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两材”合并再组巨无霸 重组预期下12股将受益

更新日期: 2016年08月24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华南某券商一位长期跟踪建筑材料行业的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两家集团所涉及行业和主营业务来看,在水泥、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行业上多有重叠,多年来亦一直存有同业竞争的矛盾,因此“重组更多可能发生在这些领域”。

好饭不怕晚。

8月22日,等了大半年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下称“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集团(下称“中国中材”)的重组事宜,终于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意味着,继交通运输等行业后,建筑材料业的央企巨无霸也即将诞生。

根据国资委网站显示,此次两家集团的重组方案,将包括中国建材的更名,以及中国中材无偿划转进入更名后的新公司中。重组完成后,新集团公司总资产料超过5000亿元。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两材”合并在业界早有预期,究其原因是两家集团在水泥、玻璃等行业的重叠性,但又各自有所属专长领域,因此本次重组,除宏观影响外,还将对旗下12家A股上市公司带来诸多利好。

如期合并

在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以及此前多起央企重组案例的前提下,此次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合并获得通过,在外界看来并不意外。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底时,“两材”旗下的14家上市公司(A股12家,H股2家)就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各自控股股东的通知,获悉二者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只是当时重组方案并不确定。

彼时,有关“两材”将要重组的消息甫一出现,外界即对可能出现的重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认为两家集团或不会合并成一家企业,而更可能是对有关业务板块的归属进行重新划分与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建材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十多年来以超过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目前资产总额已超过4300亿元。中国中材则是国内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集团,也是国内第二大建材企业集团,目前资产总额同样超千亿元。

对此,华南某券商一位长期跟踪建筑材料行业的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两家集团所涉及行业和主营业务来看,在水泥、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行业上多有重叠,多年来亦一直存有同业竞争的矛盾,因此“重组更多可能发生在这些领域”。

不过,最新的重组方案显示,中国中材将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由中国建材更名而来。

李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上述合并方案表示,“两材”的合并从整体而言,符合目前央企做大做强做优的背景,本质亦是央企强强联合的特征。

“做大规模、提高集中度,加强国企竞争力,是这次合并宏观上的大背景。具体而言,又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两家都有集中度较高的相同业务,存在同质化的竞争,互相损耗资源,合并以后有利于重新配置,减少恶性竞争;另一个方面是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因为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其实处在不同的(细分)行业,中国建材在水泥领域与中国中材在玻璃行业,可以进行互补,形成运作大建材的思路。”李锦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多次联系两家集团有关人士,及旗下上市子公司,但均被告知暂无新消息透露,“一切以公告为准”。

12股将受益

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合并,也让两家集团旗下的12家A股上市公司颇有受益,这其中又以涉及水泥业的上市公司为首。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在水泥产业方面,中国建材旗下有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中联水泥和西南水泥四个子公司,年产能达到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也达到4亿立方米,同样位列世界第一。而中材集团在这一方面同样多有布局,旗下有祁连山(600720.SH)、天山股份(000877.SZ)、宁夏建材(600449.SH)、中材水泥(600970.SH)等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水泥行业,年产能亦达到1亿吨。除此之外,中国中材还包括国统股份(002205.SZ)这一以水泥制品等为主业的上市平台。

上文提及的华南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对此认为,不论从两家集团涉及水泥业务层面,抑或行业去产能的背景,水泥业务的整合都将是最明显的。

李锦亦表示,在水泥业存有恶性竞争的状况下,两家把“多余的脂肪”去掉,再将身家集合在一起,将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

同时,“两材”在复合纤维与玻璃行业或同样将进行整合。复合纤维领域,中国中材旗下有中材科技(002080.SZ),中国建材则有中国巨石(600176.SH);玻璃行业,洛阳玻璃(600876.SH)和凯盛科技(600552.SH),都在本次重组后或均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受益。

沪上某大型券商人士即指出,自2015年后,中国巨石已由原来的玻纤纱单一业务发展成为上下游均有延伸,未来更不排除向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外延。

“中国巨石作为中国建材三级子公司,随着‘两材’此次合并,整合预期愈加强烈,将因此加快推动公司层面改革的实现。”上述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两材”在各自互有优势的领域,同样将因此次重组获得发展机遇。

“中国建材在玻璃等方面有优势,中国中材在非金属材料方面有特长,未来趋势或是很多资源向自己优势的产业和公司集中,其他可能就会退出,因此优势产业与技术水平的子公司会出现明显增长。”李锦说。

不过,李锦同样指出, “两材”深层次的重组仍需一定时间。他表示,重组并不一定是改革,关键在于把关键要素激活,将产业向优势一方集中。

“但这需要时间,不过在这方面中国建材具有一定优势,希望这次重组比其他央企的重组更早拿出经验来,会后来者提供借鉴。”李锦表示。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