水泥供给侧改革仍将依我们前期提出的两个大方向:即政府协会层面引导的行业标准规范和提升(淘汰违法和落后企业)和行业企业层面引导的市场化出清(淘汰效益低下企业)展开。在接下来的 2018 年,我们将有望看到, 32.5 强度等级水泥的完全退出、部分地区水泥投资集团和去产能基金的建立等实质性进展,而随着水泥供给侧改革方案的推出和不断深化,未来行业格局的持续改善和景气的可持续性也将值得期待。

详情解读请参考我们 9 月前瞻性的重磅深度报告《详解水泥供给侧改革逻辑闭环——“控产量、去产能”两手都要硬》

中期看 2020 年之前水泥行业需求将整体维持稳定,供给侧推动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向好,龙头价值属性有望不断增强。

从细分区域看,华东和华南地区具备较强的经济活力和较大的需求总量,同时行业竞争格局较好,未来水泥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强,甚至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趋势;而当前相对弱势的北方、西南地区,随着需求释放和行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整体供需关系也将持续向好,区域内企业盈利具备向上弹性。同时中期供给侧改革实际产能去化的落地,也将加速水泥行业供需关系和产业格局进一步向好。

建议重视水泥板块中期维度的“跨年行情”:

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可能为史上因环保压力、能耗压力等导致的最严限产季,建立在当前整体供需已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短期超预期的限产,将有望持续推升市场对行业龙头盈利弹性的预期。

而中期在供需稳定向好,而行业格局进一步集中的过程中,水泥龙头企业的盈利弹性将进一步显现; 横向比较消费和成长,周期龙头的估值仍较低,随着水泥行业盈利的周期性减弱,可持续性增强,龙头的价值属性有望凸显。中期维度继续看好海螺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华新水泥、祁连山。

2、 建议关注区域大建设板块,如京津冀一体化等:

多个重点区域建设规划作为对未来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和示范,后续持续推进有望带来真实需求落地。从受益程度、估值和市值综合考虑,中长期维度看好大市值的华北水泥龙头冀东水泥、金隅股份,中建材下属石膏板龙头和防水材料龙头东方雨虹。

风险提示:房地产、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供给侧改革不及预期.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