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淘汰落后产能没有休止符 奏响产业转型升级和谐音

更新日期: 2013年11月06日 作者: 夏青 来源: 证券日报 【字体:

  行业篇

  四方向框定五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路线图

  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味淘汰,而应从“消化、转移、提升、淘汰”四个方向进行

  日前,政府画出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行业成重灾区。

  业内研究员表示,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政府提出的五个行业中,多个行业已经是全国性的产能过剩,情况非常严重,亟待解决。不过,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味淘汰,而应从“消化、转移、提升、淘汰”四个方向进行。其中,淘汰是最不得已的选择,伴随着大量的损失。

  改革重点锁定五行业

  规划未来5年路线图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强调,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抓紧制定和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不再出现违规项目;三是大力推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结构调整,要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布局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四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五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果,形成纵横协同的监管合力,强化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引导。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目前我国要严格禁止产能过剩的行业新增项目。

  而银监会更是提出了要从信贷上重点遏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

  根据《指导意见》,到2015年底前全国将淘汰水泥产能1亿吨;各地还将取消过剩产能行业用地优惠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家各部委对过剩产能行业政策的收紧,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日益加快。

  多渠道化解水泥、平板玻璃全国性过剩

  水泥、平板玻璃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建材,受国家强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刺激,行业盲目增产,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尽管国务院有关部门曾要求严控产能,但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依然顽强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新建629条水泥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达7.1亿吨。2012年全国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0.7亿吨,水泥产量22.1亿吨,而水泥产能利用率73.7%。不仅如此,目前正在建设的水泥产能约5.6亿吨,若全部建成投产,水泥产能将达36.3亿吨。有专家计算,若按每吨水泥投资380元计,2012年水泥过剩产能约9亿吨,在建产能5.6亿吨若全部建成投产,合计将造成投资闲置或资源浪费约5548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水泥、平板玻璃产能过剩是全方位、全国性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和后果。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增加。2012年水泥制造业全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2.8%,亏损企业比重上升到24%。2012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超过60%。

  行业研究员表示,《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1亿吨。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防止新增产能项目。坚决遏制在建、拟建项目,采取强制措施,管住入口。其次,消化一批,开拓产品应用范围,并提升品质,增加深加工制品。第三,转移一批,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将过剩部分产能转移到需要的地方。第四,整合淘汰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

  政策篇

  疏堵结合 多部门联手化解产能过剩之困

  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更多地着眼于发挥功能性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顽疾,而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新一届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召开的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电解铝阶梯电价制度正在抓紧制定;2015年底前全国将淘汰炼钢和炼铁产能各1500万吨、水泥产能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2000万重量箱;各地还将取消过剩产能行业用地优惠政策等。

  在同一天召开的“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银监会提出了包括差别化信贷在内的六大政策措施,支持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从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兼并等角度对水泥等5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提出治理举措,并对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治理形成一定指导,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专家指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出台一系列针对产能过剩的政策组合拳,释放出中国新一届政府直面改革“硬骨头”的决心,也是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水泥产能利用率仅为73.7%,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产能过剩问题是个老问题,大约每5年出现一次。”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表示,今年以来中央对此现象重视程度之高,举措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据李忠娟介绍,产能过剩行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总量型过剩,即绝对过剩的产业,总量已远超出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第二类是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或做不了,还需要进口;第三类属于成长性过剩,即行业在成长中,由于没有掌握关键技术,所以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市场未开拓。而成长之中盲目投资,过分扩张,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过剩产能。

  事实上,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高速增长之后,都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记者了解到,不同国家由于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较而言,美国市场化程度较高,化解产能过剩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总量调控政策;而日本应对产能过剩除总量调控政策之外,还较多地运用了产业政策等结构性调控政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化解’来代替较多依托行政手段的‘制止、遏制’更符合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也符合未来的改革趋势。”李忠娟表示,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具体地体现了这一重要变化,更多地着眼于发挥功能性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