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水泥粉磨主要技术参数与控制

更新日期: 2007年11月21日 作者: 赵洁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水泥粉磨一般用细度、平均粒度、比表面积、颗粒级配、颗粒形貌来表示,最常用的是细度和比表面积。

    1.细度水泥的粒度就是水泥的细度。水泥细度直接影响着水泥的凝结、水化、硬化和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能。

    在一定的粉磨工艺条件下,水泥强度与其细度有着一定关系。水泥的筛余量越小表示水泥越细,强度越高。

    用80μm筛余控制水泥质量的不足:①当水泥磨得很细时,如80μm筛筛余小于1%,控制意义就不大了。②当粉磨工艺发生变化时,细度值也随之变化。如开流磨筛余值偏大,圈流磨筛余值偏小,很难根据细度来控制水泥强度。③用大于等于80μm颗粒含量对水泥质量控制还不能全面反映水泥的真实活性。

    2.比表面积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性能已存在着较好的关系。但用比表面积控制水泥质量时,主要还有下述2方面的不足:①比表面积对水泥中细颗粒含量的多少反映很敏感,有时比表面积并不很高,但由于水泥颗粒级配合理,水泥强度却很高。②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比表面积不能真实反映水泥的总外表面积,如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水泥比表面积往往会产生偏高现象。

    3.比表面积与45μm筛余相结合,可有效控制水泥的合理颗粒组成水泥细度的提高是在大多数企业粉磨工艺比较落后和采用80μm方孔筛筛余控制细度的条件下取得的,因此可以认为多数水泥企业的水泥颗粒组成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水泥的合理颗粒组成是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熟料的胶凝性和具有最紧密的体积堆积密度。熟料胶凝性与颗粒的水化速度和水化程度有关,而堆积密度则由颗粒大小含量比例所决定。采用45μm筛余可以使企业了解水泥中有效颗粒的含量,而使用比表面积可及时掌握与水泥需水性等密切相关的微细颗粒的含量。两者相结合进行粉磨工艺参数控制,将使水泥性能达到最优化。

    目前公认的水泥最佳性能的颗粒级配为:3~32μm颗粒总量不能低于65%,小于3μm细颗粒不要超过10%,大于65μm颗粒最好为0,小于1μm的颗粒最好没有。因为3~32μm颗粒对强度增长起主要作用,特别是16~24μm颗粒对水泥性能尤为重要,含量越多越好;小于3μm的细颗粒容易结团,小于1μm的小颗粒在加水搅拌中很快就水化,对混凝土强度作用很小,且影响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易影响水泥性能而导致混凝土开裂,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大于65μm的颗粒水化很慢,对28天强度贡献很小。

    4.用45μm筛余和比表面积控制细度操作简便、控制有效虽然上述数据都是以球形颗粒推算出来的,与水泥颗粒的实际情况有差别,但可以看出,在固定的工艺条件下,使水泥的45μm筛余量和比表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时,可限制3μm以下和45μm以上的颗粒,以此获得良好的水泥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这种细度控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控制有效的优点。只要取样进行筛析试验和比表面积测定,就可以为磨机的操作提供依据。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