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水泥行业区域专题(华北站)—区域展望

更新日期: 2016年02月02日 作者: 谷仕平 白洁 李超 来源: 中债资信 【字体:
摘要:受水泥量价齐跌影响,华北区域水泥行业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1~10月累计亏损总额达32亿元,是唯一出现亏损的区域,且亏损持续加剧。
 
    1、需求展望
 
    基建的增长提振或仅能对冲部分房地产低迷导致的需求下降,我们对京津冀地区水泥需求短期内持谨慎态度。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在政策层面为区域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带来重大利好,但从实施层面来看具体项目落地较少,实质进展较为缓慢,拉动地区内水泥需求有限。2015年京津冀地区累计水泥产量1.04亿吨,同比下降15.32%。
 
    展望2016年,基建投资方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发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进一步落实到执行层面,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有望加速落地。从细分领域来看,2015年京津冀地区铁路审批速度加快,项目落地较多,铁路投资增速同比明显上升;根据2015年9月16日发布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未来京津冀将增加24条城际铁路,新增里程达3,453公里,近期将率先建设8条,预计2016年铁路投资规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道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后,自2013年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2015年转为负增长,考虑到京津冀地区路网建设相对较完善,未来主要以消除高速公路“断头路”、提级改建国省干线“瓶颈路段”等改建扩容项目为主,预计2016年投资增速将继续小幅下降。此外,首都第二机场、通州副中心、通州环球影城、冬奥会场馆等项目的陆续落地亦有望拉动区域水泥需求。结合中债资信对京津冀地区部分水泥企业的调研情况,各企业对2016年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落地整体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区域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对水泥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房地产投资方面,2015年房地产政策利好尚未传导至投资端,在前期销售低迷、去库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自2015年下半年起京津冀地区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亦维持4%~5%的降幅;2016年在以“去库存”为主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投资端拉动预计仍难见成效,京津冀地区房屋施工面积或将延续前期小幅下滑态势。
 
    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河北省城镇化率仅为49.30%,远低于京津两地,且低于全国54.77%的平均水平,未来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虽然区域一体化布局中长期会带动产业转移及人口流动,但短期内支撑区域水泥需求的预计仍仅有基建端,房地产行业低迷态势短期难以扭转。考虑到基建的增长提振或仅能对冲部分房地产低迷导致的需求下降,我们对京津冀地区水泥需求短期内持谨慎态度。 
 
 
    2、供给展望
 
    淘汰落后产能对供给侧改善有限,环保、政策推动有望加速产能出清,但实际出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新增产能方面,2013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得审批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之区域水泥行业亏损严重,企业除此前在建产能需要投产外亦无动力继续投放产能。从执行情况来看,京津冀地区2015年无新增产能,预计2016年亦无新增产能投放压力。

    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北京和天津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计划,河北省提出水泥行业将在“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任务基础上,到2017年熟料产能控制在9,000万吨以内,水泥产能控制在1.2亿吨以内。2015年河北省全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0万吨,预计2016年淘汰任务更加严峻。不过,近年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多以粉磨站为主,对整体供需改善有限,淘汰落后产能执行效果一般。
 
    新型干法线的去产能方面,京津冀地区配备全能产线的小企业数量多,且不乏单线规模较高、成本控制优势较强的4,000吨线和5,000吨线,市场竞争激烈。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化解产能过剩作为2016年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从严的政策背景下,环保不达标、缺乏成本竞争优势的小产线或将加速淘汰退出。据中债资信初步测算,京津冀地区2,500T/D及以下产线的合计产能占区域总产能的比重约30%,若上述产线全部关停,将较大程度利好区域水泥供给端的改善。不过,考虑到部分小产线因暂停成本不高,待区域景气度回升后或将继续投入生产,实际产能出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3、竞合关系展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