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循环经济开启我的助磨剂人生

更新日期: 2010年06月24日 作者: 赵洪义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它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它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倡导直接采取“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的原理发展经济,反对滥用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从而使其成为国际公认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无不是先进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产物。为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多年来提出了各种发展模式和战略。实践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我们必须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发展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突出矛盾。因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而助磨剂技术作为水泥工业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撑技术之一,在循环经济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几年前,笔者曾做过地区水泥厂化验室的主任,也曾挂职乡镇经委负责工业生产这一块儿,多次探索过如何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问题。许多工业固体废弃物堆积如山,占用耕地,污染环境,危害农作物生长……周围群众苦不堪言。笔者曾留心取一些工业固体废弃物,带回厂里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它们的化学成分有许多都与水泥的化学成分相近。可是,将它们粉碎之后,并不具备水泥的胶凝性,不能砌墙抹地。经过认真学习和反复请教,笔者这才知道,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特有的一种性能,即潜在水硬性。通常情况下,它不能与水进行化学反应,要想得到它的胶凝性,必须提供一定的激发条件。说到这里,笔者想先讲一个小故事。

  沂蒙山区养羊的农户很多,集镇上的居民有喝鲜奶的习惯。有一天,笔者看见一位农民赶着几只羊,一边走一边喊“卖羊奶”。谁要买,他就现挤现卖。在他赶的羊群中,除了有母羊之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还有一只很小很小的乳羊。当有人要买羊奶的时候,赶羊人就让乳羊靠近母羊,让它用小嘴拱几下母羊的奶房,赶羊人接着就很容易地在母羊身上挤出冒着热气的新鲜羊奶。据说,如果没有乳羊用嘴拱几下,母羊奶房再鼓胀,也很难挤出羊奶。不言而喻,乳羊就是挤奶的“激发剂”。

  受这件事的启发,笔者一直在思考: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激发剂”在哪里?激发的方法有哪些?被激发后的工业废弃物能否作为再生资源?这些再生资源会不会产生负面作用?这一连串的问号,激发了笔者求知的欲望。从学习实践中,笔者渐渐懂得,什么样的工业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什么样的工业废弃物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什么是机械力激发,什么是化学激发。而正是助磨剂及其应用技术,在工业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中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也为建材工业渴求的再生资源,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笔者也走上了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研发道路,开始了奋勇拼搏的人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家财力的增强,“资源约束”将替代“资本约束”,且逐步上升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甚至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国资源的利用情况看,一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二是每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效益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的水平非常低。企业领导者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仅仅把资源节约作为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

  而建筑材料行业作为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的大户,如何降低其生产中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建材产品中再生资源的利用量、大量消纳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呢?这些都是需要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利用助磨剂技术,降低建材产品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我们应大力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产业成为节能、节材、环保的绿色产业,助力循环经济的发展。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