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专题

  • 暂无资料

整合优化促发展 凝心聚力铸辉煌

——祝贺中国建材H股上市十周年

更新日期: 201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字体:
摘要:回顾中国建材H 股上市10 年的发展历程,公司探索出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独特发展之道,既作为央企市场化改革的典范,也在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成为了传统行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


    2006 年3 月23 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至2016 年3 月,中国建材H 股上市已历十载, 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市值最大的建材综合类上市公司之一,并成功入选摩根士丹利中国概念股指数成分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和道琼斯中国海外50指数成份股。公司亦通过一系列整合优化运作,在水泥等多个业务板块成为世界第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材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公司持续推动行业发展理性化、竞争有序化、市场健康化,为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切实贡献。值此中国建材H 股上市十周年之际,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对中国建材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热烈祝贺!
 
    回顾中国建材H 股上市10 年的发展历程,公司探索出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独特发展之道,既作为央企市场化改革的典范,也在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成为了传统行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
 
    把握行业战略机遇,通过整合优化,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建材宋志平主席深刻总结了“整合优化”战略的精髓:“整合,即以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的方式,减少增量、优化存量,化解行业集中度低和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重塑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优化,即以机制、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成长质量和竞争实力,从无机成长到有机成长。”自上市以来,公司在淮海、东南、北方、西南四大战略区域通过联合重组实现快速成长,水泥产能从上市之初的1,100 万吨增长到目前4.5 亿吨,产能增长40 倍,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公司各业务板块协调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商、石膏板生产商、玻璃纤维生产商和中国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商。中国建材过去10 年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对宋志平主席上述总结的最佳诠释。
 
    借助资本市场,有效推进资本运营,迅速做大做强
 
    H 股上市后,中国建材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先后在香港资本市场实施了首发融资和3 次闪电配售。2006 年3 月,公司H 股IPO 融资21 亿港元;2007 年8 月,公司第一次H 股增发融资27亿港元;2009 年2 月,公司第二次H 股增发融资20 亿港元;2010 年9 月,公司第三次H 股增发融资38 亿港元。上述直接融资为公司募集了发展资金,充实了资本实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在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公司积极聆听国际资本市场的期待,进一步明晰了战略发展定位,全面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夯实了公司基业长青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建材过去10 年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5 年底,公司资产规模从上市之初1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3,300 亿元,营业收入从几十亿元增长到千亿级规模,两项指标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
 
    积极投身国企改革,通过开拓创新,破解发展困局
 
    中国建材凭借过去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宝贵成果,积极投身国企改革大潮。2014 年7 月15 日,其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被国资委列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和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双试点”企业。中国建材目前正按照试点方案积极向前推进,包括在旗下上市公司推进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等。2016 年初,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宣布筹划重大重组,成为2016 年首单国企改革运作,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此次重组将实现对基础原材料行业结构的调整,响应国家对供给侧改革的号召;将实现产业国际合作,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将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贯彻《中国制造2025》纲领。上述深层次的改革,有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2016 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建材以宏伟战略目标为指引踏上新征程的一年。长期以来,中国建材是中金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客户,中金公司也一直致力于调动全公司资源为中国建材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未来,中金公司也将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中国建材再创辉煌贡献力量。预祝中国建材继往开来,早日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建材企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