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台泥:环保是责任 不是成本

更新日期: 2012年12月26日 作者: 刘作毅 路平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摘要: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解读道,大陆水泥市场10年的发展非常精彩,代表了当今世界水泥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成立至今的66年磨砺中,经历市场起起伏伏,从宝岛到大陆,从发展到环保,台泥不断超越并力求做到极致。台泥一直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环境,因而从最优越地配置利用能源、资源,到生活垃圾协同处理、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再到正在合作的“碳捕捉”试点,台泥在持续地、踏实地践行着“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这个理念。

  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经历着新一轮洗礼,国内水泥市场进入“战国”时期,而对环境的关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多谋、善谋、先谋图应变,台泥已做好新跨越的准备。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泥)创立于1946年,为台湾水泥业领军企业,主要营业范围包括水泥、水泥制品及预拌混凝土生产与销售。台泥自2000年进入大陆市场,短短的12年间迅速步入全国前10,涉足中南、西南、华东、东北4个区域的9个省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陆市场,台泥是如何迅速发展,引起大家的关注?

    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解读道,大陆水泥市场10年的发展非常精彩,代表了当今世界水泥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成长,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经济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市场,其规模占到世界水泥市场份额近60%;

  二是,在大规模的市场发展中,世界顶级水泥企业集团纷纷登陆中国市场竞技,国内也涌现出中国建材、海螺等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

  三是,规模庞大、迅速成长的中国水泥市场,毫不夸张地说,好似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角逐,各显身手。企业为适应市场超常规的发展,在政策、市场、技术装备、企业发展等方面都要适时把握,既要抓住机会又不能盲目发展。

  台泥审时度势,坚决把握时机,同步大陆发展建设,同步中国水泥工业成长,抓住这一世界水泥发展史上难得机会。

  台泥在台湾:“环保尖兵”的水泥龙头

  台泥在台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历时近40年: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期,大小水泥企业借机发展;90年代经济放缓,产能过剩,全行业顺势洗牌;进入21世纪,台湾水泥工业逐步完成产业整合,台泥、亚泥两家龙头企业主导七成以上市场份额,不少中小水泥业退出行业或成下游配套企业,尽管市场需求呈缓慢下降态势,但整个行业仍能够稳定获利运行。

  台泥由辜振甫先生一手创办,现在在台湾有和平、苏澳及花莲3家水泥厂。辜振甫之子辜成允2003年接手后重获新生,尤以和平厂最具典型意义:位于东部花莲市的台湾和平水泥厂、和平电厂和和平港三位一体开发,使企业在资源利用最大化、降低单位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水泥厂与电厂充分发挥了能源互补与资源再利用的优势:水泥厂每年将电厂产生的煤灰全数作为水泥制造的原料,不但节省了生产成本,也节省了电厂灰塘设置及处理成本;电厂排烟脱硫设备所产生的脱硫石膏也作为水泥缓凝剂使用;水泥厂产生的石灰石粉又供应电厂脱硫作业所需。

  同时,和平水泥厂和电厂生产所需的燃料与大部份原物料均由和平港输入;成品也由和平港运输至西部各港口或国外市场,节省运送费用外,也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用时任和平厂厂长潘仁达的话来说“我们的产品几乎是不落地的”。

  2006年3月,笔者曾访问位于花莲市的台湾和平水泥厂,目睹了台泥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环保的全过程,台泥出示了在水泥生产运转期间污染控制情况:

  空气:含尘量25mg/nm3以下

  硫氧化物50ppm以下

  氮氧化物350ppm以下

  水:生活废水经前处理后纳管接入工业区污水处理厂

  废弃物:依法令规定委托合法处理厂商处理

  台泥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前沿,辜成允娓娓道来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0多年以前,当时台泥的老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看到台湾报纸上有一篇很大的报道,觉得标题非常刺眼——水泥业是环保污染大户。那时候,台湾正值大家在关注要苛收环保税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水泥企业。他把儿子辜成允叫到办公室说:“社会上对水泥业这样不谅解,从今天起我们要改变大家对水泥业的看法,要从环保污染大户转变成环保模范,进而变成环保尖兵。”就这么一句话,改变了整个台泥对环保的思维和看法,针对环保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这也是今天台泥“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的源头。

  台泥的环保: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

  回想上次水泥厂、电厂、港口三位一体产业循环工业园区已让我们叹为观止,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矿山竖井开采更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年末,笔者再次有幸赴台湾走访台泥,这次重访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眼界呢?

