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外资觊觎 浙江水泥业变局

更新日期: 2007年09月11日 作者: 孙丽娜 何颖 来源: 浙江市场导报 【字体:

    “8000万美金,占总股本的25%。”8月30日,传闻已久的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狮”)与高盛合作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红狮和高盛的签约,浙江省内水泥行业的整合或由此拉开序幕。 

    整合风口 

    一度风光无限的浙江水泥企业近两三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2004年下半年开始,多数的水泥企业开始进入了“严冬”。一方面是由于2004年以前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长快,对水泥需求量大了之后,省内的水泥企业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原煤价格等的上涨导致了水泥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浙江省的水泥企业又存在低价竞销的现象,由此开始了连续三年的全行业阶段性亏损,如尖峰集团,其去年全年亏损达7564万元。 

    为此,今年6月25日,浙江省水泥协会还专门上书省发改委和经贸委,在《关于要求加强水泥总量控制,停止新生产线建设的报告》中指出,浙江省水泥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据悉,目前浙江共有新型干法水泥企业59家,熟料生产线81条,其中日产5000吨的大型生产线15条。按设计产量、年运转310天计算,熟料生产能力为6020万吨/年;而熟料实际生产能力则较设计提高了20%,达到7200万吨/年。按此计算,这些熟料每年可生产水泥1.2亿-1.3亿吨。而去年全年,浙江销往省外的水泥还不到1000万吨。 

    产能过剩,而省内的中小水泥企业又亟待整合。据浙江省水泥协会统计,2006年,浙江省180家小型水泥企业共生产水泥3725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37.45%。在这180家企业中,产量小于20万吨的有127家。 

    “浙江的水泥企业是总体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不够高。”浙江三狮集团董事长姚季鑫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的水泥行业经历的第一阶段是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第二阶段即是整合,做大做强。” 

    企业整合、市场整合。谁会来整合浙江的水泥市场呢?是外资、央企还是浙江企业自己? 

    外资觊觎 

    红狮给我们提供的答案是和外资合作。 

    红狮的总经理章小华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水泥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水泥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为什么选择高盛,章小华表示,浙江的水泥行业正处在调整后的最优发展时期,“红狮集团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红狮集团是被发改委等部委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结构调整的12家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之一,熟料产能列全国第六位,水泥产能列浙江省第二位。今年红狮集团销售目标为1630万吨(其中水泥1215万吨、熟料4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据悉,红狮和高盛的接触始于2005年10月。此次,合作意向达成,“将借助高盛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投融资经验,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朝着全国一流的现代建材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的说辞引人关注。而此前,红狮已经完成了公司在兰溪、建德、缙云、福建和江西等地的战略布点。 

    而高盛则表示,参股红狮仅是因为对方成长性良好、核心竞争力强,有好的发展前景。 

    是高盛借助红狮开始进入浙江水泥行业的企图?还是红狮借助高盛,开始全国的布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外资对浙江水泥企业在近两年表现出的热情却是清晰可见。意大利水泥集团就曾以3300万美元收购了光宇集团旗下富平水泥公司100%的股权。 

    浙江一家水泥集团的高管告诉记者,这两三年浙江的民营水泥企业多数处于亏损阶段,整个行业的聚合又势在必行,这给外资提供了收购良机。 

    中建材布局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材”)此前在华东的布局则被认为是应对海外收购的主动出击战略。 

    5月18日,光宇集团和中建材就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省内股权转让签约。8月18日,尖峰集团公告称,将分期出资1.05亿元参与中建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成立后,拟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对东南经济区的部分水泥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浙江区域内的目标企业整合,尽快使水泥产能占该区域40%至50%的市场份额,拥有定价权,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南方水泥发展成为东南经济区的核心企业。 

    而此前,8月1日,中建材已表示,有意收购10家民营水泥企业。除安徽菲达水泥外,其余9家全部位于浙江,分别是浙江中利达集团、立马水泥、芽芽水泥、申河水泥、天基水泥、何家山水泥、桐星水泥、众盛建材及众盛水泥。其中的芽芽水泥、申河水泥、桐星水泥以及天基水泥位于嘉兴市,中利达集团位于浙江德清,立马水泥位于浙江兰溪市,何家山水泥位于浙江江山市,众盛建材及众盛水泥位于浙江长兴。 

    业内人士认为,若能顺利完成,这将是中建材在华东地区的华丽布局——可以由此整合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资源,打造一个跨地域界限的水泥航母企业南方水泥集团公司。 

    记者就此询问了立马水泥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章树根,他表示,“中建材确实有联系过合作,但目前仍停留在商谈阶段,并无实质进展。”但他同时表示,浙江水泥企业应当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大水泥集团,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 

    浙企机会 

    外资已然进入,央企又开始频繁布局,和红狮同为国家全国12家大型水泥企业的三狮,能否按捺?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先完成企业的改制。”姚季鑫在听闻导报记者的询问后,仍颇有信心地表示,三狮在省内的影响力比较大,机会仍有很多。 

    他表示,不管是外资进入还是央企布局,都更加明确地传递了一个信号——省内水泥行业的整合阶段已经开始。同时,“不管整合的主体是谁,集中能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有消息人士透露,浙江省发改委曾属意三狮建成较大的生产线来整合省内一些企业,却迟迟未能践行。“浙江省内缺乏能整合所有资源的龙头企业”这一说辞也成为很多机构对浙江虎视眈眈的原因。这也得到了行业内一些企业的认同。有一位水泥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没有特别突出的企业,相互兼并有一定难度。” 

    外资和央企都已经开始动作,三狮会否错失壮大发展的良机? 

    “我认为我们改制的过程也是一次潜力再挖掘的过程,我相信我们改制后会有更大的潜力发挥。”姚季鑫表示,重组的机会和方式有很多,但是单纯的整合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是要有一个方向,要用对的战略战术方法。对浙江的企业来说,文化的整合才是最为关键的。” 

    背景链接

    《关于要求加强水泥总量控制,停止新生产线建设的报告》浙江省水泥协会今年6月向省发改委、省经贸委提交了这份报告,报告中总结了我省水泥行业的几个问题。 

    1.产能过剩 
    目前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共59家,熟料生产线81条,其中5000吨/日的大型生产线15条。如按人均消费量计算,我省2006年已达到1997Kg/人年,超过全国平均916Kg/人年的一倍多,居全国首位。如此高的水泥消费水平,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水泥产量绝不能再增长,只能保持稳定和逐步下降。 

    2.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困难 
    因为原煤涨价及其他因素,水泥成本不断上升,而水泥价格却因企业争夺市场而下跌,已连续两年出现全行业亏损。 

    3.能耗高 
    浙江省水泥产品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3吨标准煤左右,大大高于其他工业产品的能耗。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特提出建议: 

    1.采取果断行政措施,停止一切水泥生产线(包括几年前已批未建的)建设,做到水泥、熟料产能的零增长。 

    2.继续加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求政府加强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依法淘汰不合格的粉磨企业,控制水泥总量,净化水泥市场。 

    记者观察 

    浙江水泥行业的整合已经是箭在弦上。无论是章小华还是姚季鑫还是章树根都表示了浙江水泥行业经历调整将要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外资有国际资源整合的优势,中建材有政策的优势,浙江企业的优势则是文化和认同度。谁把握了这个黄金时期,谁可能就握有对地区行业的话语权,整合的好戏正开场。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