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建材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五年,也是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诞生、成长、加速发展的五年。五年间,他们在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形势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赢得了发展的加速度,成为我国建材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典范,成为推动行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了央企的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我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也表示热烈祝贺。
我认为,中国建材股份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创新的成功、文化的成功、央企的成功。所有的成功反映出的是“软实力”的成功。“软实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建材股份“软实力”突出的是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创新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和谐绩效的企业文化。
战略是一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灵魂,而制定战略的过程则是从实际出发,吃透中央精神探索行业发展规律、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过程。“十一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机遇尤为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中国建材股份就有这样一支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市场反应灵敏、善于把握机遇、勇于攻坚克难的团队,特别是有一位优秀的领头人宋志平。2004年我曾对志平同志作过一个评价:勤学习、善谋略、团结人、不怕难、求完美。当宋志平提出要大力推进水泥业务联合重组时,我很赞同,也很支持。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这不是大话,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心,一定能成功。中国建材集团作为一家央企,如果不进入水泥这一建材的核心产业领域,它就无法成为建材领军企业。中国建材股份成立5年来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巨大变化,水泥产能达到2亿吨,增长16倍,石膏板产能达到10亿平方米,增长了3倍,风电叶片由零扩张到1万片;玻璃纤维产能达到100万吨,增长了5倍,工程服务收入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实践证明,中国建材股份战略的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建材股份着眼行业发展大局,遵循建材行业发展规律,创新经营发展理念,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追求效率效益,中央企业管理规范,充满责任意识。中国建材股份发挥各种所有制之间的优势,取长补短,提出并推行了“央企市营”机制,建立了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这一机制在中国建材股份联合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了国有资产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资合作。他们以重构合理的价格体系为出发点实施的PCP(价本利)新经营模式对行业转变经理理念、提升整体价值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所倡导的“创新、绩效、和谐、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众多建材企业成为其合作伙伴。大力推进文化融合,将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的文化氛围、“三宽三力”的行为准则植入到重组企业当中,成为促进中国建材股份及旗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当然,“软实力”需要 “硬实力”作其坚实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的企业会拥有可观的“软实力”。这几年,中国建材股份通过香港成功上市、引进战略投资,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的联合重组扩大了规模;通过实施富有特色的“三五”管理整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通过机制和科技创新与集成创新,增强了企业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履行了社会责任。中国建材股份成功地解决了资金从哪里来,规模如何扩大,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的问题,正向着做强做优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第三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
我衷心希望中国建材股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在建材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一手抓住传统建材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水泥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走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一手抓住无机非金属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已开始实施的“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三新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从建材制造商向综合建材系统供应商的转型,为推动建材工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建材股份一定能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 |