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环保
  • 暂无资料

由“减排大省”向“环境改善大省”迈进

辽宁污染减排实现华丽转身

更新日期: 2013年01月08日 作者: 刘颖 来源: 辽宁日报 【字体:
摘要:从“排污大省”到“减排大省”,再到向“环境改善大省”迈进,辽宁污染减排工作实现了华丽转身。这种转身,不仅意味着我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更预示了我省正向“生态辽宁”、“美丽辽宁”的愿景逐级迈进。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克服工业结构偏重、排污基数大、新增排污强度大等实际困难,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实现了从“排污大省”向“减排大省”的转变。

    成绩面前,辽宁污染减排工作砥砺前行。继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十二五”开门红之后,2012年上半年,全省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SO2(二氧化硫)和NOX(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减排比例分别是2.47%、1.55%、5.31%、0.16%,均超额完成上半年减排任务。省委、省政府对污染减排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12年10月24日召开的辽宁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由“减排大省”向“环境改善大省”的转变。

    从“排污大省”到“减排大省”,再到向“环境改善大省”迈进,辽宁污染减排工作实现了华丽转身。这种转身,不仅意味着我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更预示了我省正向“生态辽宁”、“美丽辽宁”的愿景逐级迈进。

举全省之力 推进污染减排

    如果在污染减排四项总量指标中有一项没有按计划完成,将直接影响到该市市长当年的政绩。这项近乎于苛刻的要求,源于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上,省主要领导和各市市长签订的 《蓝天工程暨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其将污染减排工作推到了环境保护的中心地位,并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从过去一年全省各部门关于污染减排的密集动作中,也可窥见辽宁尽早迈向环境改善大省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污染减排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力推进辽河治理,确保达标“摘帽”。为了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省政府印发《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为切实加强新增两项污染物的控制,省政府办下发《关于实施水泥行业脱硝改造促进氮氧化物污染减排的通知》,转发省环保厅、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促进农业源减排的工作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下发《辽宁省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促使今年新增两项污染物都得到大幅削减。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改委积极推进“气化辽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让全社会都参加节能减排工作;经信委严格淘汰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有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住建部门积极推进“一县一热源”建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畜牧部门通过发放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作为污染治理的前置,强化养殖业主污染减排的责任意识;公安部门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推进氮氧化物的减排。

    一场大力推动污染减排工作的战役已经全面打响。 2012年,辽宁省环保厅加大了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多家国有超大型企业违法排污及建设项目进行了行政处罚。据数据统计,2012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4件,罚款总额达544万元。这充分体现了辽宁全省上下为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对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分期分批加快淘汰和对环境违法毫不手软的决心和信心。

    根据国家要求,辽宁省环保厅制定了《辽宁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加强重点企业日常监管,强化验收管理和目标考核。为推动新增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全省共投入2440万元,完成61家废水企业、98家废气企业和10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改造332套氨氮、氮氧化物在线监控设备。同时,为了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出台了《辽宁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对新建项目总量实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区域平衡、同类平衡的原则,对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网络动态管理。建成投运“辽宁省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动态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管理。推进排污权有偿调剂,完成了大唐阜新煤制气项目2.5亿元的排污权交易。

省政府召开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

实施“三大战役”水污染减排取得新突破

    作为辽宁的母亲河,辽河是我国重要流域之一,也曾经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河三湖”之一。严重的污染制约和影响了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在辽宁人的心目中,让辽河变清几乎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如今,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地努力,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家住沈阳浑河边上的王女士每天吃完晚饭后,都会和家人一起沿着河边散步。“看着浑河一天天变清,沿岸的景观带越来越美,心里别提多舒畅了。 ”王女士兴奋地表示。

    浑河的嬗变只是辽河流域污染减排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起,辽宁省环保厅以提高水质改善为核心,陆续启动实施了辽河流域治理“三大战役”,即辽河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治理歼灭战、凌河治理阻击战。根据河流的不同特征,组织实施了污染源头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河口湿地建设及农村环境治理等438个项目,总投资85.85亿元。结合辽河治理工作,全省2012年新建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日处理能力85.2万吨,扩建14座,新增日处理能力55.8万吨,提标改造15座,配套建设截污干管536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6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784万吨。同时,辽宁省环保厅也加快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2011年以来全省投资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78个,生活污水治理由城市逐步向乡镇延伸。

    为了实现辽河“摘帽”目标,全省开展了封闭直排行动,查处沿河排污口744个,封闭153个。采取“一河一策”,落实过渡性保障措施,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坚持水质月分析预警制度,加密监测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治。针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开展了九次专项整治行动,一些长期污染的河流,实现了水质的根本好转。随着这些举措及项目的陆续实施,大大削减了辽河流域的水污染物排放量,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按国家规定的21项指标考核,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小凌河6条干流36个断面水质,从2012年8月份开始全部达到或好于四类标准;54条主要支流,从10月开始全部达到或好于五类标准。经过治理后的辽河流域,不仅成为了多种生物的幸福栖息地,也成为了“美丽辽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减促治”加强农业源减排

    长久以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也往往在城市受到重视。而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保意识也在明显增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原来穷,我们养鸡,养鸡富了,但鸡粪的污染我们真受不了。 ”海城王大爷感叹地说。

    作为畜牧业大省,辽宁的畜牧业产值和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居全国前列,畜禽养殖业污染也随之凸现。据2010年统计数字,辽宁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已经超越工业和城市污染负荷,跃居排放榜首。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促进农村污染源减排工作,成为全省农村居民的诉求。

