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海螺水泥借外力谋做强

更新日期: 2006年01月04日 【字体:
    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洪亮
 
  日前,海螺水泥(600585)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战略投资者MSAsiaInvestmentLimited(摩根士丹利公司之附属公司,简称MS)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简称IFC)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32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0.51%)和48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3.82%)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MS和IFC两家战略投资者。
 
  推进国际化进程
 
  海螺水泥是国内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及销售商,世界第七大水泥经营企业。主要产品有42.5级和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32.5级复合水泥及优质商品熟料。是国内水泥价格的主导者和水泥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海螺水泥的水泥和商品熟料年生产能力由最初的200多万吨,发展到2004年在华东和华南区域拥有11个熟料生产基地,熟料年产能3650万吨,23家水泥粉磨工厂的年粉磨加工能力4150万吨。2005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72%,净利润22,687万元,每股收益0.18元。到2005年年底,公司产能有望达到5480万吨左右。
 
  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资金调度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更高了。公司在完善管理的同时,藉股权分置改革之机,急需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促进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协议,两家战略投资者之一的MS拟将持有13200万股,股份转让完成后,海螺集团仍将持有44248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35.24%。按照海螺水泥目前的董事会8人的构成,MS理论上最少能占有1名董事,考虑到大股东的因素,实际上有望2人进入董事会,借鉴战略投资者的经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望得到有效完善。
 
  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海螺水泥要想在未来的10年内挤入世界水泥三强,走向世界,需要包括象摩根士丹利、国际金融公司在内的大的国际金融巨头在资本运作、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帮助。
 
  无碍主业经营
 
  考虑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系金融企业,因此不会对海螺水泥的主业经营和产能扩张进行干预,而且,在资金支持上对企业可能帮助较大。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在企业经营中一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银行,摩根士坦利将在企业的资本运作方面为公司提供支持,特别是在海螺水泥在海外融资将有一定的权重。
 
  海螺水泥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不同于此前HOLCHINB.V.增持华新水泥B股,德国海德堡受让冀东水泥子公司股份,以及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000935)。HOLCHINB.V.控股股东、海德堡和拉法基都是世界水泥巨头,这些水泥巨头入资中国水泥企业,其目的不仅为了投资收益,更主要的是谋求进军中国水泥市场,分享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盛宴。
 
  水泥外资并购的示范作用
 
  包括国外水泥巨头在内的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水泥市场。我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仍将保持较快发展。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又一个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目前水泥市场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存在发展空间,特别是人均消费量在400kg以下的地级城市有309个,占地级市总数的85%;广大农村市场有待于启动;周边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建设输油管道和基础设施等,水泥需求旺盛。60%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替代也是水泥行业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失去扩张机会,行业发展的低谷和困境,却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外资敏锐地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的渗透力度。除了直接投资国内水泥企业外,还积极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贷款投资的力度,有选择地对水泥企业进行投资。我们认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技术已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与国外水泥业相比,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生产的集中度较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规模经济不明显。
 
  因此,我国水泥企业需要借鉴国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引进外资做大做强的必要。但对引入的外资要有所选择。上市公司,特别是国内水泥龙头企业,易多采取海螺水泥这样的融资方式,既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又能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缓解公司融资压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