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专题

  • 暂无资料

中国水泥工业报告

更新日期: 2010年10月18日 作者: 中国水泥协会 孔祥忠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和固定资产的增长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政府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水泥需求市场的拉动十分明显。

    一、2009年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情况

    (一)水泥投资1700亿元

    2009年,全国水泥累计投资额为17,00亿元,同比增长61.75%,创历史新高。

    从2009年新增近2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分析,直接用于水泥生产线的投资应在1100亿元左右,其余600亿元主要投资在环保、余热发电、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设和技术改造方面。

    2006年以来,水泥投资出现了由东部向西部延递的趋势,西部地区的投资总量和增速在持续上升。反映出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在提升,未来水泥产品新增需求的市场在西部地区。

    (二)水泥产量16.3亿吨

    2009年全国水泥产量16.3亿吨,同比增长17%。

    全年水泥产量超亿吨的省份有六个,分别是江苏(1.44亿吨),山东(1.40亿吨),河南(1.17亿吨),浙江(1.07亿吨),河北(1.06亿吨),广东(1.00亿吨)。

    (三)水泥利润400亿元

    2009年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预计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连续四年的利润攀升。2009年水泥市场盈利区域分化明显,东西部反差较大。从东部、中部、西部历年水泥利润占全国比重趋势分析,西部地区2008年超越中部地区,2009年超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水泥利润的贡献率占全国比重45.04%。

    2009年水泥企业从水泥销售中获取的收益约200多亿元,利用固体废物收入、出售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收入等越来越成为水泥企业收益的重要来源。

    (四)新线投产176条

    2009年初步统计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76条。随着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38号文件的发布,水泥被列入抑制产能过剩的行业,2009年投产新线的数量可能是水泥工业发展史上最高的年份。

    2009年投产新线中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的生产线占到了46%,其水泥熟料产能占到新增总能力的63%以上。新建水泥生产线的大型化已是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达到了76.88%,提前完成的水泥工业“十一五”规划要求。水泥工业在技术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五)产品出口1560万吨

    2009年我国水泥出口848.65万吨,同比下降35.85%。水泥出口价格继续下滑至50.15美元/吨。

    2009年我国水泥熟料出口712.48万吨,同比下降44.36%。熟料出口价格持续下降至36.72美元/吨。   

    (六)淘汰落后7420万吨

    2009年全国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420万吨。按照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38号文件要求,到2012年末要全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2009年具有合法生产许可证企业统计,今后需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约3.89亿吨。需淘汰小型水泥粉磨站的落后水泥粉磨能力2.37亿吨。

    (七)企业并购整合8000万吨

    2009年中国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华新水泥、冀东水泥、金隅集团、亚泰水泥、山东山水、华润水泥、台湾水泥、红狮水泥等大型水泥集团在并购重组方面有了重大进展。

    初步统计,2009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涉及整合水泥产能近8000万吨。水泥行业重组整合分为企业收购、内部整合、外资参股三种形式。企业收购主要涉及10家大型水泥集团,内部整合主要涉及5家水泥集团,外资参股涉及2家外国公司。通过竞争与联合重组,国内水泥区域市场格局越来越明朗化。

    根据中国建材数量经济监理学会统计,2009年,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65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73亿吨,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48.53%,水泥熟料产量5.6亿吨,占水泥熟料总产量51.91%;其中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20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82亿吨,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的34.76%,水泥熟料产量4.19亿吨,占水泥熟料总产量38.82%。

    值得关注的新亮点是:水泥产业链的延伸进入大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和收购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水泥机械、城市垃圾处理等新产业已迈出步伐。

    (八)技术创新项目200多项

    水泥行业是我国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做的较好的行业。2009年整个行业重大节能减排项目有200多项,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越堡水泥和北京金隅集团新北水利用水泥窑大规模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产线先后投入运行。

    由天瑞集团投资兴建日产1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河南荥阳投产。这是世界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有18兆瓦余热发电机组,年水泥生产能力达450万吨,装备全部国产化。

    亚洲单线规模最大的新型干法白水泥生产线项目——阿尔博波特兰(安庆)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于安徽省安庆投产。这是目前亚洲装备最好、技术最新、工艺最优、能耗最低、产能最大的白水泥生产基地。

    由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和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配套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原料立式磨,已在新建生产线上大量使用。

    2009年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初步统计,投运生产线245条,机组204台,总装机1705MW。

    已累计完成联合国EB组织水泥注册项目31个,涉及每年减排量273万吨。

    (九)政策法规10件——健康发展

    2009年是水泥产业政策出台的密集年份,全年政府出台和起草了涉及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法规文件有10件。从国家政策面上,保障了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11月10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出台,为抑制水泥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为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宏观调控。2009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工信部原[2009]575号),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意见。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09]2351号),要求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投产的在建项目、已核准未开工项目(含水泥熟料线和粉磨站)进行清理。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报送水泥和平板玻璃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计划及三年计划的通知》(工信厅原[2009]222号),计划涉及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420万吨。12月18日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12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水泥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有望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修订;《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出台。12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财税[2009]163号),修正了原156号文的掺兑废渣比例计算公式,保护了水泥企业利用废渣的积极性。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告《清洁生产标准•水泥工业标准》,标准自2009年7月实施。标准规定了企业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水泥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水泥矿山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完成,该规范将于2011年年初实施,是今后指导水泥矿山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纲领。

    二、2010年水泥工业展望

    2010年中国水泥工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大企业还需要继续加强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二、必须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涉及被淘汰企业涉及到约50万人的再就业,中国政府正在建立合理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妥善安置被淘汰企业人员的再就业,并加大对被淘汰企业的经济补偿。

    三、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继续做好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经济时期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更多的将转向可替代原料、燃料的利用,合理增加废渣利用率,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污泥。发展低碳经济,水泥工业必将孕育和产生许多新的技术、装备和产业。

    四、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下,投资拉动下水泥需求有所保障,水泥市场需求继续保持高位,但总量增速会有所回落。

    五、中国的水泥产量占世界的50%,因水泥生产而产生的CO2排放也就占世界水泥排放量的50%。中国政府已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完成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承诺指标的落实中,水泥工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参阅资料:

    1、中国水泥协会市场信息部《2009年水泥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02
    2、刘作毅《中国水泥区域市场分析》2010/01
    3、张建新《金融危机下水泥工业的“冬日暖阳”》
    4、周清浩、孔祥忠《2009年水泥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2010/03
    5、周鸿锦《结构调整是水泥工业发展的主流》

 

中国
技术经济指标
时期:2007 - 2009 (实际) & 2010 (预期)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