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海螺水泥:“T型战略”厚积薄发

更新日期: 2005年10月24日 【字体:

    潜伏多年的“T型战略”终于厚积薄发。“前期的良好发展为我们积蓄了足够的动能”,海螺集团副总经理郭景彬说,“眼下正是海螺水泥极好的扩张时机。可利用本次行业调整机会,发挥产能和规模优势,把海螺水泥在‘T型区域’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保证公司的年销售量从4000万吨向1亿吨靠拢。”

  水泥是本次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当许多中小水泥生产商遭遇调控难以为继时,行业老大海螺水泥却借此良机加快步伐,向“2007年前进入世界水泥行业前三甲”的目标迈进。

  “现在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都停下来了,这更有利于我们的扩张。”9月27日,安徽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海螺水泥执行董事郭景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次宏观调控给了海螺一个很好的时机。前期的良好发展为我们积蓄了足够的动能许多企业都不能动了,停下了,而我们还在跑。”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众多中小水泥企业走到破产的边缘。而海螺水泥则凭借资金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获得了比非调控期更为有利的竞争力。郭景彬分析了海螺的优势,“调控对公司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反而给了公司更多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海螺一贯坚持款到发货政策,使得经营的现金比较充足。到目前为止,银行给公司超过百亿的授信额度,我们也只用了三分之一。而在近几年,我们的负债率又进一步下降,现金流非常好;另一方面,海螺一直坚持以高标号水泥作为主导产品,并主要采用新型干法先进生产线,产品结构优化,具有竞争力。”

  作为宏观调控的受益者,海螺水泥在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该公司半年报显示,海螺集团上半年实现利润7.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5倍,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仍会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新获批六条生产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消费国,年需求量达到8.6亿吨,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强。但中国水泥行业整体而言非常落后,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大大小小共有近5000家企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据郭景彬介绍:“早在前几年,政府就下定决心要调整水泥行业,把目前75%的落后产能淘汰掉。而在过去几年,通过整顿,政府已经淘汰了超过一亿吨的落后产能。”

  但这样的状况并未得到保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水泥价格上涨,又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这个行业。“有两种状况是不好的:一是落后的水泥生产线继续在扩张;二是不顾市场状况,一味盲目地上水泥生产线。”郭景彬认为,针对投资过热,“中央政府及时进行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郭景彬分析说:“从长远来说,宏观调控对公司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调控后,90%的水泥企业在建新项目都停了;而海螺水泥的在建新项目均能按期投产,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新项目什么时候开工的问题。”郭景彬坦言,“宏观调控后新开工的项目放缓,以前采取边报批边建设,现在要所有的手续全办好,得到省市及国家发改委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也是许多企业新项目停工的原由。”而对于海螺,一些还在报批的新开工项目可能推迟半年左右。但海螺在下半年将投产的六条生产线已获审批。

  今年6月,国内首条万吨级熟料生产线在铜陵海螺投产。在此之前,全世界仅有3条万吨级生产线。铜陵海螺的另一条万吨级生产线也将于今年四季度投入生产,加上原有的2条5000吨/日生产线,铜陵海螺的年产量将达到900万吨。而铜陵海螺仅仅是海螺水泥下属的一个厂。实际上,全国几十家“海螺系”水泥企业去年销售了2560万吨水泥。下半年,海螺水泥将有6条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350万吨,这也将使海螺水泥今年的销售量提高到4000万吨。

  借机扩张“T型战略”

  郭景彬表示,眼下正是海螺水泥极好的扩张时机。“可利用本次行业调整机会,发挥产能和规模优势,把在‘T型区域’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保证公司的年销售量从4000万吨向1亿吨靠拢。”

  所谓“海螺模式”的“T型发展战略”,是指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

  郭景彬说,水泥业的布局和战略很重要,要走扩张的路数,通过这次宏观调控,“T型战略”会更快地实行。“经过这几年的搭建,我们的框架已经搭成了,现在就是要充实这个框架。”他说。

  郭景彬介绍,借着宏观调控之机扩张,海螺水泥下半年的销量要比上半年多50%,其做法是,在发挥产能的前提下,把价格压低,发挥规模效应,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扩张,不断地扩大产能。

  海螺水泥的最终志向是要做到世界第一,“我们不怕任何竞争对手。”郭景彬说,“现在所有水泥企业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结构调整。要淘汰掉75%的落后产能,大家把这个蛋糕分一分。海螺的先期目标是先做到1亿吨,力争在2007年前进入世界前三甲。”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04-10-13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