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山云吞吐翠微中

——访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矿山部经理胡乾威

更新日期: 2018年11月29日 作者: 本刊记者 沈 颖 【字体:
 
    早就听说广州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的石灰石矿山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矿山”,整座矿山为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不知就里的人往往误以为是个风景区。这次笔者趁十二届中国水泥矿山年会之际,采访了这座矿山的当家人、矿山部经理胡乾威。
 
    胡乾威麦色的肌肤,黑亮的眼眸,除了个子高不是马来人的特点外,其他都具备广东人的气质,当我把这个第一印象告诉他时,他却笑了: “我是河南商丘人,2004年考进中南大学采矿专业,毕业后到了珠江水泥厂,再没有离开过广东。”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应有另一层意思的解读: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其间的山水草木,地理人文,会不知不觉地浸染、影响到其人的赋性、品味。
 
    胡乾威的简历很简单:2008年至2013年在珠江水泥厂工作,2014年起在越堡公司任职。但工作经历并不简单:2008年负责珠水石灰石矿山全采矿工艺改造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水矿山三级矿量不足、采矿工作线少的瓶颈问题,获评为2010年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技艺工法类二等奖。2012年通过“矿山地质、岩性参数矢量化建模,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回采率”的项目的研究和充分应用,使采区回采率提高至99%,并于2013年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并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示范矿山”。同年,他全面研发推进部门数字化管理建设,其中完成露天台阶爆破模型的理论研究及系统建立,于2014年获得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技艺工法类二等奖。
 
    2014年,胡乾威全面负责越堡矿山管理工作,他围绕安全、环保、生产管理控制目标,引入矿山系统成本最低管理数学模型的概念,通过对工序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系统化分析方法的应用,解决了2014年越堡所面临的矿量、安全、质量、环保、生产衔接、成本等各方面的严重管理瓶颈:采区边坡等安全管理标准化、风险等级达到A级水平、质量控制合格率提升至95%,成本自2014年的23.6元/吨(含维修费、安全生产费)降低至2017年的19.65元/吨,采矿设备完好率从原来的65%提升至90%,破碎线日产量从10313t/d提升至13500t/d,全矿山维修费用从2015年的1080万元降低至630万元,皮带线维修从原来的全外包转为90%自营。
 
    胡乾威说话的语速很快,一看便知是个干练、爽快之人。不及提问,就开讲了,“我在矿山干了十几年,太熟悉了,让我讲,一天一夜都讲不完。”
 
    广州越堡水泥公司为一条日产7000吨熟料生产线,矿山储量1.26亿吨,于2004年投产,年生产能力330万吨。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石灰石和覆盖层黏土混合破碎,用中子源在线分析仪预配料后,由10公里胶带机运至厂区均化库贮存。石灰石矿为典型凹陷露天矿,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日平均降水量为11.73mm。矿床位于洪冲积平地,地势低洼,雨季期间常出现局部或大面积水淹现象,最高洪水位标高3.5m。同时矿山又在原有地貌排水泄洪通道上,所以,矿山防洪是首要问题。2014年胡乾威来到越堡公司矿山部,除防洪问题外,当时,矿石品级低,采剥失衡;生产质量和成本控制不达标;设备能力与生产需求脱节;运矿道路、台阶布置等安全风险大;采区扬尘点多,面临严重的环保排放压力。
 
    胡乾威学矿山,干矿山,自然能将已经融在生命里的故事调动起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矿山王国。他对矿山的热爱、热情,让我一时间有点走神,想到了一个千古难解的永恒话题:人和人为什么有不同的生命轨迹?这个话题一直像梦魇一样,从我们诞生的一刹那起伴随到我们死亡。而从胡乾威这里,我似乎得到了答案:一个人的专业恰恰是在我们在有限时空中找到的生存的钥匙,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密不可分,从而构成了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奠定了我们一生的基调。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只是此话过于庸俗,亵渎了胡乾威的专业,因为,除了生存需求之外,这里面还有情操、理想。这是一种能力,也是滋养创造力的土壤,更是赋予个人丰沛活力的来源,其语言,精神,都受控于这个专业的投射。
 
    针对防洪问题,建防洪堤坝、排水渠、涵洞等,从而保证了矿区外围洪水不再构成对矿区的威胁。采用机械二级排水,利用废弃鱼塘做沉淀池,再进入水循环系统,污水经过处理,可供全厂的工业用水;同时全公司每天几十吨的生活用水,也进入该处理系统,达到污水零排放。其二是收尘系统改造,矿山全生产线十多台收尘器现场粉尘排放达标,同时设定无尘化管理目标,灵活采取固定、移动洒水设备。
 
    纲举目张,胡乾威客观分析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以数字化、信息化与系统化管理,作为矿山实施全面改造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自身资源和开采条件,划分矿山生产管理工艺,以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设定对应的生产组织架构,实施关键指标数字化管理,继而通过网络等通讯方式,实现数据指标的实时信息化。并围绕矿山各工艺环节的大数据分析,以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工艺简介上的优化,实现实时系统化管理,保证矿山持续发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生产,矿山部制定并实施运矿道路建立、维护和防护设施三同时标准,确保道路的日常管理与调整的标准化、安全化。
 
    数字化信息化实施的第一阶段是矿山各工序、工艺管理关键点的选取;第二阶段,根据各关键点参数和指标,通过分布式点的管理,实现各参数和指标的高效控制,进而实现以月、年和最终的系统成本的准确控制;第三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山管理系统软件平台,通过传感器和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获取;第四阶段,在数字化、信息化、集成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矿山推进。
 
谈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胡乾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匹配”,即在比较中达到平衡。首先是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匹配,包括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成熟度评价,各因素的权重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然后是工艺系统的匹配,确定经济剥采比,做到剥采平衡;再就是设备匹配,包括台阶布置与钻孔、铲装设备的匹配,爆破效果与铲装设备的匹配,铲装设备能力与破碎机能力的匹配,采矿设备完好率与破碎机能力的匹配,生产无尘化管理与洒水设备的匹配,等等。通过这样的匹配,石灰石剥采成本从2014年的20.2元/吨,降至2017年的15.8元/吨;更新设备投入3000万元,生产成本总计却降低了5000万元。
 
    通过对工艺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系统化分析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安全、生产、环保、成本等管理瓶颈,风险等级达到A级,质量控制合格率提高至95%,成本从2014年的23.6元/吨,降至2017年的19.65元/吨,设备完好率从65%提高至90%,石灰石破碎日产量从10300吨,提高至14000吨,年维修费用从1080万元降至630万元。2018年,越堡矿山通过考评,被授予第一批广东省绿色矿山。
 
    听着胡乾威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矿山工艺,设备,管理,矿山的角角落落,我忽然觉得,旧有的知识像生锈的刀刃,专业也需要像刀刃一样不断地磨砺、更新,逐渐变得闪亮,当你想劈开任何东西,一下子就有力量劈开了。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里,如果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没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毫无作为的萧规曹随,发展又从何谈起?一座矿山相较于整个地球存在过的生命来说虽是沧海一粟,但往往越是聚焦于个体的讲述,越能体现整个时代的微妙与壮阔。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