    为了满足这种诉求,使农村回归生态美丽的环境,2012年,辽宁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吸纳能力,合理布局,力争做到种养平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加快污染治理力度;积极转变畜禽养殖业增长方式、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目标。畜牧部门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为重点,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管理,积极探索和完善规模养殖粪污治理模式,不断强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技术支撑,推进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畜禽养殖治理工作新突破。组织开展辖区内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环境状况调查。大力推进粪便防渗堆积发酵生产农家肥、加工有机肥、大中型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等项目,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根据地区情况和企业实际制订减排方案,做到一场一策。对未进行环评的新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畜牧部门将不予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财政部门不予安排扶持资金,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未完成治理任务,畜牧部门不再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财政部门不再安排资金支持。

    好的政策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在安排治理项目时,辽宁省环保厅坚持 “以奖促治”、“以减促治”的原则,重点考虑畜禽污染治理与减排工作结合,推进畜禽粪便治理示范工程,重点支持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2012年下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共7.46亿元。支持492个项目村的整治建设工程,国家批复的我省三年试点计划资金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将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没有完成整治任务的地区和部门,实施 “一票否决制”,不予评先、评优。
以脱硝脱硫为重点 氮氧化物减排实现“拐点”。

    今年夏天,“十二运”即将在我省召开。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将掀起一场体育盛宴。如何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辽宁的天蓝、空气新鲜?一个硬性指标摆在面前:“十二运”期间无灰霾天气。

    对此,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上,省主要领导宣布以实施脱硝工程、脱硫工程为重点的“蓝天工程”全面启动,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2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和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完成脱硝。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安排57个燃煤机组、44个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工程。

    为落实燃煤机组脱硝工程,辽宁省环保厅逐一约谈各电力集团东北分公司的“一把手”和集团总部环保负责人,并赴各电力集团总部,逐个电厂、逐个机组落实脱硝工程。同时,以大唐锦州电厂为NOX减排试点,积极推进企业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召开全省NOX减排工作推进会暨燃煤电厂低氮燃烧改造工作现场会,为全省燃煤电厂低氮燃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2012年12月27日23时,经过7个月的工程建设,华能大连电厂#3、#4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辽宁省首批脱硝改造工程投运机组之一。工程投运后,NOX(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将由原来的600mg/Nm3降低到100mg/Nm3以下,每年减排NOX约7500吨。

    据统计,辽宁目前共有新型干法水泥窑44座,是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全部脱硝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量近5万吨。为推进水泥行业脱硝进度,辽宁省环保厅约谈了山水集团等省内大型水泥企业,并组织20余家水泥企业学习考察,引进吸收先进脱硝技术,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阜新大鹰水泥是省内水泥行业中的一家大型企业,在经过烟气脱硝技术改造后,虽然每年增加投入550万元,吨水泥熟料成本增加5.68元,但每年减排氮氧化物899.95吨,排放浓度由原来的590mg/Nm3降到178mg/Nm3,达到了脱硝效果≥70%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到2012年底,全省共投入2.1亿元用于脱硝改造,完成4台老电力机组脱硝改造,脱硝机组数量达到16台,关停3台20万发电机组,完成7条线的水泥脱硝工程。省政府按照“先上多补、后上少补、晚上不补、逐年递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工作进度滞后,到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将暂缓其新建项目的环保审批和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予出具上市融资、行业准入等环保合格证明,列入绿色信贷黑名单,并在主流媒体向社会通报。

    按照环保部规定,“十二五”期间,若拆除脱硫设施旁路,可提高综合脱硫效率10个百分点。对此,辽宁结合实际,制定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旁路封堵专项计划,确定了先易后难、区别对待的拆除政策。首先拆除不需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发电机组的脱硫旁路;其次拆除其他纯发电机组脱硫旁路;最后再适时拆除供热机组脱硫旁路。同时资金补助采取“早拆多补、后拆少补”的原则,按照三年80%、50%和30%补助,依次递减。目前全省已投入3000万元,拆除(封堵)燃煤机组旁路10个。

辽阳冀东脱硝工程。

多措并举 加快机动车污染减排

    机动车数量的急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压力。尽管公共交通事业在近几年获得了大力发展,然而据报道,沈阳市机动车数量仍然以每天600到700辆的速度在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被正视的现实,甚至其危害性已经不亚于工业污染。

    从今年开始,沈阳开始向社会公布PM2.5数据,目前设立的太原街和北陵2个监测点,正是机动车频繁穿行地区。因此,PM2.5的监测情况,很大程度上将反映我省机动车减排工作的成效。

    为了确保PM2.5数据始终在低位运行,让4300万辽宁人呼吸到新鲜空气,辽宁省环保厅印发了《辽宁省“十二五”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

    根据《方案》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淘汰国Ⅰ标准以下汽油车、国Ⅲ标准以下柴油车、低速载货汽车等共计76万辆黄标车,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减排15%以上。同步或提前实施国家各阶段新车排放标准,按期供应国四车用油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标志管理,建立机动车污染减排监控体系,建成“环保绿标路(区)”。

    为促进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认真落实机动车减排工作方案,全省明确相关部门减排任务和责任分工。各级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对达到强制报废年限的营运车辆及时予以强制注销。加强交易车辆环保监管,严格限制外埠黄标车转入,相继出台了限制高污染车辆转入的文件和政策措施。全省已设立“绿标路”37条,里程达160公里。严格执行新车排放控制标准。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对新车注册登记管理,对未达到现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新购机动车,不予核发牌照。沈阳市、大连市和鞍山市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建立电子抓拍系统。处罚违法车辆3.6万台(次),本溪市、盘锦市启动了绿标区创建工作。同时,全省加大了管理减排力度,实行机动车工况法检测,推动机动车环保监管网络信息系统,严格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历史永远不会简单地重复。在走过“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后,辽宁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污染减排,不仅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优化了经济的发展。随着环境改善大省目标的逐步实现,“生态美丽辽宁”的美好愿景必不遥远。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