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因城施策!住建部重磅发声,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

更新日期: 2024年01月26日 来源: 券商中国 【字体:
摘要:1月26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会议要求,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1月26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出席会议并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据了解,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会议要求,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

1月26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

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在1月5日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

本次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指出,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

会议指出,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强化统筹谋划,细化政策措施,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抓紧研究可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会议强调,项目有序开发建设,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信贷资金要确保封闭运行、合规使用,坚决防止挪用。省级层面要跟踪监测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国家层面将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

住房城乡建设部抓机制落实力度大,据了解,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将有助于房地产行业企稳。一方面,优质房地产项目加快审批流程,尽快形成实物投资,将有助于房地产投资企稳,减少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暂时遇到困难的项目受到融资支持,将有助于减少项目交付风险,改善行业预期,促进房地产需求释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

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

会议要求,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体来说:

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要以编制住房发展规划为抓手,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健全房屋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房子。

要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纠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物业等方面乱象,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在政策方面,预计房地产“金融十六条”、金融“三支箭”措施将继续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优质房企房地产开发、销售、保交楼等环节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将继续因城施策精准实施。

“长远来看,货币信贷和其他金融政策应与土地、财税、住房、城规、产业、社会等方面政策紧密配合,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庞溟说。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