  此次参观了台泥旗下的八里焚化厂、和平水泥厂、苏澳水泥厂,还走访了位于屏东的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一路走来,都在了解台泥的变化与发展,理解台泥提出的“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理念,应该说这是台泥60年来发展的精髓所在。

  台泥始终以环境保护为己任,秉承这一理念,通过发展发电、废弃物处理等事业,倾心打造“水泥、发电、环保”三大核心的环保产业链,并在台湾成立亚洲最大的植物保种中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事业

  八里焚化厂位于新北市八里,2008年落成,是台湾第一座集社区、休息中心及碳中和乐园为一体的多功能垃圾焚化厂,建厂面积约3.5公顷,垃圾处理量每日达1,350吨;工厂主要采用机械混烧法,炉床24小时连续作业,焚化垃圾,约为周边区域200万人口处理生活及生产废弃物同时向外输出电力满足社会需要,是变废为宝造福社会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三点是:一是工厂全部用玻璃幕墙封闭,外表好似高档写字楼(外观视觉友好);二是采用全封闭內吸式技术,在现场工作环境闻不到垃圾散发的腐臭味道(这是影响周边环境最为敏感的问题);三是政府、企业在环保方面各司其职,政府为八里焚化厂的投资主体,台泥只是工厂的运营部门,从垃圾─垃圾处理发电─输电,企业承担的只是中间环节的运营成本问题,两头都由政府为主体(社会分工明确)。

  交流过程中,大家对比生活垃圾协同处理在国内推广的进程中,深感关键问题在政府部门,政府要有决心,但决心来自压力,毋庸置疑,压力就是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友好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方方面面,投资主体一定是政府,水泥窑具有高温处理功能,无疑是最好的环保处理装置,在国际上已普遍应用;进入成熟化社会,城市垃圾更是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摆在桌子上头道要优先处理的问题。

  碳捕捉:端到端的环保理念

  台泥充分认识到气候变迁会对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议题——每生产1吨水泥就要向大气成排放880千克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已有报道国家环保部正在研究史上最严厉的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有望明年出台。

  为此,去年台泥与台湾工业研究院着手合作“碳捕捉(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系统技术)”试点项目。碳捕捉是一种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所谓碳捕捉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

  同时,台泥还和台湾工业研究院合作,将捕捉后的二氧化碳固定在生物上,也就是放在微藻里面,进而制成生物质燃料,又再回到一个整体的循环里面,这就是台泥正在做的事情,辜成允称这是台泥端到端的环保理念,台泥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台泥的“碳捕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示范点——1.9MWt,超过西班牙CSIC1.7MWt(2011年建立)、德国Darmstadt大学1.0MWt(2011年建立)。今年7月在台泥和平厂破土动工,预定2012年年末投入试运行,每小时二氧化碳捕获量约为1吨;2016年计划建成30MWt,每小时二氧化碳捕获量为15吨;2020年将建成每年可捕获300万吨二氧化碳具有商业化规模的捕获厂。我们看到:这一环保举措为台泥带来无限商机,不仅仅是成本的投入,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作为台泥在台湾产、研、商模式的有力结合。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亚洲最大、世界级热带植物保种中心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顾名思义,严倬云是辜成允的母亲,当今台湾妇女界领袖人物,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的孙女、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夫人。严倬云年事已高,87岁,养花种草也应是老人家的爱好和修养,安排此行也是有意让大家有机会休闲一下。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地处台湾南部,高雄市屏东县高树乡。在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及辜严倬云女士的支持下,于2008年1月19日由台泥企业团创建成立,李家维担任保种中心执行长。目前保种中心搜集的各类植物已超过22,000种,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级热带植物保种中心,其中兰花科等藏品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参观之中我们了解到了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的意义和价值,辜成允介绍说:“我们从事水泥产业,从能源的利用到回收,到再生已经做了一个全面的延伸。但是以现在的科技来讲,并没有办法完全体现它的效益,因为有很多东西都还在试验阶段。而在全世界大家不断在追求比较好的生活水平过程中间,还有很多地方,尤其是植物部分,物种消灭速度在不断加速,我想地球演化的问题也会不断造成天然物种的绝灭,而且是快速的消失。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些物种消失之前,虽然没有办法在它的原生地加以有效保存,但是至少可以给它一个家──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在这个家,把它保存下来以后,等到社会经济环境稳定,需要再被带回原生地的时候,至少它还可以找得到这个种。就是源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建立了植物保种中心。”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