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中国的水泥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更新日期: 2009年01月21日 作者: 中技经投资顾问 郏力捷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最大的引擎,中国则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国家。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领域一直指向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带动水泥等基础产业持续的强劲增长。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水泥产业中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生产技术成为产业主流生产技术,同时,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一批超大型的生产企业横空出世,使长期分散的产业集中度开始改善。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水泥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水泥人士开始注意到水泥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中度提高并没有带来产品价格的同步提高,而各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新型干法水泥驱逐传统水泥,大型企业挤压小型企业而激发出来的深层矛盾却有蔓延的趋势。这种情况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很容易被忽略,但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以及中央政府高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力稳定社会就业的特殊背景下中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过去,我们一直片面的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提高生产力,就是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替代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如果说在我们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时候,这种看法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化,那么对于已经进入“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第三个阶段的中国来说,现在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应该是产出、就业和价格。对水泥经济来说,如果我们在增加产出的同时没有同步实现扩大就业与产品价格增加,这个经济就有不合理的因素,如不加以调整,就一定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

    最近一段时间,水泥行业的重头戏主要集在资产重组方面。我们注意到传统水泥大鄂海螺水泥长袖善舞,不失时机地抓住股市低迷机遇机会,从资本市场上低价截取了不菲的廉价资源;中国建材则把央企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限,没费多少枪弹就把沿海多年辛辛苦苦形成的优质资源就纳入囊中,使海螺一尊独大的局面受到强烈的震撼。冀东水泥、吉林亚泰等一批区域龙头也不甘寂寞,前仆后继,左突右击,努力在群雄纷争中分的更多的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数量巨大的中小水泥企业在承担地方财政收入和解决社会就业责任的同时却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他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

    资产重组或企业并购,表面上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实际非常复杂,核心的问题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咄咄逼人的大企业、命运多舛的小企业,以及与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级政府。

    大型企业是水泥产业的中间力量,是这次资产重组大宴的最直接的获益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陶醉在强势之中,还将继续在这个舞台上扮演摧沽拉朽的英雄。但是我们相信,他们中的许多人比我们更清楚,经济学的问题要靠经济的手段来解决,一支独大的愿望只能是水中望月,最终势必要被合理的产业集群所取代。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螳螂在前,黄雀在后”的古训,任何时候都要留神比我们更加强大的国外竞争者,在我们同室操戈时,他们可能对我们做些什么。明智的做法是,像当年毛泽东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那样与最大范围的中小企业合作,找到共赢点,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以我为主,我中有你的合理的产业集群。

    中小水泥企业不要以被动的姿态来对待这场资产重组,更不要以侥幸的心态来躲避这次不可避免的企业并购。虽然我们不怀疑企业为地方财政和社会就业所作的贡献,也亲眼看到了企业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再简单地把产品质量、耗能耗电、环境污染的帽子扣在企业的头上的做法也有失公允,但是,经济学的问题要靠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对大企业如此,对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现阶段水泥产业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这是一种资源的无效配置,任何一个执政者都不会熟视无睹。处于劣势不可怕,最怕的是不认清形势,固执的在弱势层面上与优势企业硬抗。中国已经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范畴,经济周期交替出现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角度看,发挥我们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置换资源,率先抢占下一个周期的制高点不失为明智之举,如果仍然留念目前的市场格局,那么,与其单打独斗,还不如联合其他中小企业,组建更大一些的经济实体,形成区位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对话实力,这种做法也不失为对弈良策。但无论如何,中小企业务必要避免山死扛到穷水尽后无可奈何地把血汗资产卖成废铜烂铁。

    在水泥资产重组中感情最复杂的应该是各级政府。中国目前实行分税制的财政预算体制,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明确的划分后,中央和地方发展GDP的成果最后都要体现在财政收支上。由于事实上的发展不平衡,我国很多地方财政的基础并不牢固,以中小水泥经济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也不少见。中小水泥企业不仅勉力支撑着地方财政,还事实上承担了社会就业的责任,减少了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实现了社会稳定。虽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会贯彻中央关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各项政策,但在执行上确实存在难度,而且谁来帮助他们解决水泥经济消失后形成的财政收入真空等一系列问题呢?在中国,政府与企业存在者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政府官员就是来自与企业。在水泥资产重组中,政府不应该是旁观者。中央关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各项政策是从全局的高度上提出来到,地方政府绝不能机械地照搬,更不能不顾客观实际的一刀切。政府应发挥财政支付的渠道优势,监管好资产重组中的资产评估,价值发现,价值转移,价格补偿等并购行为。政府还应该发挥好行政主管协调职能,帮助和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形成各种经济联合体,形成区位竞争优势。

    以上各点有一个共同之处,现阶段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将构成水泥行业的主旋律,这场看来你死我活的并购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共赢的,关键是参与各方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按规律办事,要实事求是,合理竞争,有效妥协。并购在任何国家都是是非常专业的经济行为,参与到或有意参与其中的各方,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最好聘请自己的并购顾问,在并购顾问的参与下,认真进行并购可行性研究,深入研究并购对象,提出可操作的并购方案方案,与并购方或被并购方利益代表谈判,落实并购资产转移兑现渠道,落实并购可能获得的财政补贴,安置下岗或新增职工。中国水泥协会,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组织,即要为大企业鸣锣开道,也要代表中小企业的利益,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在企业并购行为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不同程度的放慢,但也客观上给予我们相对宽松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时间,希望有关各方积极行动起来,通力合作,积极推动水泥行业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健康发展。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