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国十条”点燃民营银行梦 水泥等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期待金融力量

更新日期: 2013年07月26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摘要:建材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一直是融资大户。更大量的融资需求来自水泥行业。作为受益于国家“4万亿”政策的典型行业,水泥企业曾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过井喷,大量资金涌入这个行业,但是从2011年开始,产能过剩严重的帽子被扣在水泥企业头上,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而解决产能过剩的出路,就是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当7月5日金融“国十条”发布后,高层关于“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表态,让民营企业久已干涸的心再次湿润。人们把这一信号普遍解读为,政府放开民资申办银行的步伐在加快。

    这一信号,也点燃了正在产能过剩线上挣扎的建材企业的希望。因为许多中小型建材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对资金有较大的需求,而更懂得草根经济发展规律,在扶持中小型企业方面具有优秀先例的民营银行,无疑给建材企业带来了阳光。

    而对于那些手握重金的大型建材企业而言,如果能直接成立一家民营银行,这会是一个多大的馅饼?

转型需要

    在“国十条”出台后,中国建材报社相关领导多次接到过咨询电话,有投资集团甚至表示要合作建立建材产业银行的设想。

    中国建材报社副社长孙凯文表示,我国建材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传统业态淘汰落后遏制过剩压力巨大、新兴业态提升技术发展市场如饥似渴的双重需求下,亟待整合金融资源,加速谋求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建材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一直是融资大户。更大量的融资需求来自水泥行业。作为受益于国家“4万亿”政策的典型行业,水泥企业曾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过井喷,大量资金涌入这个行业,但是从2011年开始,产能过剩严重的帽子被扣在水泥企业头上,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而解决产能过剩的出路,就是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金融‘国十条’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引导、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和调整,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等等,这似平地一声春雷,打开了建材行业推进金融与实体对接的创新大门,如能抓住机遇,将为建材行业在技术提升、规模扩张、产业集聚等传统手段遭遇困难、瓶颈的严峻形势下,提供一条崭新而有力的支持通路。”孙凯文表示。

    在多种金融形式中,由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开设民营银行是最受青睐但也是最难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优势比较明显,操作比较灵活,无论是民间的资金拥有者,还是许多有着大量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都希望民营银行能够尽快落地,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创办民营银行持肯定态度,都希望通过民营资本进银行业来提升金融效率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他也表示,民营银行应服务于中小企业,而且成立之初主要以区域性为主。

落地可能

    据记者了解,最近一段时间,银监会已经接到了不少申报资料,来自浙江、西安、重庆等地的相关人士,都在“跑部进京”,打探信息、递交申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而一些掌握上层资源的专业机构和有大能量的人物,则成了民营企业家重点“结交”的对象。

    但是,对于民营银行能否在近两年内落地,人们的观点不一。乐观派认为“现在国务院已经表态支持创办民营银行,而且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所以,此次民营银行落地机会非常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原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甚至乐观地估计监管机构将批准一批民营银行,大致从全国30多个省市批复50-100家。但另一种说法是,此次国家重提民营银行开闸是应温州金改的民间呼吁,只会少量批几家试点。

    但一些业内资深人士并不如此乐观,他们认为,此次民营银行能否落实主要看银监会和央行的态度,因为民营银行冲击到现有银行的利益,监管层未必会愿意开放这个市场给民营资本。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民营银行就尝试过第一次破题,当时对于民营银行的研究和设计方案已在学术界形成许多共识,也得到了当时监管层面的一定认可。但由于各种原因,民营银行一直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当属被称为草根银行第一家的南华银行,从2003年开始运作,曾一度引起轰动,但是十年过后,南华银行仍处于搁置状态,其中种种障碍无法突破。

    人们最大的担忧是,民营银行风险控制相对比较差,因为中国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机制,一旦民营银行倒闭,后续的损失和风险难以估量,届时应如何应对?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