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市场星报看海螺(上):迎接改革大潮 走出山门 走向全国

更新日期: 2015年04月10日 来源: 海螺水泥 【字体:

    10年前,国际水泥杂志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10年后的2015年3月中旬,缅甸海螺水泥总经理李鑫正式对外宣称,2016年的第一季度前后, 日产5000吨的皎施水泥厂将在缅甸投产,届时将大大改变缅甸水泥生产供应的格局,给缅甸的基础建设大发展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

    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国家正在实施“一路一带”经济战略;海螺得风气之先,敏感判断市场,谋大局,布子海外,抢滩东南亚市场,与“一路一带”战略高度契合,海螺水泥海外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更令同行称道。3月中旬,市场星报记者走进缅甸海螺水泥公司,探寻海螺水泥精妙发展之路,揭开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机遇、瓶颈时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迎接改革大潮 走出山

清·陈澹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海螺水泥的前身是宁国水泥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大潮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水泥厂变得生机勃勃,当时中国正进入高速建设期,对优质水泥的需求可以用供不应求来形容。所以当时地处华东腹地、位于宁国山门的宁国水泥厂日子非常好过,“小富即安”固化在很多职工的意识中。1994年,担任宁国水泥厂厂长不久的郭文叁第一次提出要“居安思危,多种经营,走出山沟”的战略后,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各样的议论纷至沓来。在大多职工疑惑、部分管理者不理解的情形下,厂里把所有中层以上干部拉到处于开放前沿的芜湖市进行实地考察,回厂后召开座谈会,通过分析形势,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最终统一了思想认识,进而落户芜湖,组建了第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芜湖海螺型材公司,实现了一业为主、跨行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995年,海螺人开始接管铜陵水泥厂,凭借技术、管理、资金优势,通过10个月的努力,将这个长达13年的“胡子”工程画上了句号,投资也从原来16个亿降到了13亿多元。1996年海螺集团的成立,可视为海螺人新的里程碑,同时海螺人的“T”型战略的那一横已经随着长江特有优势的发挥越来越清晰。

布局全国市场 逐鹿华夏

西汉·司马迁: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都市上海,一直以来是海螺的传统市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工程全部使用海螺牌水泥建造的。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随着集团的组建成立,海螺人开始大手笔布局长三角地区。针对上海市场,海螺人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他们经过大量的调研,着手收购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小水泥厂,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再将海螺水泥的优质熟料运来加工,就地销售,一方面促进了结构调整,一方面扩大了市场份额。几年间就在江浙沪地区改造组建上十家水泥粉磨站,熟料加粉磨站的“海螺商业模式”由此成型,成为后来水泥行业竞相学习的样板。海螺水泥的优势在上海地区再次确立,1997年9月1日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

进入新世纪以后,海螺人借助行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等优势,开始实施“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战略,并迅速布局珠三角和中部地区。2001年起,短短五年间,海螺人以新建、并购改造等方式,先后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水泥厂,在加快区域水泥产业结构的同时,拓展了自身的市场版图。2008年,汶川地震后,海螺人加速了向西部挺进的步伐,先后落子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甘肃等地。2011年起,海螺水泥进入西南边陲重地,海螺水泥已广泛应用于云桂铁路、大瑞铁路、龙瑞高速、瑞陇高速、富龙高速、昆明万达广场双子塔等云南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通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海螺的足迹已遍布中国20多个省市区,占据全国10%的水泥市场份额,2014年,其利润贡献率占据了行业利润的18%之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